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夫妻之間最重要的是什么?答案可能有許多個,答案的不同,皆因每個人經(jīng)歷的不同。不管你的答案是什么?我想,夫妻之間的有效溝通,肯定能算其中之一。 戀愛的時候,不開心的時候有人安慰和開導,心情會很快就好起來。結(jié)婚以后,遇事有人商量,同心協(xié)力則是幸福的,夫妻齊心,其利斷金。 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隨著孩子的到來,老人的老去以及整日圍繞在生活中的油鹽柴米。不管是同住一個屋檐下,還是兩地分居,不少夫妻之間的交流變得越來越少。 因為,一開口,不是意見相左就是無法溝通。索性,她們開始有事說事,沒事,連開口叫對方一聲都省了。 這樣的日子怎么還過得下去?脾氣急的一方,認定了對方不想跟自己過下去了,可即便如此,對方連提出來也懶得開口了。 事實真的如此嗎?如果我告訴你這只是表象,只是你的個人揣測,你會信嗎? 01 “媽,你兒子是不是不想和我過了,對我愛理不理的,打電話給他,不高興還不接!”45歲的堂姐在電話里跟年近70的婆婆告狀。 電話那頭,老人無奈地嘆著氣說:“我拿他也沒有辦法,他和我們也很少講話?!崩先瞬⒉皇窃谔氯麅合保膊恢雷约簝鹤邮遣皇蔷腿鐑合闭f的那樣不想過了,起碼幾十年來,老伴是沒有這樣對待過自己。 堂姐和堂姐夫是相親結(jié)婚的,地地道道的農(nóng)村人。從我認識堂姐夫以來,他就是個話不多的人,也是很實實在在的人,要說他不想和我堂姐過了,我是不相信的。 畢竟,從幾年前開始,堂姐就去市里打工掙錢,堂姐夫則在家里干農(nóng)活,照顧老人,從去年開始,堂姐夫還多了一項任務:帶孫女。 因為兒媳將孩子帶到近一歲的時候不辭而別的,不能怪人家姑娘,只能怪自己的兒子不爭氣,大錢掙不到,小錢看不上。好在,堂姐在外打工,家里的一切開支勉強能支持,但每月都是緊巴巴的。 越來難過的日子,往往雜事會越多,堂姐每次打電話給他,在發(fā)工資的那幾天他會高高興興地接電話,過了那幾天,他是高興就接,不高興的話,堂姐的電話他是不接不回更別說主動打了。 02 堂姐在一家醫(yī)院旁的餐廳打工,干的活兒并不輕松,起早貪黑幾乎無休。 自己辛辛苦苦賺錢養(yǎng)家,他可好,高興就接電話,不高興就好像沒自己這個人一樣。堂姐越想越氣,越想越覺得哪里不對,莫不是自己常年在外,他在家背著自己有了別人,做了些見不得人的事了吧! 聽堂姐說,每次自己特別累想跟他說說話的時候,他不僅連句安慰的話都沒有,甚至很多時候都是草草地掛了電話。 “這種沒有溝通,沒有交流的日子一過就是好幾年,真不知道他心里是怎么想的,要是對我有其他想法,他倒是說出來也好?!?/span> 在堂姐看來,我堂姐夫變了心,說得直白一些,就是想離婚卻又不愿開口。 以前每次聽到堂姐和家人談起這些事的時候,我都替堂姐擔心和不值,畢竟她年紀也不小了,辛苦一輩子,到頭來連個家都沒有就真的可憐了。 03 有人說,你沒有親眼所見的只是聽人說的事你別信。 還有人說,有些事即便是你親眼所見的,也未必是真的。 對堂姐夫看法的改觀,也是在進入而立之年半只腳踏在了中年人的門檻上之時。我腦海里出現(xiàn)了一幕幕堂姐夫這幾年都經(jīng)歷的事。 早在5年前,他的父親就因為身體不好經(jīng)常住院,他的母親也不再像年輕時那樣撐起一個人撐起大半個家,他的兒子結(jié)婚生子本是一家人最高興的事,奈何兒子卻不爭氣,兒媳回娘家后就再不見蹤影。 奔五的人,作為家中唯一的兒子,出嫁的姐妹幾乎也都靠不住,自己身后有老人,膝下有不爭氣的兒子和嗷嗷待哺的孫女。 不僅如此,自己還虧欠那個跟自己苦了大半輩子的女人,但,心里的愧疚,常常被她的抱怨和唉聲嘆氣所淹沒。 或許是壓力太大,或許是看不到未來的希望,省下與他們爭執(zhí)的力氣,默默地做一些自己能做好的事,這應該才是我堂姐夫?qū)θ瞬焕聿徊潜澈笞钫鎸嵉囊幻妗?/span> 可,我堂姐不懂他,只顧著埋怨他,誤以為這是他想一個人過安靜日子拋出來的態(tài)度! 寫在最后: 人們常說,未經(jīng)他人苦,莫勸他人善。 很多事,能與他人感同身受是件不容易的事,我們甚至連換位思考都很難做到盡可能地貼近真實的對方。 我沒有太多的話開導堂姐,堂姐有個弟弟叫小飛,我對堂姐說了這樣幾句話: “姐,你也別再埋怨姐夫了,我個人認為他是因為壓力太大了。要不,你把小軍哥放到姐夫的角色上,或許你就不難理解他現(xiàn)在面臨的困境了?!?/span> “二老身體欠佳,孩子又不聽話,不僅如此,還有一個拴住腳的小丫頭,年近50了,他內(nèi)心深處的焦急與無望,都被我們給忽略了。” 堂姐聽完,似乎也冷靜了很多。 其實,人到中年確實有著太多的不容易,而這些不容易,往往都只能靠我們自己去面對和支撐著。 所以,夫妻之間,特別是中年夫妻,在生活中如果發(fā)現(xiàn)對方話越來越少,我們就得想想是不是自己平日里話太多,并且講的都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場的話。 倘若每次都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和立場與另一半溝通,次數(shù)多了,對方可能真的不知道怎么回答你,他更不知道怎么說服你,無奈,只好不再多講一句話。 最后,希望所有沒有溝通或者不能好好溝通的夫妻,從現(xiàn)在起,多站在對方的角度去看待想要溝通的問題,或許,很多問題可能就不再是問題了,誤解少了,抱怨和遺憾也就跟著少了。 |
|
|
來自: 心流小鋪 > 《婚戀態(tài)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