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孩子上學后,父母最擔心的就是孩子在校被同學欺負,畢竟近年來校園霸凌的新聞頻繁爆出,這也讓父母們對于孩子的校園生活有些擔憂。那么,家長們對待校園霸凌,應該保持怎樣的態(tài)度呢?打人者的父母是否應該要讓孩子承擔責任?被打者的父母是否只能夠教孩子打回去?關于校園霸凌,父母們更要反思這背后的教育缺陷。 孩子被同學欺負,對方家長卻稱這是開玩笑,孩子父親忍不住回他個“玩笑”前段時間王先生發(fā)現(xiàn)兒子總是灰頭土臉地回家,這讓作為過來人的他一眼就看出孩子被同學欺負了。但是考慮到孩子的自尊,王先生并沒有直接發(fā)問,等到吃完飯后,王先生約了孩子一起打會兒游戲。打完游戲后王先生感覺孩子的情緒放松了許多,于是這才問起了孩子被欺負的事。面對父親的詢問,孩子十分委屈地表示同學總喜歡對自己動手,有一次還把自己的作業(yè)本撕爛了! 于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第二天王先生便親自去送孩子上學,也順便了解一下情況。沒成想在校門口的時候,王先生便遇到了欺負孩子的同學和他的父母。于是王先生便說出了孩子被打的事情,希望對方的家長能夠,有所干預。 可是面對王先生的請求,打人的孩子的父親卻說,“這只不過是孩子在開玩笑,咱們當大人的就別摻和了,小孩子的事,他們自己會解決!”聽到對方說這是一個玩笑,王先生真是氣不打一處來。“玩笑也應該講究個尺度吧,看著孩子灰頭土臉的樣子,我都很心疼的,你們當家長的也都理解一下!” 可是對方仍然拒不道歉,堅持認為這只是小玩笑,不必較真!于是氣不過的王先生說道,“既然打人是玩笑的話,那我也讓你見識下玩笑!”說完王先生作勢要打人,對方家長看到事情越鬧越大,這才趕緊讓孩子道歉,表示以后不再動手了。 孩子動手打人,家長想到的卻是幫忙包庇,這樣的教育讓人擔憂當孩子對他人施暴時,父母理應起到教育孩子的責任。但是如果父母對此置之不理,甚至還會幫忙包庇的話,那么這樣的做法顯然是有一些偏差的。在父母的庇護下,孩子會變得更加無法無天,由此引發(fā)的教育問題也將會更加負面。 當孩子不能夠很好地控制好自己的言行時,父母們有義務對孩子給予教導,讓他們認識到自身的這種錯誤行為,并且為此承擔相應的懲罰。但是如果有父母幫忙護短的話,那么在孩子的內(nèi)心中就會降低錯誤行為所付出的代價成本,孩子只會一犯再犯。 喜歡打人的孩子,在他們眼中不懂得何為尊重,本著這樣想法的孩子,在社交中很容易對他人造成傷害,同時也會遭到同伴們的嫌棄和排斥。父母以為包庇可以避免孩子受傷害,但是殊不知欺凌同學的人也無法擁有真誠的友誼。 面對校園霸凌這個問題,家長們應該有哪些思考?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有必要提醒孩子,不要做那個動手打人的施暴者。在有問題時應該想到好的辦法進行溝通,而不是憑借武力來讓對方妥協(xié)。打人不是本事,只懂得靠暴力解決問題,這也是非常愚蠢的。欺軟怕硬是一件非常丟臉的事。 與此同時,父母們也要提醒孩子,在面對問題時,不要表現(xiàn)得過于怯懦,如果遭遇了校園霸凌,一定要在第一時間告訴父母和老師,向大人尋求幫助,將自己從痛苦中解脫出來。有的父母喜歡叫孩子打回去,但是其實這種回應方式并不一定能夠切實可行,向大人尋求幫助,相對而言會更加有智慧。 在遇到校園霸凌時,父母們也要告誡孩子不要做旁觀者,及時向老師報告,制止一場校園霸凌的進行,這也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雖然說作為旁觀者,校園霸凌并不會波及到自己,但是這種袖手旁觀的態(tài)度卻有可能縱容了校園霸凌的行為。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功課,如果父母不能夠端正自身的教育觀念,那么他們給予孩子的引導,必然是有失偏頗的。面對校園霸凌時,父母們一定要表現(xiàn)出明確的態(tài)度,不許孩子打人,同時也不許孩子被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