|
 韓國一位女網友爆料,她在不久前和男友分手了,毅然決然地。起因是一次豬蹄外賣。外賣很香,飯店還附贈免費小菜,兩人吃得酣暢,但她卻發(fā)現,男友回頭給飯店打出了一星差評,并在評語里寫“我心里評分是6顆星”。問起來,男友回“我這是讓老板高興,是在夸飯店老板”。 女網友順勢翻看了他其他的外賣點評,發(fā)現最近20多個訂單都是一星,顯然是習慣性差評,頓時感到失望透頂。她的父母也從事餐飲生意,也因為疫情而不得不開始送外賣,所以她深知其中不易。兩人本來計劃明年結婚,但對女網友來說,過往感情在發(fā)現的那一瞬間已然灰飛煙滅,于是她向男友提出解除婚約。不管出發(fā)點為何,差評都會給小本經營的餐館帶來聲譽與銷量上的直接影響。對此不以為然、甚至明知故犯的未婚夫,缺乏對他人的理解與尊重,也缺乏足夠的同理心。找對象時,不光要看他對你的態(tài)度,還要看他對餐廳服務生、出租車司機、保姆這些地位可能不如他的人的態(tài)度。如果他對身居高位者奴顏婢膝,對身居低位者趾高氣揚,那他就很難發(fā)自內心地去尊重別人,所有人對他而言都是一種工具人。當他得到了你,等你對他的吸引力越來越弱,那么他的本性就會暴露。對爆料女網友來說,果斷分手,也是及時止損的明智之舉。如今,把“有同理心”擺上擇偶標準第一位的人不在少數。同理心(empathy),簡而言之就是換位思考、理解或感受他人經歷的能力。一類是情感同理心(affective empathy),指在情感層面上產生共鳴的能力,也是我們常說的“共情”。舉個例子,在路上看見被雨淋濕的小狗,你下意識感到揪心,這就是具備共情能力的體現。另一類是認知同理心(cognitive empathy),指了解他人觀點或精神狀態(tài)的能力,也被稱做“觀點采擇”。比如朋友講了笑話,雖然你不覺得有趣,但考慮到朋友想要取得的你的反應,仍會跟著笑起來。婚姻與家庭臨床醫(yī)學家卡林·戈爾茨坦認為,同理心是一段親密關系的核心。你我本是陌生人,但同理心就像一根紅線,準確穿過我們內心幽閉的針孔,讓我們的情感與思想開始共振,互相理解,彼此珍惜。越是世道動蕩、人心不古,我們就越是希望有人能體察到自己的所思所感,并回以同樣真誠溫柔的反饋。隨著線上社交越來越多滲透我們的生活,人們的關系模式隨之改變。在一眾人人佩戴假面的虛擬場域里,換位思考變得比小熊貓還稀有,噴子、杠精變得比夏夜水塘邊的蚊子還多。 再看看社會新聞,會發(fā)現現實生活中也不乏缺少同理心的人。這里不得不說到,極度缺乏同理心的人,會表現出怎樣的人格特質呢?拿前文那位男友舉例,網友們怒斥他心理有問題,并懷疑他是反社會人格。倘若事實真是如此,那么他極有可能表現出精神病態(tài)(psychopathy)的人格特質,一般特征為行為沖動、冷酷無情、缺乏道德感和責任感等。早先的心理學研究將包括精神病態(tài)在內的三種不良人格特質統(tǒng)稱為“黑暗三聯征(dark triad,DT)”,另外兩種分別是馬基雅維利主義(machiavellianism)和自戀(narcissism)。前者特征為剝削成性、操縱欲強,后者特征為自我滿足、自我中心。但無疑,這三種人格特質都表現出一種核心問題,即同理心方面的缺陷(尤其是精神病態(tài)和馬基雅維利主義)。無法站在他人的角度,理解他們的觀點,共情他們的情緒,實現人際互惠。很多研究都指出了黑暗三聯征與同理心之間的負相關,但去年發(fā)表在《人格與個性差異》上的一項研究卻表示質疑,并提出一個嶄新的、糅合了兩種特質的人格類型:黑暗共情者(dark empath)。如果說黑暗三聯征和同理心始終處在一種此消彼長的動態(tài)平衡中,那黑暗共情這種人格,就是把兩種全部拉滿的究極形態(tài)。既符合黑暗三聯征的特質,也具備充分的同理心,聽上去危險又迷人。英國諾丁漢特倫特大學的研究人員對991名參與者進行了問卷調查。參與者分別填寫了黑暗三聯征人格量表、認知和情感同理心問卷、五大人格特征量表、間接攻擊量表等量表。991名被試中,13%表現出典型的黑暗三聯征(DT),19.3%為黑暗共情者(DE),33.3%的高同理心者(empathy),以及34.4%的普通人(typical)——其黑暗三聯征和同理心均維持在平均水平。其中,男性比女性更有可能表現出DT或DE的特性。 研究指出,黑暗共情者擁有較高程度的認知同理心。他可能沒辦法體會我們的感受,但仍可以在認知層面上分析出我們的想法和情緒來。相較普通人和高同理心者,黑暗共情者總體上表現出較高的外向性和神經質。而相較DT,雖然在黑暗特質層面二者并無太大區(qū)別,但是自戀人格量表的結果顯示,DT在權利/剝削方面得分較高,而DE在浮夸/展露方面得分更高。也就是說,黑暗三聯征人格滿腦子都想著獲得自己應得的東西,以及利用他人來獲得自身利益,而黑暗共情者呢,則更傾向于為獲得別人的欣賞,以及在別人面前炫耀而行動。 更加引發(fā)后續(xù)學者關注的是另一個發(fā)現:和普通人與高同理心者相比,黑暗共情者表現出更高的間接攻擊性,尤其體現在內疚誘導和惡意幽默(嘲笑那些認為在自己之下的人或群體)上。這是否意味著,黑暗共情者可能會利用他的認知同理心,來對我們造成傷害呢?你有個對你無微不至的男朋友,他總能敏銳覺察到你的所思所想,并做出恰到好處的舉動,讓你情不自禁朝他打開了心門。可一旦發(fā)生矛盾,他會有意地將責任誘導到你的頭上,同時自己仍然是一副通情達理的模樣,隨時準備寬慰內疚的你。此外,他還會經常開一些矮化你的玩笑,如果你很介意自己的身材,那很有可能會從他的嘴里聽到“胖成這樣,除了我還有誰會要你”之類的話。而要是矛盾激化了,你甚至可能發(fā)現,他會拿你內心最脆弱的部位、最不忍提及的秘密來對付你,把你從里到外傷個透徹。“黑暗移情者實際上可能比冷酷無情的黑暗三聯征類型更危險,因為他們可以吸引你靠近——并因此造成更大的傷害。”雖然頂著一個挺駭人的名字,但目前針對黑暗共情者的研究還少之又少,圍繞這一人格特質,也存在諸多爭議。自戀型虐待恢復專家金·賽義德在一篇文章里分析,黑暗共情理論的關鍵是,黑暗共情者會利用認知同理心來滿足他們的需求,如被人理解或獲得欣賞等,這一行為本質上和自戀者采用的操縱策略如出一轍。所以,就算套上同理心的名頭,實質可能也只是自戀者的偽裝。還有學者指出,黑暗共情者的人格特質可以是積極的,比如,因為此類人群能夠脫離情感共情,對他人的觀點與情緒進行思考,所以更適合去從事外科醫(yī)生、急救人員、公職人員之類的工作。 如果你擔心自己遇上了一個黑暗共情者,下面這三個征兆,可以幫助你辨別他們:他們在你難過的時候安慰你,在你需要的時候夸贊你,所作所為都完美契合你的需求。但總有那么一刻,你會覺得有什么不對勁,他們的話里好像始終差了一點真誠,有時候還表現得很勉強。如果覺察到不對,你可以主動去尋找更多黑暗三聯征的跡象(比如那20次外賣差評),之后再下結論——因為他很有可能只是個習慣討好別人的人。黑暗共情者知道如何利用你的情緒來對付你,他們可能沒有邊界,只專注于自己的需求。如果你注意到每次爭吵最后的落點,都是他們的需求得到滿足的話,那你很可能正在被操縱。如果你注意到你的伴侶經常利用內疚的情緒,讓你做他想讓你做的事,或是經常開傷人玩笑,就立馬在心里拉響警鐘吧。 再擅長隱藏的人,也會露出馬腳,朝夕相處下,真實的共情能力是藏不住、也裝不出來的。人生短暫,維系一段親密關系不容易,但不必為了維系關系而一味委屈自己。在覺察到自己從關系中得到太多負面情緒和負面反饋之時,也就是你重新審視這段關系和眼前這個人之日。 冥想星球 歡迎來到冥想星球,可別睡著了。 13篇原創(chuàng)內容 公眾號 [1]Heym Nadja et al. The Dark Empath: Characterising dark traits in the presence of empathy[J].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021, 169.[2]Mary Grace Garis. (2020). The Dark Empath Personality Merges Empathy With Dark Triad Traits—And That Spells Trouble. Well and Good.[3]Kim Saeed. (2020). Here’s Why The 'Dark Empath’ Myth Needs To Be Debunked. [4]Grant Hilary Brenner. (2020). Introducing the Dark Empath. Psychology Today.為了讓更多人掌握正念冥想帶領技能,壹心理學院聯合冥想星球邀請到陳德中、清流和楊嘉慶等3位大咖,推出了「如何帶領他人做正念冥想-3天技能訓練營」,手把手教你如何帶領正念冥想,把正念冥想應用到生活和工作中。 原價原價99元,現在僅需1元! 下一期5月31號(下周一)開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