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德經(jīng)》有曰:“不失其所者久?!?/span> 意思是,人只有找準自己的位置,不失本分,方可長久不衰。 倘若自失其位,高估自己,沉迷表面的浮華,為人處世便難得順遂。 歸根結(jié)底,人這一生最重要的就是認清自己,找準位置。 站錯位置,迷失自我 看過這么一個故事。 一只通了靈性的貓,常年蹲踞于佛像旁負責捕捉闖入的老鼠,防止它們褻瀆佛靈。 有一天,一只人人喊打的老鼠溜進寺廟,恰逢靈貓有事外出,老鼠便藏匿于佛案一角。 當老鼠看到人們時,發(fā)現(xiàn)他們不僅沒了此前的兇狠,還虔誠地跪倒在自己面前。 久而久之,老鼠自以為人們懼怕它,便大搖大擺地跑上佛龕,在氤氳繚繞的香火中,心安理得享受著供奉與膜拜。 然而,靈貓返回寺廟后,見到老鼠如此囂張,便立刻撲了上去。 這時,老鼠高傲地沖它喊道:
靈貓冷笑一聲,回答說:“人們向你跪拜,是因為你所占的位置,你以為你是誰?” 說罷,老鼠被扯下佛案,前一刻還繁華加身,下一刻便成了靈貓的腹中美餐。 曾聽過這樣一句話:“人生所有的不幸,多是因為站錯了位置。” 東西擺錯了地方,會失去價值;人若站錯了位置,則容易迷失,覺得眼前的繁華顯貴,都是自己應得的。 一個聰明的人,應該懂得,自己有的和位置給的,其實是兩回事。 人生最妥帖安穩(wěn)地擁有,永遠是站在和自己能力相匹配的位置上。 要知道,長期占據(jù)不屬于自己的位置,也許能在短時間獲得許多夢寐以求的東西。但它終究是浮于表象的幻夢,恍如鏡花水月,一碰就碎。 人這一生,最重要的就是不被浮華亂眼,失去自知之明。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聽過這樣一句話:“野心,需要事實的束縛?!?/span> 位置會限制一個人的思維,貿(mào)然染指高于自己能力的事情,便很容易馬失前蹄。 人生種種禍患,往往由此而生。 三國時期,鐘會年少成名,深受司馬昭器重。 他率兵滅蜀,年未四十便功成名就,一時威震華夏。 這時有人勸他:“將軍你如今大功已成,應該歸隱山林,像神仙一樣去生活?!?/span> 鐘會卻覺得自己能力出眾,又手握重兵,完全不必屈居司馬昭之下。 就這樣,他非但沒有激流勇退,反而起兵謀反。 彼時,他認為:“事成可以得天下,不成也可以退守蜀地,像劉備一樣做一方諸侯?!?/span> 但其實,他能在蜀漢境內(nèi)勢如破竹,是因為有鄧艾偷渡陰平給他掃平了障礙。 三軍將士愿意聽他號令,也并非因為他能力有多強,而是司馬昭給了他兵權。 于是,鐘會起兵造反未過兩天,就因為不能服眾導致軍中大亂,壓根沒等司馬昭出手征討,他便死于亂軍之中。 《大學》有言:“自高必危,自滿必溢?!?/span> 人這一生最大的愚蠢,就是有一點成績便沾沾自喜,從而變得盲目自大,覬覦別人的位置。 但其實,別人每天都在經(jīng)受你無法想象的挑戰(zhàn),你不但無法勝任,甚至會因為膨脹的野心而陷自己于萬劫不復。 人貴在有自知之明。 人若站在錯誤的位置上,無論再大的努力最后換來的都是災殃。 不驕其功,不失其位,才可趨利避害,一生順遂。 認清自己,做好當下 金馬影后周冬雨自出道以來獲獎無數(shù),人人稱道她的演技,覺得她演什么像什么。 一天,有位導演找周冬雨出演古裝片,認為憑她的演技一定可以勝任。 不想周冬雨卻果斷回絕,她解釋道:
許多演員為了片酬,為了名聲,強行飾演不適合的角色,最終使多年積累的口碑毀于一旦。 周冬雨則在盛名之下,依然保持難得的清醒,只做自己適合的角色,正因如此,她的演藝之路才越走越順。 尼采曾說:
人生最大的智慧,是找到自己的位置,認清自己的角色。 這并不是說,我們要安于現(xiàn)狀,不思進取。 而是看到自己的優(yōu)勢和不足,不被快速膨脹的欲望所反噬,先做好當下的角色,使之成為堅實的臺階,人生才能拾級而上。 剛從南開大學畢業(yè)時,張一鳴進入了一家小公司做程序員。 很多人覺得,以他的才華和名校背景,在這樣的公司是一種浪費。 他卻從不這么認為,不僅保質(zhì)保量完成份內(nèi)工作,還主動幫助解決同事遇到的問題。 很快,張一鳴對每個人分管的模塊都了如指掌,于是被提拔為整個后端程序的負責人。 接著,張一鳴負責領導一個團隊,再接著就是帶整個部門。 他把每次做好自己角色的過程,都當成內(nèi)化成長的過程。 后來他自己創(chuàng)業(yè),把不同崗位上積累的經(jīng)驗和資源,用在自己開發(fā)的軟件上。 正因如此,抖音、今日頭條等軟件應運而生,并在此后迅猛發(fā)展,風靡全球。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每個人都向往遠大的目標,渴望耀眼的成績。 但這一切,都必然要以做好當下的角色開始。 少一分好高騖遠,多一些腳踏實地。 即便現(xiàn)在看來默默無聞的角色,只要用心去做,都是在積蓄將來拔地而起的力量。 找準自己的位置 《尼布爾祈禱文》里有這么一句話:
在這日新月異的時代,每天都會涌現(xiàn)出無數(shù)的選擇,惟有知道自己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才有持續(xù)精進的人生。
人們常說:“成功的本質(zhì)是等價交換?!?/span> 任何一個位置,必然需要有著與它相匹配的能力。 有時候,我們并非認不清自己,而是明知自己水平如何,卻被利益誘惑,然后抱著僥幸的心思站到不屬于自己的位置。 要知道,命運所有的饋贈,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碼,是你的,永遠跑不掉;不是你的,終會還回來。 凡事不抱有僥幸心理,只做與自身價值相匹配的事情,人生才會在努力中奔流不息。
前段時間,阿里離職員工被許多公司評為“最討厭同事”,一時備受關注。 以往,聽到“阿里員工”,人們第一反應還是肅然起敬的,如今他離開那個位置后,境遇截然不同。 其原因是,人們很大程度上敬的是阿里這家公司,對于員工,若沒有突出的能力,終究還是泯然眾人。 所以,別高估自己,也別低估平臺。 人前的顯貴,可能只是平臺的增輝,平臺想要收回,也可以連聲招呼都不打。 分清楚哪些是平臺給的,哪些是自己積累的,并盡量去那些能促成自我積累的位置。 只有積累了別人拿不走的東西,才有任爾東西南北風的韌勁。 平臺給你機會,你接得住;平臺撤走機會,你也穩(wěn)得住。
作家蔡磊壘提到一個人生的成長模型。 其實,人生并非持續(xù)上升,它是一個階段跳躍的過程。 我們只有在一個位置上積蓄了足夠的力量,遇到合適的機會,才能躍升到人生下一個階段。 而在躍升之前,則是一段漫長甚至看不到改變的過程。 這就需要我們在選擇一個位置后,不要好高騖遠,做好自己當前的角色,腳踏實地地完成自己的本分工作。 ▽ 誠如《園丁集》里說:“鮮花有對大地的眷戀,才能有其綻放的時刻?!?/span> 在合適的土壤上成長,成就足夠高度的人生后,自然能看到更多的風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