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天津書香地標之一的問津書院,是坊間愛書人的好去處。這個以“追尋津沽記憶,守望文化家園”為宗旨、以“讀懂天津,留住鄉(xiāng)愁”為口號的書院,既是天津地方文化研究、交流、協作、普及的優(yōu)質平臺,又是大力推廣全民閱讀的知名“城市書房”“文化會客廳”,歷史學家來新夏、文化學者馮驥才、藏書家韋力等都曾蒞臨。5月4日,“全國全民閱讀優(yōu)秀推廣人”、問津書院負責人王振良,將打造這座在全國都有影響力的書院的故事向記者娓娓道來。 延續(xù)歷史文脈 不斷創(chuàng)新升發(fā) 歷史上曾存續(xù)150年的天津問津書院,一直影響著天津后來的地域文化走向。2013年,在各界的支持下,天津問津書院重新樹幟。談到創(chuàng)辦初衷,王振良告訴記者:“我1991年因求學來到天津,覺得天津是一座豐滿的城市,但外界對天津有很多誤解和偏差。我希望通過書院把各類天津歷史文化研究者團結起來,深入研究和傳播天津文化,消除這種誤解和偏見?!?/span> 走進書院,一樓是雙槐書屋,又稱巷肆書吧,是天津市首批開放的十家城市書吧之一,其中藏書超萬冊,包括文史、政經、科技、生活、少兒等類別,黨員圖書角、盲文圖書角、職工圖書角、兒童圖書角都卓有特色,極受讀者歡迎。二樓雅雨堂是天津地方文獻中心,王振良透露,“南京大學博導徐雁教授來過多次,每次都備好紙筆抄上一通?!泵吭伦詈笠粋€周六的下午,公益講座問津講壇在三樓學海堂開講;四樓止月軒是問津學術沙龍駐地,文史學者最愛在這里討論天津文史、閱讀推廣。八年來,問津書院舉辦各種公益閱讀活動400余場,每月一期的問津講壇、每年一次的問津年會都是品牌活動。 延續(xù)歷史文脈的同時不斷創(chuàng)新,問津書院成為享譽津沽并走向全國的文化品牌,被市新聞出版局評為“示范城市書屋”;被中國閱讀學研究會授予“華夏書香地標”;被中宣部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等授予“全國全民閱讀優(yōu)秀推廣機構”;被拍成30分鐘紀錄片在天津衛(wèi)視播出;專門評介書院的圖書已出版4種9冊……問津現象、問津機制、問津模式乃至問津精神,都是熱點話題。 創(chuàng)新理論實踐 倡導“鄉(xiāng)土閱讀” 獲得首屆“全國書香之家”榮譽的王振良,個人藏書6萬余冊,其中2萬余冊寄存在校園圖書館,免費供師生閱讀;問津書院累計向社會捐贈書刊超過7萬冊,他個人捐書5000余冊。他還堅持深入社區(qū)、農村、企業(yè)、校園、軍營等進行閱讀宣講、交流分享百余場。 王振良理想中的天津是一座人人愛讀書的城市,“我一直認為,地方文化才是走入傳統(tǒng)文化的最佳窗口,同時也是愛國主義教育的一種體現。這也是我提出'鄉(xiāng)土閱讀’概念的原因。”他把全民閱讀推廣、愛國主義教育、傳統(tǒng)文化弘揚、地方文化傳承有機融為一體,在閱讀推廣理論研究方面實現創(chuàng)新,在天津的實踐也開展得卓有成效。 問津書院做閱讀推廣的特色是結合天津地方文化的研究和傳播,多年來,王振良撰寫、校注、編纂著作十余種,其中他主編的大型天津歷史文化叢書《問津文庫》已出版101種,這些圖書多聚焦天津雅文化,對重塑天津城市形象起到支撐作用,“我直接主編的圖書資料就有400多種數千萬字,基本是一字一句地校閱,相當于精讀了很多書,這使我對天津歷史文化的認識越來越深。而且通過閱讀推廣活動,我結識了數百位志同道合的師友,向他們學到很多東西,讓我能用不同視角來切入天津文化。” 籌備書院時制定的八年規(guī)劃,已全部實現且遠超預期,王振良把問津書院打造成學界公認的天津歷史文化研究陣地和天津歷史文化閱讀推廣平臺,“我做事有兩個原則:一是有趣,二是有益。有趣是主觀的,就是要做自己喜歡的事。有益是客觀的,社會對我和書院的認可,并不是我刻意追求的結果。我研究普及天津歷史文化堅持這么多年,就是因為自己喜歡?!保ㄗ髡邌挝唬禾旖蛉請螅?/span>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