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麥 收 記 憶 自退休后,多數(shù)時間在外地照顧孩子。今年五一放假期間,有空回到了老家,在一個陽光明媚,風和日麗的上午,有興推出自行車到縣城周邊轉(zhuǎn)轉(zhuǎn)。沿著中山大街南行,寬敞的街道和繁茂的綠植讓人心曠神怡。路旁小樹林里坐著一些老人,樹上掛滿了鳥籠子,小鳥清脆的叫聲讓人心醉。老人們湊在一起啦著家常,有的還在談論著國家大事,他們在安享著晚年的幸福生活。 進入南外環(huán)公路,我的眼前突然一亮,綠油油的麥田一眼望不到邊,麥浪滾滾,是那么的親切和熟悉,我毫不猶豫的騎著自行車走上了低洼不平的鄉(xiāng)間土路。來到麥田邊,我用手撫摸著那沉甸甸的麥穗,個個都有十多厘米長,大大的麥穗有的已經(jīng)揚花,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 我繼續(xù)前行,看著大片的麥田我的思緒一下子回到了五十多年前。那時家鄉(xiāng)的土地貧瘠,麥子長的棵稀穗小,產(chǎn)量也低的可憐,我們家五口人每年能分到一百多斤麥子,只有過年過節(jié)的時候才舍得吃上頓白面,想想過去,看看今天真是天壤之別! 看到麥子自然就想到了麥收。我的老家在農(nóng)村,那個時候我才十幾歲,一到過麥的時候?qū)W校就放麥假(那時候不放暑假),讓我們參加麥收。小學生拾麥穗,大學生參加割麥子,這樣的活我是當之無愧的參加,因為家里需要掙工分,那時生產(chǎn)隊的分配政策是人七勞三,就是分配時人口占百分之七十,勞動工分占百分之三十,人們都拼命的多掙工分好多分點糧食、分點錢。 那個年代,一年忙到頭年終分紅也就是幾十塊錢,家家戶戶都過的特別拮據(jù),我念書每次給母親要錢買紙張、鉛筆的時候,母親都是皺著眉頭,著急的說:“又要錢哩,別念了!”,我最怕母親說這樣的話,雖然能體諒到母親的難處,但我每聽到這句話心里都非常難過,直至現(xiàn)在這句話還仍然記憶猶新,割麥子掙工分多,雖然又臟又累我都不怕,積極參加,多少年里我都是撿最重的活,和大人一樣掙工分,邊干活邊讀書,斷斷續(xù)續(xù),最終還是堅持讀完高中。1977年恢復高考后我如愿考上了德州農(nóng)校。 那時的農(nóng)村,家家都養(yǎng)雞。自己舍不得吃雞蛋,攢下雞蛋賣了“換”油鹽醬醋等生活用品,所以流傳著“紅薯面子當細糧,雞腚眼子是銀行”的說法。春天盡量留點雞蛋腌上,到過麥的時候撈出來吃,那時候沒有什么比咸雞蛋更好吃的食物了,薄餅卷咸雞蛋也是收麥子時候唯一好吃又有營養(yǎng)的美食,能吃上一頓這樣的“大餐”也是孩子們盼望已久的事。 收麥子早晨天不亮就得下地,這時候天涼空氣潮濕,麥子軟扎手輕,人們干起活來更加得心應手,在漆黑的夜晚只能看到大片黃黃的麥田,收麥子的隊伍伴隨著雞鳴狗吠聲埋頭苦干,沒有人交頭接耳,個個爭先恐后,這時只能聽到唰唰的割麥子聲。開始,人們都穿著棉襖,這個季節(jié)晝夜溫差比較大,棉襖是黎明前麥收用的必備工具之一,因此民間流傳著“吃不了五月的粽不能把棉襖送”的說法是很符合實際的。等天亮太陽出來氣溫增高,特別是快到中午的時候大家是又熱又累,就把脫下來的棉襖放在地下往上一躺,所以農(nóng)村人都說“破棉襖”最疼人。這時候大家才顧上說話聊家常,個個興高采烈,有的拿出自己種的土煙葉在卷紙煙,我們年輕人就撿沒熟透的麥穗搓搓吃,吃著是又甜又香,現(xiàn)在再吃嫩麥子怎么也吃不出那樣的感覺!麥收也是一年當中最高興的時候,春天人們都過的很艱難,主要靠吃國家分給的統(tǒng)銷粱,有的飯量大也是吃了上頓沒下頓,就盼著麥子熟了能吃上飯,有的把分的麥子舍不得吃賣了換成粗糧吃。 過麥最累的活不是用鐮刀割麥子,而是用手拔麥子。拔麥子不剩麥茬子,每年生產(chǎn)隊要抜十幾畝麥子來種谷子,聽大人說種谷子留麥茬子容易生螻蛄。抜麥子是力氣活,我叔叔抜的快,叔叔個子高,脾氣大,當過兵干活利索,拔麥子這活是我最不情愿干的,因為太費力氣了,每拔下一把再往鞋底上摔土疙瘩,灌的鞋里全是土,不一會就得脫下鞋來倒倒土,特別是澆過水的麥子地特別硬,簡直拔不動,累的臉上泥一道汗一道,最后還是力不從心落在大人們的后邊。每到這個時候就非常期盼著有個人替我拔一段,叔叔拔的最快總是第一個先到地頭了,他先去接他兒子也就是我堂弟,堂弟比我還小兩歲,第二個接的保準就是我,不管離地頭多么遠叔叔從來沒接錯過,這時我特別感激叔叔,所以至今記著這件事。 每年過麥我的兩個手磨的全是水泡,泡破了自己就用手帕把手包上繼續(xù)干活。我記得當時父親也是干活能手,他個子不高,力氣沒有叔叔大,可是割麥子他是一直在最前面。父親說的一個笑話叫我至今不忘:有個院里的孫子媳婦干活很利索,那個時候她又是剛嫁到我們村干活不甘落后,割麥子緊跟父親身后不放松,到家后吃飯的時候,父親給母親說那個孫子媳婦真厲害,一直是跟在我后邊叫我連個屁也不敢放!我們?nèi)耶敃r哄堂大笑!五十多年后的今天想到這些還是覺得有些好笑,那時家里有父親母親姐姐和弟弟,還有叔叔一家,雖然日子過的不富裕但全家人也其樂融融,那是多么美好的回憶?。∪缃裎腋改甘迨鍕鹱佣家呀?jīng)不在了,每想到這些心里總是酸酸的。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jīng)濟發(fā)展,農(nóng)民再也不用鐮刀割麥子了,大型收割機過去就是一大片,麥粒直接給送到家里去,收完麥子接著種玉米,玉米的種和收也是機械化。并且每畝地國家都拿出錢來補貼農(nóng)民,這是多么幸福的生活??!這都是我們黨堅強領(lǐng)導的結(jié)果!看看我們強大的祖國繁隆昌盛,國泰民安,現(xiàn)在農(nóng)村幾乎家家都有小汽車,在我小時候上學一直是走著,連個自行車也沒有,所以現(xiàn)在的年輕人一定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熱愛我們的祖國,擁護黨的領(lǐng)導! 隨走隨玩在麥田邊打了一套八段錦,由于空氣好,藍天白云,優(yōu)美的自然環(huán)境使我心情舒暢!回到家已經(jīng)不早了,今天感覺比出去旅游還有意義,既鍛煉了身體又看到了熟悉的農(nóng)村大地,現(xiàn)已花甲之年生活無憂無慮,要感謝黨和政府,珍惜美好的幸福生活! 張玉清 夏津縣退休干部 電話 壹點號 林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