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高考作文分值過大,建議降低

 五道口的顏學姐 2021-05-13

最近,浙江高考的一篇滿分作文沸沸揚揚。

這篇作文的名字叫《生活在樹上》,文章里面大量引用西方哲學家的人名、故事和說過的話,還用了很多生僻詞。

這篇文章被浙江語文高考閱卷組給了滿分。

閱卷組組長給的評語是:晦澀與老到,深刻與穩(wěn)當……給滿分是為了展現(xiàn)浙江考生的寫作水準。

結(jié)果,網(wǎng)上批評聲一片。大家一致認為過于晦澀,引用過多,不應該給滿分,語文閱卷組的導向有問題。

在批評聲中,有關浙江語文高考作文的事情一件件被披露。

作文雷區(qū):套話作文

現(xiàn)在的語文組組長陳建新,曾經(jīng)對浙江語文評卷做過解密,說在寫作文時,要避免3個雷區(qū)。

其中第二個雷區(qū)就是要避免“套話作文”。套話作文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材料熟爛,引用的都是屈原、陶淵明、蘇軾、司馬遷、魯迅……等名人,他們的故事或者名言。

如果被判定為套話作文,那么,這位陳組長,他從2000年起就擔任組長,說,從2004年起,最高不能超過49分;2006年起,最高不能超過43分;2008年,最多不超過39分;2010年之后,一律不及格,也就是30分上下。

我看了這段話,瞬間后背一陣冷汗,雖然我不是浙江考生。

這次鬧出大風波的《生活在樹上》,正反兩方面的意見,就是爭論它是不是屬于套話作文。確實,他引用的不是那些爛熟的名人、名言,是比較生僻的一些名人、名言,但在文中,引用的人名、故事已經(jīng)超過5個。這難道不是套話作文?難道生僻就不屬于套話作文了?

就是說,閱卷組對于套話作文并沒有統(tǒng)一標準。

另外,我看到一篇報道,是一位曾經(jīng)參加過閱卷的高中語文老師。他談到了閱卷組對套話作文的意見,所以,在教學當中,他會盡量避免讓學生背這些熟悉的名人名言,而是背一些西方名人的名言。

在文章里面,加一些名人名言是學生通用做法,因為容易給文章增色,獲得批卷老師好感。因此,背名人名言幾乎是每個高三學生的必做功課。

但我看到那則報道時,心中有一個疑惑。浙江閱卷組的意見是否傳達到了各個中學?有些老師參與閱卷,或者認識閱卷老師,會知道這些情況。一些偏遠的小中學的老師知道嗎?如果他們還傻乎乎地讓學生背魯迅、蘇軾的名言,豈不是把學生推到火坑里去?

作文雷區(qū):偽作文

除了這個雷區(qū),陳組長還講了另外兩個雷區(qū)。第一個叫“偽作文”,就是考生提前背誦的作文。如果閱卷組經(jīng)過多方查證,查到確切出處后,一般只給這個作文打7分或者8分。

不過,陳組長話題一轉(zhuǎn),說現(xiàn)在的閱卷老師是根據(jù)實際情況,不再從查“疑似抄襲作文”的出處著手,而是根據(jù)是否切題來檢查一篇作文是否屬于“偽作文”。

閱卷老師其實沒法查出處,因為在閱卷過程中,既不能用手機,也不能用電腦,沒法上網(wǎng)查證。但用是否切題來檢查一篇作文是否偽作,只給7分或者8分,又是讓我一身冷汗。

對于很多學生來說,有可能會提前寫幾篇文章,到考場時,根據(jù)情況來套用,因為畢竟考場時間有限,要現(xiàn)想有一定難度。

但如果偏題,被認為是偽作,只能得7分或者8分。

作文雷區(qū):偏題作文

第三個雷區(qū)是離題作文,最高不能超過20分。這個也挺可怕的。因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一千個人看哈姆雷特,有一千種解讀方式。智者見智,仁者見仁。究竟怎樣算偏題,尺度究竟把握到哪里,其實不好判斷。

下面是陳組長舉的例子,我自己認為很多學生的作文經(jīng)常介乎扣題和偏題之間,究竟偏題有多少,扣多少分,這個全憑閱卷老師的感覺,并不能做到精確。

作文分值對總排名的影響

看完陳組長說的三個雷區(qū),我不知道當年自己作文考了多少分,但是深深感謝語文批卷老師的手下留情。

我一直以為考上清華是自己的努力,其實并不,是語文老師的一念之恩。

大家看看《生活在樹上》這篇作文。第一個批卷老師打39分,第二個、第三個都給了55分,到了陳組長這里,改為60分。差距竟然有21分。

21分是什么概念?如果是頭部考生,考分超過691分,那么就有可能上清北,少了21分,那就上浙大。

如果是中段考生。下圖是浙江省2020一分一段的排名表,一分1000人,21分就相當于2萬人。

2萬人是什么概念?就是如果你本來是考浙江工業(yè)大學、浙江師范大學,這樣的雙非大學,名次增加了2萬名之后,就可以考985或者211這樣的學校了。

浙江語文作文總分60分,按照不同標準,最低可以是7分,相差53分。53分完全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人生,但是這個標準并不明確,不同的人的理解可以完全相反?!渡钤跇渖稀返?次給分就是明證。


作文評判主觀,標準不容易統(tǒng)一,但分值占比又很大,這個在高考這么競爭激烈的地方,每分必爭的地方,是否合適?

在這個含糊的標準之下,與其說是學生的努力,不如說是學生的賭博。陳建新組長對《生活在樹上》的文章做了點評,說在本屆高考中,引用名人名言的作文特別多,但為什么《生活在樹上》這篇文章能脫穎而出?原因在于,考生走了極端,用了大量的、極為晦澀的語言和小眾的名人,俘獲了閱卷老師的心。他贏了。

我認為這不是一件嚴謹?shù)氖虑椤?/p>

上面說的是浙江省情況,我估計其他省,可能標準不一樣,但同樣會遇到類似的問題,評分主觀,標準不容易統(tǒng)一。

高考是選拔性考試。原先的科舉看重作文,主要是選拔治理國家的人才,所以要寫策論?,F(xiàn)在的高考主要是選拔合格的人才,說明文、公文寫作更為重要。個人色彩嚴重的議論文、散文等并不重要。

因此,建議在語文試卷中,降低作文的分值,或者增加客觀性強的文體。少一些主觀性,讓考生更容易把握,閱卷老師也更輕松一些。

支持的請點贊、轉(zhuǎn)發(fā)!

附:《生活在樹上》作文原文和點評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