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顧無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p> 相信這是很多人記憶深處的一首詩,不過這里想多問大家一個問題,也請大家認(rèn)真地想一想,李商隱在你心中是怎樣一個形象呢? 你對他印象最深的點在哪里,又最喜歡他的哪一首詩? 這個問題難回答嗎?至少對我來說是的,讀過很多李商隱的詩篇,他在我心中依舊是一個謎一般,夢一樣的角色呈現(xiàn)。 生于晚唐,少年得志,黨派傾軋,幕府余生,漂泊輾轉(zhuǎn),多情才子…… 諸如此類的形容詞還能打出許多,打動我的詩句,也能寫出許多,“鶯啼如有淚,為濕最高花”,“于今腐草無螢火,終古垂楊有暮鴉”,“悵望新春白袷衣,白門寥落意多違”“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 他的每一首詩好像都剛剛好落在了我心上最脆弱的地方。 人們借用西方的觀念,說他是東方印象派詩歌的鼻祖;人們從心理學(xué)分析,認(rèn)為李商隱的《無題》首創(chuàng)以詩歌展現(xiàn)整個心靈,心境的筆法。但李商隱其人在歷史中仍舊很朦朧,如他的詩歌一樣。 【臨其詩境】 今天我們也不打算去探討這種朦朧,相反,我想帶大家一起去欣賞李商隱的這種朦朧。今天帶大家看的詩呢,與那首家喻戶曉的《夜雨寄北》屬于同一人生階段的創(chuàng)作。 那是公元848年的秋天,李商隱留滯巴蜀,無所事事卻又有家難回。秋風(fēng)秋雨愁煞人,西風(fēng)夜雨最能激起離人哀思,更何況李商隱這樣一個多情種呢? 白天收到妻子的來信,詢問李商隱幾時歸家,悲哀涌上心頭不能自已,在發(fā)意寫下《夜雨寄北》之后,李商隱便沿江東下,決意歸家。 可路到中途,李商隱還是不甘心,不甘心就這樣一事無成地回去,結(jié)束自己的游宦生涯。于是停舟武昌,想在湖南觀察使的幕府里找個差事。 只可惜,李商隱最終也沒能實現(xiàn)自己仕途再起的理想,武昌成為了另一個傷心地。此情此景之下,李商隱揮筆賦詩,寫下了這一首《無題》。 【經(jīng)典原文】 【條分縷析】 大家有沒有讀出來這首《無題》與其他《無題》的區(qū)別? 李商隱一系列的無題,不論寄托如何心境如何,均是描寫男女相思之情,這也是占據(jù)李商隱心智最重要的情愫,然而這首詩卻幾乎只字不提男女情愫,而是寫宦海沉浮的仕途感慨。學(xué)者紀(jì)曉嵐也因此認(rèn)為“此是佚去原題,而編錄者題以《無題》,非他寓言之類。” 也就是說這首詩本來應(yīng)該是有題目的,只是后來散佚,編者才以無題名之。這是對題目的一個解釋。 下面來看這首詩,同李商隱其他的《無題》詩一樣,詩歌的尾聯(lián)始終是最出彩,最吸引人心的地方,不知道大家與我的看法是否一樣。 “人生豈得長無謂,懷古思鄉(xiāng)共白頭。” 這里的無謂也作“無為”,也就是人不能一輩子這樣碌碌無為下去的意思。人在現(xiàn)世里碌碌無為,往往就空余傷春悲秋,懷古思鄉(xiāng)的惆悵,讓自己沉浸在朦朧的惆悵之中,不是會老得特別快,容易白頭嗎? 詩歌前面兩句講的是自己處境。“萬里風(fēng)波一葉舟”,說的自然是自己沿江東下的身影,萬里浩蕩,小舟一葉,強烈的孤獨感一下子填滿了畫面,自然而然帶出下一句的情感。 “憶歸初罷更夷猶”,這個句子比較拗口,大概李商隱此時也在糾結(jié)之中,自己此行究竟是否正確,能否得到自己想要的結(jié)果,一切都是未知。 “碧江地沒元相引”的解釋歷來有爭議,我傾向于這樣理解:在那碧江的盡頭,地平線消失的地方,正是家之所在,它一直牽引著我歸鄉(xiāng)的步伐,這樣也能與下一句在黃鶴沙邊稍微的停留對應(yīng)起來。 第三句里李商隱用了兩處前朝典故,這也是李商隱詩歌的特色之一。 張翼德雖然被部將所殺,但總也算得上“冤魂報主”,此生無憾;而“王浚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的壯舉更是橫貫秋空,令人精神為之一振。此二位,皆可稱作“有為之士”,便與尾聯(lián)中“長無謂”的自己形成了對比,從而更加強化了尾聯(lián)的情感,詩境的塑造也因此而完整,層次分明。 對李商隱這首《無題》的賞析就到這里啦,更多精彩內(nèi)容敬請期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