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讀媽說:一句“孩子,我們相信你”會讓孩子信心倍增,無論在什么時候都能感覺到父母的支持。 作者:桐煊格格 來源:爸媽精讀原創(chuàng) 知乎上有個關(guān)注度特別高的問題: 爸爸對3歲女兒實行“打擊教育”,責罵“笨,什么都不會”激將法來激勵女兒發(fā)奮,如何看待這種教育方式? 事情是這樣的,女孩彤彤上幼兒園了,老師給孩子布置回家作業(yè),復習學過的古詩和英語單詞。 彤彤的爸爸在家陪孩子復習,當孩子背錯,爸爸就說:“你太笨了,兩個英語單詞教了半個小時還不認識。” 不僅如此,一家人走親戚,彤彤因為沒有打招呼,被爸爸說:“你這嘴巴長著怎么都不會叫人的?” 彤彤媽媽很困惑,看到女兒由此失去了自信,也不喜歡跟爸爸呆在一起學習,對很多學習開始不感興趣了,她上網(wǎng)提問。 評論區(qū)里,大家都紛紛反對爸爸“打擊教育”: “我只看到了打擊,沒看到教育。因為小孩子不會想太多,更不會感受到你在激勵她,你說她笨,她就會覺得自己腦子真的不好?!?/span> “我爸從小說我又笨又蠢,我小的時候還真的以為我比別的小朋友蠢。” 作為二孩的媽媽,我深深明白,3歲的孩子正是在探索世界的時候,父母此時應該給予更多的鼓勵和肯定。 恰如鄭淵潔說:“人性的本質(zhì)是渴望欣賞,孩子尤其渴望欣賞,欣賞能讓孩子長成參天大樹,貶低能讓孩子枯萎畸形。” 是啊,孩子需要被肯定,需要被欣賞,這樣才能健康成長。 如果父母一味打壓、否定,只會讓孩子像花朵一樣“枯萎”,失去前進的力量。 被否定的孩子,一生都活在悲劇里 有些父母信奉打擊式教育,覺得認可和鼓勵會讓孩子“飄了”,無法進步,因此總愛否定孩子、潑冷水。 最近,重溫了臺灣教育片《茉莉的最后一天》,感觸良多。 在別人眼里,茉莉已經(jīng)優(yōu)秀到令人羨慕。她聽話懂事,成績優(yōu)異,寫出來的文學作品被老師稱贊為天才。 可是媽媽卻從來不肯定茉莉的努力。 作為留美博士,她為了茉莉姐妹兩放棄了教授職位,成為了一名全職太太。 后來把一切希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但凡達不到她的要求,就開始瘋狂苛責。 茉莉的愛好是文學,媽媽給茉莉的規(guī)劃卻是醫(yī)科大學,她對茉莉說:“你如果在大學選文學,我就沒有臉去見人?!薄?/span> 對于茉莉的愛好視而不見,永遠用自己的想法來“控制”茉莉。 當茉莉考了第一名,媽媽卻說:“你啊你不要太得意,要不是我這樣盯,你以為你可以考第一名啊,小心你下次就掉下去?!?/span> 女兒有了好成績不但沒有夸贊,反而是冷嘲熱諷和打擊。 當茉莉考得不好的時候,就被媽媽一頓毒打。 為了讓自己感覺不到疼,她在自己的手腕上割了一道道傷痕,讓人看了心疼。 原本優(yōu)秀的女兒,在媽媽一次次的責罵和否定中,徹底毀了! 有一個不斷否定自己的媽媽,實在太可怕了!她會把孩子一步步推入深淵,再也看不到希望。 最終,茉莉陷入抑郁,爬上陽臺的她向自己告別:“反正也沒人愛我,可悲又沒人愛的林茉莉,再見!” 媽媽通過窺探茉莉的記憶才發(fā)現(xiàn),自己正是殺害女兒的“兇手”,怎么都不能接受這樣的事實。 被父母否定的孩子,表面上很乖很順從,其實在他的內(nèi)心藏著深深的叛逆。 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是“原生自卑”,主要是產(chǎn)生在孩童時期,而導致這種自卑感的主要原因就是家庭教育的不當。 自卑的表現(xiàn)常常會覺得自己不如別人,特別容易自責,人際關(guān)系緊張等等。 而家庭教育不當就是父母沒有正確的教育觀,會用毆打虐待作為家庭教育方式,導致孩子產(chǎn)生心理問題,不能健康成長。 所以,一味否定和打擊孩子,只會讓孩子陷入自卑、自我否定中,從而給孩子的一生帶來無法治愈的傷痛。 被肯定的孩子,未來會有更多選擇 心理學家威廉·杰姆士曾過這樣一句話:“人性最深層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別人欣賞和贊美。” 孩子更需要得到父母的欣賞和贊美,這樣的精神獎勵像是養(yǎng)料,可以灌溉孩子們健康成長。 前段時間,杭州15歲的初二男生為了觀鳥休學一年的新聞,震撼到我了。 換做一般父母,一定暴跳如雷。但是,小屠的父母非常尊重他的決定,甚至不遺余力地幫助他實現(xiàn)愿望。 在休學的一年時間里,他在做一些鳥類志愿者工作。 小小年紀的他對自己的未來有著清晰的計劃,他的目標是報考美國康奈爾大學。 優(yōu)秀的孩子背后一定是父母的奮力托舉,這幾句話用在小屠的身上再適合不過了。 首先,我們來看看爸爸是怎么支持兒子的愛好? 為了滿足兒子觀鳥心愿,小屠的爸爸從杭州自駕游到云南,足足開了一萬多公里,有幾個家長可以做到? 媽媽的幕后工作做得也不差,她幫兒子申請了公眾微信號,名字叫“自然的生態(tài)”,方便小屠發(fā)一些原創(chuàng)的觀鳥文章。 優(yōu)秀的家長,會看到孩子除了成績之外的優(yōu)點,也會遵循孩子自身的特點來支持他、尊重他。 雖然年紀小,小屠在這方面也是有點成績了。 在今年4月的浙江省愛鳥周,我們發(fā)現(xiàn)了小屠的身影,他躋身在一群專家、學者組成的裁判團。能成為裁判,相信他的專業(yè)能力也是很好的。 周國平在《孩子的聰明,需要父母欣賞》中談及如何讓父母更好地成長時說道: “一個人的成功和幸??梢詺w結(jié)為兩點,一個是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另一個就是能夠養(yǎng)活自己,此外能和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并且讓他們也感到快樂,這樣就更好了。” 所以,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多對他豎起大拇指,對他的行為進行肯定,讓孩子變得更自信。 經(jīng)常被父母肯定的孩子,比常人更自信,更有主見,成長地也會更快。 聰明的家長,應該這么做 美國斯坦福教授實驗證實:長期被夸“你真聰明”的孩子,在面對挑戰(zhàn)任務時大部分會選擇拒絕,而被夸獎“你真努力”的孩子,不僅勇于接受挑戰(zhàn)任務,還能越挫越勇。 優(yōu)秀的父母應該都要懂得這個道理,在孩子面前多鼓勵,多贊美,讓孩子保持自信,變得樂觀。 這樣的孩子才能抵擋日后的風雨。所以,父母不妨從以下三點做起! 1、當孩子沒有自信時,鼓勵孩子再努力一點點 泰國短片《努力一點點》講述了智慧的媽媽如何讓沒有信心的兒子在比賽中獲得成功。 當教練對男孩的媽媽說,孩子在踢球方面沒有天賦的時候,媽媽一臉擔憂,也曾想過要讓孩子放棄。 媽媽還是想讓孩子堅持下去,她對兒子說:“教練今天表揚你了,說你以前頭總是頂不到球,現(xiàn)在偶爾可以做到了?!?/span>
男孩聽了很開心,每天吃完晚飯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花園里練習踢球。雖然進步很慢,但是他沒有放棄。 當孩子沒有自信的時候,需要父母的鼓勵和認同,這樣才能幫助孩子重拾信心。 媽媽的一句:“你只要每天再努力一點點就夠了”一路伴隨著男孩,在一次次跌倒的時候,他又會堅強地站起來。 最終,在一次踢球比賽中,因為他的進球,他們隊沒有輸。 對孩子來說,鼓勵是最厲害的武器,它可以帶動孩子勇往直前,最終找到勝利。 2、當孩子遇到困難時,告訴孩子千萬不能放棄 閨蜜的女兒在學鋼琴,我記得有一次,閨蜜跟我說:“女兒最近學琴到了倦怠期,有點兒堅持不下去了?!?/span> 我以為閨蜜會讓女兒放棄,沒想到她話鋒一轉(zhuǎn)說:
是啊,既然選擇了,就要堅持,任何事情如果半途而廢,那孩子以后很容易養(yǎng)成放棄的習慣。 現(xiàn)在,閨蜜的女兒鋼琴十級過了,偶爾也會出去參加鋼琴比賽,當她拿著獎杯的時候,她都會很幸福地拿給閨蜜說:“謝謝媽媽,當初讓我堅持下去。” 你看,能夠堅持下來的孩子都不會差,曾經(jīng)吃過的苦只是生活中該經(jīng)歷的風景。 父母一定要培養(yǎng)孩子堅持的能力,讓孩子跨越一次次困難,養(yǎng)成不畏困難的性格。
3、無論什么時候,都要相信孩子 孩子就像小樹苗,他們在成長過程中不斷自我塑形。 如果父母對孩子的要求過高過嚴,批評過多,就會很容易讓孩子生活在晦暗之中。 我們做父母的對孩子鼓勵越多,孩子就越能感到一種激勵,也就會越容易獲得成功。 一句“孩子,我們相信你”會讓孩子信心倍增,無論在什么時候都能感覺到父母的支持。 一流的父母,在孩子沒有自信時,會鼓勵贊美他; 一流的父母,在孩子遇到困難時,會幫助支持他; 一流的父母,無論何時何地,會選擇性相信他。 有句話說得好:愛孩子是一種本能,尊重和支持孩子卻是一項修煉。 父母一定要把這項能力修煉好,尊重和支持孩子,奮力托舉孩子往前走,讓孩子健康幸福地成長起來。 點個在看,愿天下的父母,把最美的語言送給自己的孩子。
作者簡介:桐煊格格,富書專欄作者,富書親子營學員,二寶媽媽,一手碼字,一手育娃,本文首發(fā)爸媽精讀(ID:bmnfrc),轉(zhuǎn)載授權(quán)聯(lián)系開白助理(看菜單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