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水六君子煎是一種藥物,主要材料是黨參、懷熟地等。 中文名 金水六君子煎 出處 《醫(yī)門八法》卷二 藥物組成:黨參5錢,懷熟地5錢,當歸身5錢(炒),陳皮1錢,法夏1錢,茯苓1錢,炙甘草1錢,大烏梅5個(囫圇),白術1錢(炒)。 方劑主治:厥逆。 用法用量:加生姜5片為引,水煎服。 一、古方簡介 【來源】《景岳全書》。 【組成】當歸6g,熟地9~15g,陳皮5g,半夏6g,茯苓6g,炙甘草3g,生姜3~7片。 【功效】滋養(yǎng)肺腎,祛濕化痰。 【主治】肺腎陰虛夾痰證。喘逆多痰,痰多咸味,腰酸乏力,舌苔白潤,脈滑無力等。 二、臨床新用 (一)內科疾病 1.慢性萎縮性胃炎 【案例】某男,37歲?;悸晕s性胃炎1年,久治罔效。胃脘脹痛,納谷不佳,時有頭昏,精神不振,形體消瘦。舌淡紅,苔中膩,脈細。胃鏡示:慢性萎縮性胃炎。證屬素體陰虛,痰濁犯胃。方用金水六君煎加減,處方:姜半夏、陳皮、茯苓、石斛、白芍各20g,當歸、熟地、枳殼、佛手、神曲各10g,炙甘草5g,生姜3片。 ? 二診:20劑后,胃脘脹痛減輕,諸癥緩解。藥證相契,又服30劑,胃脘脹痛未作,納谷增多,精神振動,體重增加。后用金水六君煎做丸,早晚各服10g。3個月后胃鏡復查:胃黏膜正常。停藥隨訪1年,胃痛未發(fā),身體健康[程運文.金水六君煎加減治愈痼疾四則.陜西中醫(yī),1989,(10):462]。 【按語】患者素體陰虛,痰濁犯胃,導致慢性萎縮性胃炎。藥用金水六君煎加白芍、石斛、枳殼、佛手、神曲,滋補胃陰,理氣化痰,使胃陰得補,痰濁化除而痊愈。 2.神經衰弱 【案例】某男,45歲。患不寐6年,西醫(yī)診斷為神經衰弱,多方治療,仍反復發(fā)作,人寐艱難,每夜僅能睡2~3小時,且作惡夢,易驚易醒,醒后更難人寐。近日徹夜不眠,頭昏疼痛,健忘,四肢困重,胸脘痞悶,納谷不佳,夜半咽干,常有盜汗。舌質偏紅,苔中白膩,脈細滑。證屬素體陰虛,痰濁擾心,治擬滋陰化痰,寧心安神。方用金水六君煎加減,處方:百合、夜交藤各30g,茯苓、茯神、熟地各20g,當歸、清半夏、陳皮、炙甘草各10g。 二診:10劑后,夜臥能寐6小時左右,諸癥緩解。嗣后宗原方,對癥稍事加減,又服30劑,睡眠正常,諸癥消失。隨訪1年,舊恙未發(fā)[董可寶,等.金水六君煎加減治愈痼疾四則.黑龍江中醫(yī)藥,2002,(3):40]。 【按語】該患者失寐,由于陰虛神失所養(yǎng),痰濁內擾而心神不寧,乃本虛標實證。其治療單純滋陰則戀痰,單純化痰則傷陰,兩相掣肘。藥用金水六君煎滋陰化痰,加百合、夜交藤、茯神寧心安神,標本兼顧,失寐自愈。 3.血管性頭痛 【案例】某男,35歲。患頭痛2年,反復發(fā)作,久治不愈,經某醫(yī)院診斷為血管性頭痛。右側頭痛,伴頭昏、頭脹、頭重,胸脘滿悶,痛甚則嘔惡痰涎,午后低熱,夜寐失眠,心悸短氣,納谷無味,舌質偏紅,苔膩,脈細滑。證屬素體陰虛,痰濁上犯。治宜滋陰化痰,通絡止痛。方用金水六君煎加減,處方:石斛、茯苓各20g,白術15g,熟地、當歸、白芷、姜半夏、陳皮、蔓荊子、羌活、枸杞子各10g。 二診:10劑后,頭痛顯減,諸癥好轉。上方白芷、羌活改為5g,又服30劑,頭痛止,諸癥消失。隨訪1年,頭痛未發(fā)[程運文.金水六君煎加減治愈痼疾四則.陜西中醫(yī),1989,(10):462]。 【按語】該患者頭痛,;既有痰濁內擾癥狀,又有腎陰虧虛癥狀。故用金水六君煎加枸杞子、石斛、白術滋補腎陰,健脾化痰。痰濁遏抑腦中,如堅冰凝雪,則加白芷、羌活、蔓荊子,辛溫芳香,如暖風拂熙,可使痰濁化散。:合而用之陰液復,痰濁化,氣血通,頭痛止。 4.梅尼埃綜合征 【案例】某女,38歲。近3年來,經常發(fā)作眩暈,西醫(yī)診為梅尼埃綜合征,每次發(fā)作都在月經將凈以后。此次經行量少,經事將凈,突然眼前發(fā)黑,視物旋轉動搖,如坐舟車,惡心嘔吐痰涎,臥床不起,兩耳轟鳴,盜汗,胸脘滿悶。舌邊尖紅,苔白膩,脈細。證屬素體陰虛,痰濁內擾,治宜滋陰養(yǎng)血,化痰降濁。方用金水六君煎加減,處方:熟地、白芍、麥冬、生薏苡仁、白術各20g,枸杞子、北沙參、天麻、姜半夏、茯苓、陳皮各10g。 二診:3劑后,眩暈止,諸癥減輕。效不更方,又服5劑,諸癥消失。后用金水六君煎原方做丸,早晚各服10g,調理2個月。隨訪2年,眩暈未發(fā)[程運文.金水六君煎加減治愈痼疾四則.陜西中醫(yī),1989,(10):462]。 【按語】患者眩暈緣由素體陰虛,痰濁內擾。藥用金水六君煎加白芍、麥冬、枸杞子、北沙參、生薏苡仁、白術滋陰養(yǎng)血,化痰降濁。天麻為熄風定眩之要藥,取治痰先治風之用。合而治之,陰血復,痰濁化,眩暈愈。 骨傷科疾病 骨折遲緩愈合 【案例】某男,36歲,2002年4月25日就診。患者于3個月前因跌仆,導致左手疼痛難忍,即到當?shù)蒯t(yī)院診治,經X線攝片診斷為左橈骨下端骨折,予骨科常規(guī)治療,然至今仍未痊愈??淘\:左腕部、手背腫脹,骨折局部壓痛明顯,皮色萎黃,手腕活動不利,痛苦貌,神疲乏力,面色不華,時而頭暈,腰膝酸軟。舌質淡胖、邊有齒痕、苔略膩,脈弦細。X線攝片示:骨折線清晰,骨折對位對線較好,未見連續(xù)性骨痂形成。診斷為骨折遲緩愈合,此因脾腎兩虛,致骨折而難續(xù)。治以調補脾腎為主,處方:熟地、茯苓、炒白術各20g,炒當歸、骨碎補、桑枝各15g,生黃芪、川斷、雞血藤、生米仁各30g,半夏、陳皮、山萸肉、地龍各10g,炙甘草5g。每日1劑。水煎溫服。 村二診:以上方為主略作增損,治療16周后,骨折局部腫脹等消失,活動自如,X線攝片示骨折已愈合[陳星南.加味金水六君煎治療骨折遲緩愈合35例.浙江中醫(yī)雜志,2005,40(7):290]。 【按語】骨折遲緩愈合病人往往病程長,正氣耗傷,脾胃虛弱,運化失健,導致氣血生化不足,骨骼得不到氣血充足的濡養(yǎng),(同時脾運失健,水濕內生,氣滯血瘀,引起局部腫脹不退。又腎主精生骨,腎虛則精血不足,骨斷難續(xù)。故治療取金水六君煎調補脾腎為基礎,方中二陳湯健脾燥濕,熟地、當歸即貞元飲,可補腎活血;加白術、黃芪、米仁益氣補血利濕,骨碎補、川斷、萸肉補腎益精續(xù)骨;雞血藤、地龍活血通絡止痛;桑枝、牛膝則為引經藥。從而達到補精生骨、利濕消腫、通絡止痛的目的。 (三)男科疾病 功能性陽痿 【案例】某男,28歲,已婚,因陽事不舉20余日就診?;颊咂剿厥染疲彩撤矢?,1個多月前因勞累過度,酒后受涼,出現(xiàn)咳嗽痰多,胸脘滿悶,遺精頻作,繼而陽事不舉,頭暈腰酸,曾眼溫補腎陽藥數(shù)劑未效。診見:形豐體胖,面色蒼白,咳痰量多,色白質黏,胸脘滿悶,頭暈腰酸。舌胖,舌邊有齒痕,苔白膩,脈滑,尺脈沉弱。此乃腎虛痰阻氣滯,陽氣遏阻不能敷布,宗筋失其溫煦所致,治以補腎、化痰、行氣之法。用金水六君煎加味,處方:熟地、茯苓各15g,當歸、法半夏、陳皮、厚樸、枳殼:、杜仲、菟絲子各10g,石菖蒲6g。3劑,水煎服。 二診:藥后咳痰或少,陽事已興,但不堅硬,余癥亦有減輕,舌苔變薄。藥已見效,守原方再進6劑。后巧遇患者,詢其病情,喜告曰:藥后欲而能舉,房事正常。諸癥消失,精神振奮[謝慧明.金水六君煎加味治陽痿.江西中醫(yī)藥,1992,(1):16]。 【按語】本案乃腎虛痰阻氣滯所致,故純用溫補腎陽無效。金水六君煎具滋腎化痰之效,加厚樸、枳殼、石菖蒲、杜仲、菟絲子,以增強補腎行氣化痰之功,故收良效。 (四)五官科疾病 慢性咽炎丸 【案例】某女,30歲。咽干喉痛1年余,加重半年,西醫(yī)診為慢性咽炎,服藥無效,重時如物梗阻、惡心欲嘔,喉部發(fā)咸發(fā)干,吐痰味咸,舌淡苔薄白,脈沉滑。金水六君煎加烏梅3劑,藥后咽部無干澀感,惡心祛。繼服原方加沙參3付,藥后亦不吐痰,喉亦不咸,現(xiàn)僅感咽干亦微,六味地黃丸善后[趙菊香.二陳湯的臨床應用.基層園地,2003,(2):37]。 【按語】金水六君湯用于肺腎陰虛,脾虛生痰之證,以二陳湯加熟地、當歸,其辨證要點為咽干喉燥,痰多味咸。本方加入烏梅、沙參,增強生津化痰之力,且烏梅消炎抗菌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