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三月份以來,筆者撰寫了幾十篇“家庭教育的黃金法則”文章。本以為這些“法則”,應該將黃金法則“一網(wǎng)打盡”了,誰知今天聽到的一個故事,卻引起了我的進一步思考:比這些“黃金法則”更重要的法則,最起碼還有一個,那就是——榜樣法則。      5月20日,她發(fā)現(xiàn)隔壁加工點一位員工的孩子(女,約四五歲的樣子)在自己的門前大便,而且從南到北一字排開,“戰(zhàn)線”跨越了好幾個門市房,便找到這個孩子的媽媽,告知其管好孩子,講究衛(wèi)生云云。沒想到這位媽媽出門看了看“戰(zhàn)場”,二話不說,扭頭到屋子里拿出一卷衛(wèi)生紙,挨個兒捏起來,揚手扔到了路邊的花池中。      小A見家長如此無禮,指著自己門前的空地警告她說:“這個線到那個線是我家的地方,你的孩子在什么地方大便我不管,但不能在我的門前大便,你管好自己的孩子!”      這位媽媽沒有道歉,也沒有回應,直接選擇無視,氣得小A又損了她幾句,算是揭過了這一章。
 本以為警告過了,不應該再有類似的事情了,誰知第二天,也就是5月21日,小A剛一出門,一群蒼蠅“嗡”地一聲飛了起來,定睛一看,自己的門前滿是沾滿大便的小腳印,她的火氣“噌”地一下冒了出來,扭身去找那個女孩的媽媽。      氣呼呼地說明情況,誰知那位媽媽矢口否認,說自己孩子的大便已經(jīng)打掃干凈了,這不是她的孩子弄的。      話還沒有說完,打臉的事情發(fā)生了——小女孩開口承認,那些都是自己弄的。      按照常理,一般的家長都會先道歉,然后去打掃干凈,誰知這位媽媽竟然拉過自己的女兒,又是推搡又是謾罵:根本不是你做的,你為啥說是自己做的?……氣得小A又損了她幾句,并再次警告她:如果再有類似的事情,一定饒不了她。      按說不雅的事情連著發(fā)生了兩次,即便是再蠢的家長,也該管好孩子,別再惹是生非了。誰知第三天,5月22日,小A打開房門,又發(fā)現(xiàn)門前有一坨大便,上邊竟然還“鑲嵌”著兩個小西紅柿,仿佛在向她示威似的。她的怒火再一次爆棚,徑直找到物業(yè),調(diào)出監(jiān)控,一看,果然又是那個小女孩弄的。      其時那個孩子的媽媽還沒來上班,她找到加工點的老板,將事情原委說了一遍,把查到的視頻發(fā)給她看,問她管不管這件事,如果不管,那她自己解決。      老板很是明理,怕兩個人直接對壘發(fā)生口角,趕緊一口答應下來,勸小A不要生氣,一定好好說說那位家長。      后來,那位媽媽把孩子的“作品”清理干凈,答應以后不會再發(fā)生這樣的事了。      到底以后會不會再發(fā)生這樣的事情?5月23日,那位媽媽沒來上班,那樣的事情沒有發(fā)生,再往后會不會發(fā)生,就不知道了。       朋友們,聽完這個故事,您是怎么想的?不妨留言說說您的看法。     要問我的看法,我想分享一句話: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復印件”;“原件”存在問題,“復印件”能好得了嗎?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的言傳身教至關重要。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應該成為孩子的榜樣,這便是榜樣法則。      這方面沒有多少高深的理論,每個人都能理解,但在我國,許多家長卻做得并不好。      曾讀過一篇文章,有專家曾以“偶像”為話題,對中、美、日三國的孩子進行問卷調(diào)查,結(jié)果令人震驚:      中國大陸21所中學的12000多名學生參與了問卷,大多數(shù)孩子填的是“球星、歌星”;而美國13所中學1000多名學生,日本15所中學13000多名學生,大多數(shù)填的是“父母”。      對此,央視著名主持人董卿說得非常好: “想要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父母先去做那樣的人。”      是的,有時候,我們對孩子的指責和埋怨太多了,有誰會靜下心來想一想:自己做得怎么樣呢?      做好自己,成為孩子的榜樣,這便是榜樣法則——最重要的“家庭教育黃金法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