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急則變,事緩則圓。 有這樣一則故事: 師父說:”十年。” 小徒弟又問道:“那么我加倍練習和學習呢?“ 師父說:“二十年?!?br> 小徒弟鍥而不舍的說道:“要是我不眠不休,日以繼日的學習呢?“ 師父說:“那么你將一輩子都開不了悟。” 生活中有很多人也會犯同樣的錯誤,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只注重自我提升和機遇,卻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那便是做人的格局。 一個人只有坐擁沉得住氣的格局,才能靜得下心來,不斷沉淀自己,最終厚積薄發(fā)。 生活越忙亂,越要沉住氣 有人說,生活無非是忙著生或忙著死,但其實最好的人生狀態(tài),正是忙而不亂。 忙碌,乃是人生常態(tài),但只有心平氣和的接受,才能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和節(jié)奏,在忙亂的人生中忙出價值和意義。 大畫家畢加索的一天可謂是十分忙碌,但無論怎樣,他都會留出時間畫同樣的一幅畫。 好友不解,每天畫同樣一幅畫不會感到無聊嗎,其實畢加索正是用這樣的方式來鍛煉自己的定力,以找到掌握全局的感覺。 反觀生活中很多人一旦遇到緊急的事,就容易變得慌亂,結(jié)果就是不但沒有解決任何問題,反而讓事情往更糟的方向發(fā)展。 其實事越多,生活越是忙亂時,越是要告訴自己沉住氣,保持冷靜。 歷史上,康熙皇帝在三潘之亂時,不但沒有像往常一樣勤于政事,反而出去游山玩水。 但正因這樣的做法,才使得忠臣吃了一顆定心丸,想趁機作亂的人看見他如此淡定也不敢輕舉妄動。 康熙皇帝的沉著冷靜,使他順利度過一次危機。 俗話說:““事急則變,事緩則圓。” 很多時候,越是身處亂局,越是不能急躁,沉得住氣,將眼前的事情一件一件處理好,一切自然會豁然開朗。 在急事時沉住氣,才懂得什么是隨機應(yīng)變,什么是恰如其分。 只有在危機中沉得住氣的人,才能成大器。 沉得住氣,是成熟的開始 作家林清玄曾說:“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span> 每個人都渴望過一生順遂的生活,然而世事難料,生活總會有諸多的不如意。 我們雖無法改變命運的發(fā)生,但可以選擇用什么方式來面對。 被稱為“亞洲飛人”的劉翔,之前在人們心中一度封神,但由于腿傷退賽的事情,很多人對此大失所望。 面對風口浪尖的輿論,劉翔從未正面回復(fù),而是靜下心來,細細規(guī)劃自己未來的道路。 此時的他,已退回幕后,并且有了自己的另一片世界,過的逍遙自在。 其實一個人真正走向成熟,不是默默承擔一切,獨自忍受痛苦,而是有勇氣去面對,有膽量去承擔,在看清生活的真相后,心中依舊熱愛。 就像劉翔一樣,事情既然已經(jīng)發(fā)生,那就不要讓自己沉溺在痛苦的過往,學會放下,調(diào)整心態(tài),人生才會更加美好。 當你有一天,面對任何事情都能沉住氣,冷靜思考時,那說明你真的成熟了。 能沉得住氣的人,才能控制人生 《道德經(jīng)》中講:“天下大事必作于細”。 很多時候,我們急于求成,想成就一番大事業(yè),卻不知,所有的成功都是由一件件小事逐漸累積起來的。 只有能將煩瑣小事做到極致的人,才具備成就大事的潛能。 正所謂:“心浮氣躁者,一事無成;沉著冷靜者,百福自集?!?/span> 一個人真正的能力,不在于取得多少成功,而在于如何取得成功,不在于經(jīng)歷多少失敗,而在于能夠承受多少失敗。 歷史上,司馬遷遭受宮刑,但他從未放棄,而是沉住氣繼續(xù)著書,最終在牢獄中寫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 梁啟超變法失敗后,流亡到了日本,但他并未心灰意冷,而是選擇沉下心來,繼續(xù)學習,充實自己。 人人皆知的居里夫人,也是在十年如一日的實驗室中做實驗,最終才在成千上萬的礦石中提煉出0.1克的鐳。 一個人只有沉得住氣,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 沉得住氣,不僅是對自我意志的磨練,更是一個人內(nèi)心的突破。 做事沉得住氣,才能發(fā)得了力,這一秒能夠沉住氣,下一秒才會充滿希望。 你若盛開,清風自來,讓自己變得優(yōu)秀,機會才能源源不斷。 往后余生,愿你我修一顆沉得住氣的心,波瀾不驚的面對生活中的風風雨雨,領(lǐng)略人世間的無限風光! *作者:國文 來源:國學生活(ID:gxsh789) |
|
|
來自: 虛空之漂者 > 《人生百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