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清源是一個超越時代的存在;他的圍棋,更是超越勝負(fù)的藝術(shù)與哲理。 有「昭和棋圣」「大國手」之稱的吳清源,究竟有多厲害? 電影《吳清源》的導(dǎo)演田壯壯回憶,在拍攝電影前,他曾與阿城到日本去見吳清源。那天二人正與吳老的助手牛力力在酒吧喝酒,旁邊一位60來歲的老人突然問他們來日本做什么,牛力力答,見吳清源。 誰知那老人聽后,「噌」地一下站了起來,然后對牛力力一行人鞠了三躬,連說「吳清源是個神」。 這位「棋神」最著名的棋局之一,是1933年與秀哉名人的對局;另外則是橫掃日本棋壇的「升降十番棋」。 吳清源(右)與橋本宇太郎對弈 吳清源是1928年到日本的,那時他14歲。剛到日本,吳清源就與本因坊秀哉名人下過一次測試棋。 這局棋里,秀哉讓吳清源二子,初來乍到的吳清源以4目勝。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次測試棋里,吳清源第一手就下在了「星」位,可以說是「新布局」的雛形。 后來在1933年,19歲的吳清源與60歲的本因坊秀哉名人又進(jìn)行了一次對局,這次棋局也被視作新與舊的對抗,這是吳清源一生最經(jīng)典的棋局之一。 此次對局,他弈出了著名的「三三·星·天元」棋局。 江戶初期,「三三」是又被稱為「鬼門」的禁著。在本因坊一門里,下出這樣一手甚至?xí)恢鸪鰩熼T。而吳清源在第一手便向異國傳統(tǒng)發(fā)起了挑戰(zhàn)。 之后的二、三手,吳清源下在了星位和天元,這種與傳統(tǒng)布局背道而馳、打破邊角束縛的新布局與人們的常識大不相同,轟動了日本棋界。 不過,在當(dāng)時這樣的下法并不被大家所看好。 但吳清源不喜定式,在日本,他一直以新布局對弈,并獲得了極高勝率,橫掃棋壇??梢哉f,昭和時代的圍棋熱,是由新布局掀起的。 沈君山為吳清源自傳《天外有天》作序時,用一句「匹夫而為異國師,一著而為天下法」給這位圍棋宗師的一生畫像。 前半句是指他漂泊一生,終在日本成為棋界傳奇,后半句則指的是他最有名的一著「天元」。 1984年,在吳清源的引退儀式上,到場的棋手們和他下了一次聯(lián)棋。第一個上去的是吳清源的師兄橋本宇太郎,他下的第一著便是天元,讓人們感慨不已。 吳清源與師兄橋本宇太郎 在日本,職業(yè)棋手吳清源以圍棋謀生,數(shù)次面臨「生死攸關(guān)」的大戰(zhàn)。「戰(zhàn)神」吳清源后來還被金庸比作自己筆下的「風(fēng)清揚(yáng)」:
從25歲開始,到42歲結(jié)束,持續(xù)了十七年的十場升降十番棋,便是吳清源賭上棋士生命的一條「不歸路」。 升降十番棋是采取升降賽制的棋賽,勝于另一人四場的棋手可以把對方打降格。也就是說,今后對方再與自己對局,都得以低手身份執(zhí)黑對弈了(在那時,執(zhí)黑可先行,是有優(yōu)勢的)。 所以對職業(yè)棋士而言,這是堵上名譽(yù)與尊嚴(yán)的對抗。 在十番棋賽上,吳清源將日本棋壇的七位頂尖高手全部降了格,這些對手,先后包括木谷實,雁金準(zhǔn)一,藤澤庫之助,橋本宇太郎,巖本薰,橋本宇太郎,藤澤庫之助(又戰(zhàn)兩次),坂田榮男,高川格。 這些高手,都是日本棋壇赫赫有名的存在。 但即便棋下得極好,圍棋之路也并不好走。 在日本,吳清源遭遇了諸多不公待遇,甚至還曾受到安全威脅。當(dāng)時的政治社會環(huán)境、他個人的身體狀況、高手如云的日本棋界,使那些被冠以強(qiáng)者爭奪名義的一次次對抗,都像是懸崖邊上的決斗。稍一不慎,便有可能跌入深淵,「萬劫不復(fù)」。 但上天沒有辜負(fù)勤奮而有天賦的他,他也沒有辜負(fù)自己。以凡人之身托生于世的吳清源,最終在棋壇留下了如神般的輝煌戰(zhàn)績。 升降十番棋賽中,無人能執(zhí)白勝吳清源。其中,因為吳清源九段曾兩次將藤澤庫之助九段打降格,所以吳清源也被人稱為「十一段」(比九段更高兩段)。 如果在十番棋中被打敗,他將無法再在日本待下去,這也意味著他的棋手生涯將會結(jié)束。所以棋癡吳清源是帶著極度的緊張感去面對十番棋賽的。而能頂住這樣的壓力,足見吳清源心理素質(zhì)之強(qiáng)。 田壯壯導(dǎo)演(左)與吳清源 這種精神素養(yǎng),一方面源于兒時受到的四書五經(jīng)教育中所蘊(yùn)含的東方哲學(xué)思想對他的影響,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他的信仰。 在《天外有天》中吳清源直言:
圍棋和信仰是吳清源的精神支柱,如果要二選一,他其實更看重后者。 吳清源所信仰的紅卍會,能夠接受世界上任何宗教的信徒入教,具有極大的包容性。他們認(rèn)為各教在本原上是一致的,主張一切宗教聯(lián)合起來消除地球上的無益之爭,救濟(jì)人類。 受此影響,吳清源的觀念也一直是超越民族與國家的,盡管在那個政治敏感的時代,這令他飽受非議。 二戰(zhàn)后,與紅卍會斷了聯(lián)系的吳清源為尋求精神寄托,加入了璽宇教,跟隨教主璽光尊及其他教徒四處流浪,許愿和平,甚至幾乎放棄圍棋。 可璽光尊常以「支那人」等粗野語言公然蔑視和辱罵吳清源,令其無法再忍受這種復(fù)古主義的國粹思想,最終離開。 即使是在追隨璽光尊的時候,吳清源也從未中斷對紅卍會的信仰,并豁達(dá)地稱這段迷途為另一種修行。 與夫人中原和子的結(jié)合也是源于信仰。 青年時期的吳清源是日本三大美男子之一,據(jù)說,那時連酒吧里的相思情歌都有這位異國人的名字。 川端康成在《名人》中描寫吳清源,「手指修長,脖頸白皙」,是「從耳朵到臉形,都是一副高貴相」。 吳清源(左)與川端康成(右) 可這名翩翩棋士對伴侶的要求僅有「信仰」一條。見到喜多文子給介紹的中原和子時,他首先便問對方:「你信教嗎?」她說:「信。」于是兩人就在一起了,幾十年相濡以沫。 他從戰(zhàn)亂中走來,三易國籍,經(jīng)歷過「東京大空襲」,甚至曾短暫放棄圍棋、跟隨宗教團(tuán)體流浪,祈禱和平。每逢痛苦的時刻,他便會背誦白居易的詩: 蝸牛角上爭何事, 石火光中寄此身。 隨富隨貧且歡樂, 不開口笑是癡人。 這位水一般隨和的圍棋宗師畢生都在追求「中和」,這也是他心中的圍棋之道。 從5歲(虛歲)開始學(xué)習(xí)《大學(xué)》《中庸》等四書五經(jīng),多年堅持研究《易經(jīng)》,中國的古籍給了吳清源精神支持,也影響了他的圍棋。 就如「中」的字形,中間貫穿,左右均分,表示陰陽,中便是取得陰陽平衡的一點(diǎn)。 講究中和的「六合之棋」,是「21世紀(jì)的圍棋」,吳清源晚年潛心于這項研究。在《中的精神》中,吳清源給出了「六合之棋」的解釋:
自然行棋,自由思考,才是中和?!?1世紀(jì)的圍棋」和「新布局」是吳清源對棋界最重要的兩個貢獻(xiàn),也是他精神的體現(xiàn)。 新布局是重視中央的下法,而「21世紀(jì)的圍棋」,則要關(guān)照全局,追求整體的平衡,而不是只顧著在局部戰(zhàn)斗。 《易經(jīng)》中,有「天地之大德曰生」的說法。從小接受大道教育的吳清源,在兩國關(guān)系惡化的年代,不斷受到日本各界人士幫助;他的老師瀨越憲作,也是一個一直致力于中日友好和圍棋推廣的人。 所以對圍棋,對國與國之間的和平,他一直都在身體力行地予以宣揚(yáng)。 從「堯教丹朱」始,至明清達(dá)鼎盛,圍棋曾是中國文人雅士的生活方式。 隨著國力漸衰,人們不再有下棋的環(huán)境,也不再有下棋的心情。圍棋在清末民初的戰(zhàn)亂中式微,天才圍棋少年吳清源便是在這時候東渡日本學(xué)棋的,所以他比任何人都了解和平對圍棋、對世界的意義。
吳清源這么說。 心中有「中」,所以行事尚「和」,心中存「道」,所以為人有「德」。 有大局觀念,不計較一時得失,這是更高境界的人格與棋品。 text. 陸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