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文】有物混成第二十五 有物混成【混成,不鑿而自成體】 【白話】混成,指不用外力挖掘就能自成一體。 先天地生【其生在天地之先】 【白話】指“道”在天地存在之前就存在了。 寂兮寥兮【寂,安靜也。寥,虛也】 【白話】寂,安靜的意思。寥(liáo),虛空的意思。 獨(dú)立而不改【久而不易,此言其體】 【白話】恒久存在而永不變易,這是指道之“體”。 周行而不殆【健而不窮,此言其用】 【白話】運(yùn)行剛健而沒有窮盡,這是指道的“功用”。 可以為天下母【天下萬物皆從此生】 【白話】天下萬物都是從“道”中創(chuàng)生出來的。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qiáng)名之曰大【無名天地之始,道在天地之先,豈得有名?然無名則難以指稱,故姑字之曰道,道又不足以盡其形容,故又強(qiáng)名之曰大,曰道曰大皆非道之本名,乃不得已而強(qiáng)加之者也】 【白話】天地被創(chuàng)生之始是“無名”的,“道”在天地存在之前就存在了,哪里會有名字呢?但是,不取名字又難以指代和稱呼“道”,于是就暫且取名為“道”。然而,“道”這個詞還是不足以形容清楚,因此又勉強(qiáng)稱呼為“大”,稱“道”稱“大”都不是因?yàn)椤暗馈北緛砭蛻?yīng)該叫這個名字,而是為了要用人言來描述“道”,不得已才把這些名字強(qiáng)加給“道”。 【注釋】①然無名則難以指稱,故姑字之曰道。關(guān)于這一點(diǎn),可以結(jié)合徐大椿《道德經(jīng)注》:序言,來加深理解。 大曰逝,逝曰遠(yuǎn),遠(yuǎn)曰反【大又不足以盡之,又名曰逝,逝者,發(fā)散在外也。逝又不足以盡之,又名曰遠(yuǎn),遠(yuǎn)者,無不至也。然有往必有復(fù),故又曰反,反者,紜紜各歸其根也。溥遍而循環(huán),道體盡矣】 【白話】“大”也還不足以描述清楚“道”,于是又稱之“逝”,“逝”是發(fā)散在外的意思。“逝”也還不足以描述清楚“道”,于是又稱之“遠(yuǎn)”,“遠(yuǎn)”是無所不至的意思。然而有往必有復(fù),因此又稱之“反”,“反”的意思是說,道創(chuàng)生的萬物紛紜繁雜,都要返回它們出生的根源之地。這樣普遍而循環(huán)地描述,就基本能形容清楚道之“體”的內(nèi)涵了。 【注釋】①溥[ pǔ ] :廣大,普遍。 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人即王也】 【白話】人,就是指“四大”中的“王”。 地法天,天法道【地載人,天包地,道統(tǒng)天,其大有等,故轉(zhuǎn)相法也】 【白話】地承載人,天包裹地,道統(tǒng)御天,有大小的等級和層級之分,因此接連效法和遵循。 道法自然【道則無有更大者,惟自然而不勉強(qiáng),則道所為師法者也】 【白話】到了“道”這個層級,就沒有更大的存在了,只有自然而然而無需外力勉強(qiáng),才是“道”所效法和遵循的。 原文根據(jù)古籍整理 由子歸明斷句和疏義 【作者簡介】徐大椿(1693—1771),又名徐靈胎,晚號涸溪老人,江蘇吳江人,清朝名醫(yī)。他自幼熟讀諸子百家,因家人多病,便博覽醫(yī)書,自學(xué)醫(yī)術(shù),成為一代名醫(yī)。他十四歲研習(xí)《道德經(jīng)》,歷時二十年寫成《道德經(jīng)注》,而后刻印出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