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路易 本文插圖遵循CC協議 我們可以先點開音頻,聽著這首薩克斯風的經典名曲—Going Home 這是著名薩克斯風演奏大師Kenny G的代表作之一了,每當聽到這首曲子的時候,總是覺得身處在一中淡淡的鄉(xiāng)愁之中。 恍惚間,腦海里略過坐在長途巴士或者轉乘火車的時刻,坐在車窗前,看著外邊的風景與光影簌簌地閃爍著。 人生,是有方向的, 在回家的路上。 【一】 Home 是一個有方向感的詞 I hear a voice in the morning how she calls me 清晨我聽見一個聲音在對我呼喚, The radio reminds me of my home far away 收音機里的聲音讓我想起了遙遠的家, Driving down the road I get a feeling 沿著公路行駛,我心中產生這樣的感覺: That I should been home yesterday yesterday 也許我昨天就該回到家中,就在昨天! Country roads take me home 鄉(xiāng)村小路帶我回家 To the place I belong 到屬于我的地方 ---John Denver 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 無論你走了多久多遠,無論你是在北上廣還是紐約巴黎或者倫敦;無論天涯海角,總有一個被你稱作home的坐標。 And I'm surrounded by 在 A million people I 成千上萬人之中 I still feel alone 我依然感到孤獨 Let me go home 我想回家 I miss you , you know 我想你,你知道的 Let me go home 我想回家 ---Michael Bublé Home 無論你是在說走就走的旅途中,漂泊在霧霾與霓虹閃耀的帝都,還是在日光傾城的拉薩日喀則。你總會擺脫不了一個身份:A guest , A visitor. 對,你是客人。 I'm here. 我在這里。 I'm home. 我回來了。 出行到達某個風光迤邐的地方,或者別人呆膩了的地方。45°斜向上來一張自拍的selfie,標記上I'm here,發(fā)布出去。 I'm here. 是的,你到了一個地方。 是的,你到過這個地方。 返來時,或許你留戀,或許你僅僅因為沒有了時間,沒有了預算,抑或是征服過、感動過自己的興奮感,打開門,你說:I'm home。我回來了。
也許,就是因為它是一個有方向感的詞吧。創(chuàng)造這個詞的人估計也是對她(原諒我不能用它)情有獨鐘,或者后來的語言學家,專門給了home這個優(yōu)越的權利吧。 所以,可以說 go home,take me home,但是人們基本上不說 go school, go hospital, go company,ect. 因為這些最終還是作為一個稍顯被動的地點名詞而存在,home卻是在你內心的一個地方。 畢竟,網站也會有個home首頁,很多智能手機也會有個home鍵。 【二】 Home 是一個有溫度的詞 首先,很明顯[h??m] 這個單詞的發(fā)音是不允許你大喊大叫出來的。 home and dry 安然無恙 safe and sound 你已經在家里了,那就stay at home吧,這里home就是“家”的所在地了,就用她的名詞詞性好了。 如果,你在國外abroad,那么,home也可以代指祖國了。還有,homesick這種思鄉(xiāng)的情愫也只有身在異鄉(xiāng)的游子才會體驗的更加深刻了。因為home不僅是一個方向上的魂牽夢繞,也是對過往的人或者事情的一種溫柔的牽掛。 這樣的溫度,也許只有你遠離故土終于歸來的那一刻,被瞬間包圍。也許home成了一個house,一個family,一頓homemade dish,或是那個在心里等待你很久的人吧。 對了,請不要查詢narrow home的意思,它的感覺是冰涼的。 回鄉(xiāng)偶書 小少離家老大回, Coming Home He Zhizhang I left home young and not till old do I come back,
點擊下面的標題和鏈接了解更多 ----臺灣人是怎樣講英語的---- -----魔性的澳大利亞英語----- -----原來薯條有這么多種----- 再次感謝您來小木屋做客 Thank You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