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老俞游記丨甘肅之旅(四)

 藍寶石nkb6nft6 2021-05-07

(本文寫于2020年7月19日星期日)

瑪曲-阿萬倉濕地草原

  因為有點高原反應,翻來覆去睡不著,大概到了3點左右,才迷迷糊糊睡過去了。睜眼一看接近7點了。拉開窗簾,金黃色的陽光破窗而入,心情登時大好。在大草原上,如果沒有明媚的陽光,就像一個人失去了精氣神,蔫了。

圖片

  出門散步,滿地白霜。這里晚上的氣溫,能夠接近零度。遠方山腳下的廟宇,在陽光下閃爍著光芒,眼前的草地一望無際,山巒青翠欲滴。牦牛散養(yǎng)在草原上,成群結(jié)隊,悠然自在。

  今天的行程是要去觀賞阿萬倉濕地草原,另外,還要去黃河第一彎。青海和甘肅都有黃河第一彎,但只有瑪曲這里的第一彎是最宏大壯觀的。由于道路不便,一般人還挺難成行。這次行程,當?shù)嘏笥严M野堰@個景點介紹給大家。

  瑪曲,是藏語黃河的意思。翻譯成漢語,瑪曲縣就是黃河縣的意思。黃河從瑪曲流過,從西而來,向南拐了一個大彎,又向西北方向流去,再次進入青海,到了北部,又流入甘肅,進入蘭州,再從甘肅進入寧夏,沖積成銀川這一美麗富饒的塞上江南。黃河在瑪曲這一段,流經(jīng)了433公里,像一個大臂彎把瑪曲縣擁抱在懷里。瑪曲也知道感恩,作為中國最大的濕地草原之一,河道縱橫,水源豐沛,為黃河上游補充了超過50%的水源。為了維護生態(tài)平衡,防止水土流失,瑪曲全縣不生產(chǎn)糧食,接近6萬人,幾乎全部以放牧為生。國家對于牧業(yè)也進行了有效的補貼和指導,牧民人均年收入達到萬元以上。整個瑪曲,有1335萬畝優(yōu)質(zhì)草場,沒有到這里來過,不能算是真正去過草原。

  瑪曲,自古以來也是戰(zhàn)略要地,位于川甘青三省交界處,又有黃河作為天然屏障,水草豐美,地域遼闊,自然是大家都垂涎欲滴的地方。黨項、吐蕃和蒙古等民族,曾先后在這里建立過部落政權(quán)。公元八世紀的時候,赤德松贊率兵進入該地區(qū),之后這里就變成了以藏民為主的區(qū)域,到今天瑪曲藏民還占到了90%左右。藏民是虔誠信仰佛教的民族,教派分為格魯派和寧瑪派。格魯派是以宗喀巴大師為核心的黃教,而寧瑪派是以蓮花生大師為核心的紅教,本質(zhì)上這兩個教派好像也沒有什么區(qū)別,我們都稱為藏傳佛教。在瑪曲,兩個教派并存,和平共處。他們身上穿的僧袍都是一樣的,能夠區(qū)別出來的就是他們戴了黃帽子還是戴了紅帽子。

圖片

  王立來和我一起早餐,早餐后我們一起散步到附近山坡上的格薩爾王博物館考察。該博物館居然是一位活佛憑著一己之力搞起來的。博物館的外形就是一個寺院。我們步入寺院,活佛迎了出來,我趕緊雙掌合十問候?;罘鹈新逯榧哟耄瓷先?0多歲,神情爽朗。他帶著我們參觀了里面收藏的佛像、奇石、器具,還有格薩爾王的石頭腳印等。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的藏書室,把各種文本的《格薩爾王傳》都收藏整齊了。我曾經(jīng)讀過阿來的《格薩爾王傳》,也在收藏之列。格薩爾王,是藏族心目中神一樣的英雄人物,是人神的合體,無所不能?!陡袼_爾王傳》作為一部英雄史詩,以口述的形式代代相傳,有各種不同版本的故事。幾乎每個西藏,都有格薩爾王到過的蹤跡。比如,瑪曲這里流傳的是,在格薩爾王當王之前,他就曾經(jīng)在瑪曲很長一段時間養(yǎng)精蓄銳。

  從寺廟出來,我們坐車上了不遠處的阿萬倉濕地觀景臺。這一觀景臺也是近年打造的,方便游客到山頂上四顧瞭望遼闊的草原。在高原上,要是我們從山腳爬上去,由于缺氧,三步就會喘息不止。現(xiàn)在公路可以直達頂部,上面還有游客中心,自然方便了許多。

圖片

  到達頂部,極目四望,萬里江山如畫,藍天白云下的草原,一望無際的廣闊。牛羊點綴在草地上,悠閑而充滿生機。河流在草地中蜿蜒流過,陽光照在河面上閃閃發(fā)光。亙古如斯的美麗,繁衍著生生不息的人類。遠處草原中央,有一座寺廟,叫寧瑪寺,是瑪曲有名的寧瑪派寺廟。幾座金色的屋頂彰顯著佛教的神圣,在天地之間安靜地鋪陳。如此壯闊的景色,既彰顯了人類的渺小,同時也凸顯了人類利用自然艱苦卓絕生存奮斗的能力。山坡的另一半,就是世世代代居住在這里的村莊。村莊叫道爾加村,據(jù)說最初只有7戶人家,現(xiàn)在已經(jīng)發(fā)展到了幾百戶兩三千人。除了牧業(yè),這里的人們在政府的指導下,已經(jīng)開始旅游轉(zhuǎn)型,為景點提供服務。

圖片

  在山頂?shù)钠脚_上,我和王立就瑪曲縣的發(fā)展問題進行了對話,也希望借此機會把美麗的瑪曲傳播給全國。在山坡草地上,剛好遇到牧民在帳篷前面水煮羊肉,我們和牧民交流后,很開心地走進帳篷,盤腿而坐,開始喝奶茶、吃手把羊肉。陽光從帳篷的縫隙里透進來,給人帶來一種怡然自得的舒適。牧民的生活很艱苦,但他們也有很開心的時候,和大自然如此親近,沒有城市生活那種喧囂煩躁的壓力,守護著牛羊,快馬揚鞭行走在草原上。

圖片

寧瑪寺

  從山頂下來,我們?nèi)チ俗湓诓菰械膶幀斔?。寧瑪寺四周全部是水草豐美的草地。寺廟就建造在草原中央略微高出一點的一塊臺地上。據(jù)說寧瑪寺最初是一個流動寺廟,直到五十年前,才把廟址選定在這里。之所以這樣做,一是牧民大部分已經(jīng)定居了,二是這塊寺廟所在的草地,本身就是廟產(chǎn)。

圖片

  我們需要穿過一片草地走進主廟里面。主廟修建得金碧輝煌,有7、8層樓高。里面每一層都供奉著不同的佛像。第一層是蓮花生大師,因為寧瑪寺是蓮花生大師的道場,然后各層有釋迦牟尼佛、有觀音菩薩等。每一層的正面和側(cè)面都安放了很多佛像,來自西藏和世界各地,帶點收藏色彩。站在主廟最高處的外面,可以俯視整個廟宇建筑群。廟宇周圍散落在草地上的牦牛,讓整個建筑群顯得離紅塵世界無比接近,又以圣潔的姿態(tài)超凡脫世。

圖片

  從主廟出來,我們?nèi)グ菰L在這座寺廟已經(jīng)修行了四十多年的活佛?;罘鹈邪⑼_周,自己住在一個小院落里。院落環(huán)境樸素干凈,一看就是認真修行的人?;罘鸪鲩T迎接我們,把我們讓進客廳,坐下交流了20分鐘。他身上有一種不急不躁的氣息,帶著眼鏡,顯得很文雅,有問必答。當我問他如何修行時,他強調(diào)修行主要在于個人的修為。佛教教義只是告訴你要去的方向,沿著方向前進,是個人的事情。我對他的見解十分認可,深感歡喜。他實際上比我還要小五歲,今年只有53歲。告別時,我讓他摸了摸我的頭頂,加持了我一下。我也希望自己一生平安喜樂、積德行善。為了表達我對活佛的尊重,整個過程沒有拍照或拍攝視頻,有點可惜。

圖片

  寧瑪寺最大的特色,是有一個巨大的露天轉(zhuǎn)經(jīng)筒,大概有三層樓高,是我見過的最大的轉(zhuǎn)經(jīng)筒,要好幾個人一起才能夠轉(zhuǎn)起來。在筒面上的轉(zhuǎn)經(jīng)把手上,有十二生肖塑像,你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生肖,推動塑像邊上的把手為自己祈福。我是屬虎的,所以在老虎邊上推著轉(zhuǎn)經(jīng)筒往前走。很多藏民也在推轉(zhuǎn)經(jīng)筒,信仰的力量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不知道藏民是不是也用十二生肖,但大家一起用力,轉(zhuǎn)經(jīng)筒就轉(zhuǎn)起來了。大家往一個方向用力,才是最重要的,國家、公司、家庭,都一樣。

黃河第一彎

  從寧瑪寺出來,我們向南行駛,去瑪曲黃河第一彎。汽車行駛十幾分鐘后就到達了黃河邊上。當黃河在我們眼前豁然開朗,展現(xiàn)出奔騰的姿態(tài)時,我的內(nèi)心也一起奔騰起來。這是我到過的黃河最上游的地方??吹近S河在這里奔騰而下,內(nèi)心會產(chǎn)生一種涌動,好像血液在隨著河水一起流動一樣。我們沿著黃河這邊的小道行駛,道路顛簸曲折,一邊是奔騰的河水,一邊是連綿的山坡。對面就是青海省,黃河劃出了兩省的自然界線。黃河水流湍急,不知道古代的人們,在沒有橋梁的情況下,是如何穿越黃河進行貿(mào)易和交往的,也許就是用羊皮筏子?

  黃河水流一直在S型的彎彎曲曲中前行。青海、甘肅、四川都在搶奪黃河第一彎的名稱。其實,哪里有黃河第一彎?真要找第一彎,也許要到黃河源頭才行。河流的特點就是彎曲前行,避開障礙,但卻不停止腳步,即使回流,也是為了下一段更好的前行。所以各地與其爭黃河第一彎,不如說哪個彎是最美最優(yōu)雅的彎。

圖片

  今天我們要去的黃河彎,是黃河上游弧度最大的一個圓形彎。形狀不是S型,而是一個優(yōu)雅的葫蘆形狀,黃河從上游而來,優(yōu)雅地拐了一個圓形大彎,再收縮成一個葫蘆莖脖的小口,向下游流去。站在黃河邊上,你看不出這個大彎,要沿著岸邊的山坡,一路攀爬到相對高度300米的上空,才能全景看到這個無比美麗的大彎。在3500米的海拔高原上爬山,是件非常吃力的事情,但為了看到全景,我必須全力以赴,多累都得爬上去。這可能是一生只有一次機會的攀登。于是,我一路領(lǐng)先,呼哧呼哧地爬到了能夠看到全景的地方。團隊中只有幾個人堅持爬到了上面。大部分人知難而退,放棄了。

  當我回頭看向下方,無比壯觀的黃河大拐彎就呈現(xiàn)在眼底。在這個高處,已經(jīng)聽不到黃河的濤聲,卻看到了黃河千古不變的壯美,那種與天地共存的浩蕩,和宇宙洪荒一樣古老的蒼涼。這是我看到的最美麗的河流拐彎。那優(yōu)雅的大半圓弧線,呈現(xiàn)了自然的選擇,也象征著人生的發(fā)展:即使遇到再大的障礙,我們也要優(yōu)雅前行。拐彎,是為了更好地走向遠方。

香浪節(jié)

  從山上下來回到黃河邊,王立安排我們繼續(xù)前行,去黃河最深處的瑪曲縣木西合鄉(xiāng)。在那里,藏民一年一度的香浪節(jié)正在進行。此前,我從來沒有聽說過香浪節(jié),趕緊上百度搜索,看到如下解釋:

  香浪節(jié)是流行在甘肅省甘南地區(qū)一帶,藏族群眾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節(jié)日源于拉卜楞寺僧人每年的外出采集木柴活動,逐漸演變成僧俗一同郊游的節(jié)日。香浪是藏語采薪之意。因藏語稱木柴為“香”樵采稱“浪”,故名“香浪”。香浪節(jié)一般在每年的農(nóng)歷六月十五前后舉行,在農(nóng)歷六月六開始。節(jié)日期間原有煨桑和插箭等儀式,后來逐漸發(fā)展成為純娛樂的內(nèi)容。

圖片

  今年是閏四月,今天是農(nóng)歷五月二十八。藏歷是不是和漢歷相同我不知道。如果按照六月六的時間,應該要到公歷八月份了。但不管怎樣,在這個鄉(xiāng),現(xiàn)在正在過香浪節(jié)。我們到達現(xiàn)場的時候,看到黃河邊一塊廣袤的草地上,聳立著很多白色帳篷。草地上散布著很多賜福的紙片,藏語把這些紙片叫“隆達”或者“風馬”。

  每個帳篷都是一家人,邊上停著摩托或者汽車。大家從四面八方聚到一起,除了有一定的宗教原因,更多的已經(jīng)是一場放松的大型聚會,帶有某種徹底輕松的色彩。我看到藏民們聚在一起,或聊天,或打球,或聚會,展現(xiàn)出了一種令人羨慕的生活場景,一種擺脫日常束縛的徹底放松。

  和這些藏民相比,我們的城市生活顯得枯燥貧乏和孤獨。即使放假,我們大部分情況下也是一個人孤單地度過,或者最多全家旅行一下。那種一個群體在一起的社交和徹底放松,尤其是和大自然徹底融入,已經(jīng)遠離了城市和城市中生活的人們。

  香浪節(jié),讓我想起了西方的火人節(jié)。為什么在很不方便的沙漠中,還有那么多人想去?我想主要的原因,是擺脫日常束縛的一次逃脫,是在幾天內(nèi)對自己人生煩惱的徹底忘卻。

圖片

  我們在一個帳篷里,和幾個鄉(xiāng)村干部一起共進了午餐,吃了手把羊肉、炒牦牛肉和藏糕藏耙。喝酒自然是少不了的事情,藏民居然給我們拿出了一瓶茅臺。在這里和藏民計算飯費自然是很不合適的行為,但我們也不能白吃白喝。我拿出了一萬塊錢給村長,算是我們留給牧民支持鄉(xiāng)村發(fā)展的一點費用。

  說實話,我很想在這里待上幾天,徹底融入牧民們喜怒哀樂的日常生活中,但一是時間不允許,二是就算時間允許,我也不一定有能力融入到這種民族特色的文化和習俗活動中。我已經(jīng)被城市打磨得太精致了,盡管身上還留有一點豪氣,但和他們那種把天地融為一體、馳騁在高山大水間的粗獷相比,我已經(jīng)相當于是高山下的一個盆景了。

  從香浪節(jié)出來,我們沿著黃河一路返回。路上常常有牦牛群出沒,在路上悠然行走。我們只能一點點讓路。牦牛的神態(tài)明確告訴我們,這里是他們的天下。岸邊有牦牛在黃河里洗澡,很愜意的樣子。

  藏族有規(guī)矩,牛羊必須養(yǎng)到三年以上才能屠宰。他們幾乎從來不吃牛犢或者羊羔的肉。這也許是來自佛教傳承的慈悲,也許是因為藏民懂得高原生存的艱辛。西藏的牛羊有福了,可以在廣闊的大草原,或者在奔騰的黃河邊,悠然自在的生活至少三年。這和那些養(yǎng)了幾個月,而且是圈養(yǎng),從來沒有見過天日,就要進屠宰場的同類相比,已經(jīng)太幸福了。

河曲馬場

  下一站,我們一路北上,離開瑪曲進入碌曲,要去碌曲最美的景點尕海。一路上都是大草原無窮無盡的壯美風光,在陽光下整個草原散發(fā)出迷人的色彩。其實甘南這樣美好的氣候不多,更多的是蕭瑟秋草和白雪茫茫的季節(jié)。所以在這一短暫的美好季節(jié)里,牛羊馬一定要拼命牧放,吃得膘肥體壯。瑪曲為了吸引游客,作為一個景點,正在打造河曲馬場。

  河曲馬,是中國的名馬之一,據(jù)說瑪曲自古以來就是吐蕃的養(yǎng)馬基地。王立知道我喜歡騎馬,邀請我順路去看一看,盛情難卻,我欣然成行,從主道拐上了去河曲馬場的道路。出于我對馬的喜歡,我也很想親自看看河曲馬是怎樣的姿態(tài)。

圖片

  到達目的地,并沒有看到馬群。看到的是草地連綿,延伸到遠處的青山,還有旁邊有一個浩浩蕩蕩的拉錯湖,有牧民帳篷三三兩兩散落在河邊,一片悠然牧歌景象。牧場負責人告訴我,現(xiàn)在馬群散養(yǎng)在山邊,已經(jīng)安排人去把馬群趕回來,一會就到。果然過了一會,一群馬奔騰而至,我趕緊掏出相機照了幾張群馬奔騰的照片。牧民告訴我,這些馬大部分都是母馬,不少懷著身孕。公馬已經(jīng)分開飼養(yǎng),免得干擾母馬的生育。

  看上去河曲馬比蒙古馬要高大一些,但不如汗血寶馬高大。河曲馬以耐力和靈活性著稱,在古代一直是戰(zhàn)爭良馬。既然到了這里,我無論如何是要騎一圈河曲馬的。對于如此癡迷騎馬的我來說,騎馬幾乎變成了我的精神歸屬。如果不是十幾年前腰椎間盤突出,到現(xiàn)在依然腰酸背痛,我一定依然會每年到草原上個把月騎馬。那種人馬合一的狀態(tài),人和馬之間無言的親近,只有會騎馬的人才有體會。有一次,我在草原騎馬,發(fā)現(xiàn)那匹馬腿部有傷口,我就認真為它洗了傷口,并為它涂上藥,結(jié)果瞬間那匹馬就和我依依不舍。由此我相信,動物的靈性,比人的靈性更加充分。

  騎馬結(jié)束,我們繼續(xù)一路向北,路過了黃河第一橋。橋頭還立了黃河第一橋的石碑。其實現(xiàn)在,這已經(jīng)不是黃河第一橋了,但曾經(jīng)是,這是曾經(jīng)的輝煌。該橋建成于1979年,打通了瑪曲上下區(qū)域的連接。過去的中國,在奔流的大河上造橋還是有難度的,這也是為什么武漢和南京長江大橋要進入中小學課本的原因。

  今天的中國,造橋工程技術(shù)已經(jīng)處于世界領(lǐng)先水平,“天塹變通途”的例子比比皆是,世界上最高最長的橋都在中國。黃河和長江上已經(jīng)飛架了無數(shù)座大橋。很多兩個不可逾越的山頭之間,也凌空架了無數(shù)座大橋,讓中國這個多山的國家四通八達。

尕海

  王立把我送到瑪曲迎賓門,我們揮手告別,相約來日再聚。我們一路奔向碌曲尕海。碌曲縣委書記扎西才讓聽說我去尕海,一定要在路上迎我。我們原來并不認識,但他看到我一路微博微信宣傳沿線景點,覺得我的來到也許也能夠宣傳一下尕海。下午6點多,我們到達去往尕海的新老路口,見到了扎西書記,互相寒暄了幾句,然后繼續(xù)上路,半個小時后到達尕海岸邊。越過一座山包,突然發(fā)現(xiàn)群山懷抱中,一片碧藍清澈的水面出現(xiàn)在眼前,那就是尕海了。

  看到尕海的第一眼,我就感到了一種夢幻的色彩。我從來沒有見過這么美麗的湖光山色。高原的天是那么藍,云是那么白,天空是如此高遠,尕海的水是如此的藍,藍得變成了深邃的藍寶石,鑲嵌在周圍翠綠的山里面。那山的綿延是如此的溫柔,不奇不險,猶如飛天飄舞而起的綢帶。在西斜的太陽照耀下,大地被一層金色籠罩。

  我從來沒有見過如此舒展飄逸的大地,真是神仙居住的地方。這一路過來,不管是峽谷還是大河,我看到的都是黃龍一般奔流激蕩的渾水,突然看到這一汪如此平靜清澈的水面,一種愉悅感從心底沁了出來。

圖片

  公路緊貼著尕海,我們沿著尕海一路向前,目不暇接看著尕海不斷變換的景色。尕海,藏語稱“姜措”,意思是“高原古湖”。當?shù)啬撩穹Q其為“高原神湖”。湖面海拔高度3480米。盡管面積現(xiàn)在縮小了很多,尕海仍是甘南草原第一大淡水湖。湖面呈橢圓形,湖水由周圍山上的忠曲、瓊木且由、翁尼曲、多木旦曲等多條河流補給,并通過周科河外泄,最后流入洮河,再并入黃河。

  沿著尕海開了一段后,我們到達了尕海則岔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的大門。自1998年設(shè)立了自然保護區(qū)之后,尕海周圍就被限制放牧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也限制旅游。后來在遵循保護標準的前提下,相關(guān)部門修建了木步道和觀景臺,讓遠道而來的游客,可以飽覽尕海的壯美景色。我們今天的運氣真不錯,因為只有在藍天白云下,尕海的色彩才最迷人。才讓書記一路陪著我們從木步道走到了觀景臺。

  在觀景臺上,可以居高臨下,清晰看到水面上的彩色水草和稍遠一點的地方游弋的野鳥。湖水浩浩蕩蕩,和遠方的山巒相接,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湖邊的綠草,像綠色的波浪,延伸到天邊,再和綠色的山巒相接,綠得沒有窮盡。過去的很多年,人類對于大自然進行了過度開發(fā),現(xiàn)在終于意識到了保護大自然的重要性,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自從保護區(qū)建立之后,每年已經(jīng)有越來越多的鳥類來到這里生息繁衍,同時,旅游的發(fā)展也給當?shù)貛砹顺拍林獾钠渌?jīng)濟收入。

  從觀景點下來,碰上了幾位從深圳、杭州來旅游的大學生,拉住我一起合影留念。同時,在甘南州政府所在地合作市工作的幾位女生,從媒體上看到了我在甘南旅行,輾轉(zhuǎn)反側(cè)打聽到了我的行蹤,專門跑到尕海這里來等我,還穿上了藏族的民族服裝,專門打了一幅標語:“用行走拓展生命的版圖”。這是我說過的一句話,她們很用心,讓我很感動。她們成立了一個讀書會,希望我給她們錄制幾句祝福語,我欣然領(lǐng)命。錄制結(jié)束后,和她們照相留念,握手告別。

圖片

  本來離開尕海,應該直奔夏河,明天的行程是參拜拉卜楞寺。但才讓書記熱切邀請我去“尕秀曬金灘帳篷城”共進晚餐。他說,這個帳篷城是他們這里做的新型扶貧項目,在不破壞生態(tài)的前提下,在草原上打造了以帳篷為核心的主題賓館,來往的游客可以在帳篷居住,帳篷里面設(shè)施已經(jīng)很現(xiàn)代化,能夠滿足游客的舒適需求。帳篷城是用國家的扶貧款建設(shè),牧民可以得到后續(xù)的經(jīng)營分紅。這種方式有持續(xù)效應,比把現(xiàn)金直接分給牧民要好很多。

  我一路考察了好幾個扶貧項目,覺得看一看這個帳篷城也是一種體驗,于是欣然前往。路上遇到了一陣雷雨,雷雨后天邊出現(xiàn)了一道彩虹,在遼闊草原的山那邊升起,橫貫天空。高原的彩虹,尤其顯得壯美。到達帳篷城已經(jīng)雨過天晴,深色的晚霞從云層中透出來,布滿天空。帳篷城的員工在大門口跳著藏族舞蹈歡迎我們。我們沿著步道走向其中一頂較大的帳篷,晚餐就在這里舉行。

  晚餐是簡單的藏餐,喝酒依然是必不可少的流程。三杯青稞酒一飲而盡是對主人表達的必不可少的敬意。帳篷城有專門的演出小隊,能夠為客人彈唱助興。藏族人民每個人都是天生的歌手,唱起歌來熱切悠揚,把整個青藏高原的雄壯和氣息都拉到了你的眼前。那激動人心的歌聲,自遠古傳來,一直到今天,依然充滿生命的張力,穿透時空的羈絆,直擊人心。

圖片

  晚餐結(jié)束已經(jīng)十點,我們在茫茫夜色中出發(fā),繼續(xù)一路向北。我能夠想象,在夜色中兩邊都是草原和連綿的群山,他們在黑夜中默默注視著我們,為我們的遠行祝福。晚上11點半,我們到達了大夏河邊上的夏河縣,入住天珠國際酒店。在酒店門外,抬頭看向天空,滿天繁星閃爍,又是一個美麗的夜晚。

廣告時間

“老俞閑話”直播版來啦~~

每周日晚9:30,到抖音搜索“俞敏洪”,來“老俞閑話”直播間同老俞聊聊天,了解這一周在他身上發(fā)生的趣事,讀到的好書,同老俞一起點評社會最I(lǐng)N信息……

你來提問,老俞回答,每周日晚,在“抖音”,我們不見不散~~

圖片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