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練習書法可少不了文房四寶,這四寶可是有講究的。有人就說了,不就是筆墨紙硯嗎?淘寶店、文具店里可是到處都是。其實啊,文房四寶可是有特指的。在今天,安徽宣城是我國文房四寶最正宗的原產(chǎn)地,此地所產(chǎn)的宣紙、宣筆、徽墨、宣硯舉世聞名,為歷代文人墨客所追捧。 隨著歷史的發(fā)展,“文房四寶”所指之物屢有變化。在南唐時,“文房四寶”特指安徽宣城諸葛筆、安徽徽州李廷圭墨、安徽徽州澄心堂紙,安徽徽州婺源龍尾硯。 好字要配好紙。只唐代開始,徽州的澄心堂紙就廣受贊譽。澄心堂紙質量極高,但傳世極少。南唐后主李煜視這種紙為珍寶,贊其為“紙中之王”,并特辟南唐烈祖李節(jié)度金陵時宴居、讀書、閱覽奏章的“澄心堂”來貯藏它,供宮中長期使用。 澄心堂紙得到宮廷和名家的喜愛,每逢歲貢,歙地的文房四寶便是歲貢中不可少的藝術珍品。 北宋詩人梅堯臣為澄心堂紙作詩曰:“澄心紙出新安郡,觸月敲冰滑有余;潘候不獨能致紙,羅紋細硯鐫龍尾?!?/span> 明朝的書法家董其昌得澄心堂紙時,感慨地說:“此紙不敢書。” 美術史家曾稱澄心堂紙為“膚卵如膜,堅潔如玉,細薄光 潤,冠于一時?!?/strong> 北宋著名書法家,蘇、黃、米、蔡四大家之一的蔡襄曾經(jīng)題寫《澄心堂帖》,贊揚澄心堂紙品之精美。 下圖為蔡襄《澄心堂紙?zhí)罚埍?,行楷?,24.7 x 27.1cm ,現(xiàn)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請欣賞。 釋文:澄心堂紙一幅,闊狹、厚薄、堅實皆類此,乃佳。工者不愿為, 又恐不能為之。試與厚直,莫得之?見其楮細,似可作也。便人只 求百幅。癸卯重陽日,襄書。 這幅蔡襄書寫的尺牘,又名《澄心堂帖》。宋代士大夫講究生活品味,對于文房用具,尤其考究。蔡襄寫此一信札,便是為了委托他人代為制作、或是搜尋紙中名品——“澄心堂”紙?!俺涡奶谩痹诒彼尉鸵呀?jīng)是相當珍貴、難求的名紙了。這幅書跡的紙質縝密光潔,很可能就是蔡襄用來作為“澄心堂”紙的樣本。 精致的紙質,配上蔡襄秀致而莊重的墨跡,使得這幅“澄心堂”帖格外顯得清麗動人。全文以行楷寫成,結體端正略扁,字距行間寬緊合適,一筆一畫都甚富體態(tài),工致而雍容。信札署有“癸卯”(1063)年款,蔡襄時年五十二歲,正是他晚年崇尚端重書風的代表之作。 建國后,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經(jīng)過深入挖掘,終使淹沒已久的澄心堂紙重放異彩。如今仿古澄心堂紙,已進入國際市場。 下圖為局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