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人不曉,那場史詩級海難和《泰坦尼克號》的凄美愛情。 甲板上的相擁,船艙里的舞蹈,臺詞的傳頌,為露絲和杰克哭過的淚水,以及撞上冰山后的巨輪沉沒。 但,鮮少有人知道。 泰坦尼克號的幸存者中,還有六名中國人。 這段歷史其實當年《泰坦尼克號》有拍進去,但被刪了。 等了23年,紀錄片《六人:泰坦尼克號上的中國幸存者》終于來了。 關于尋找這六名中國人和那段被掩埋的歷史。 以及,為什么要被掩埋? 被刪除的歷史 消失的6名中國人 不說普通觀眾不了解,《六人》主創(chuàng)團隊中的中國學者,也表示第一次知道。 《六人》由導演詹姆斯·卡梅隆監(jiān)制,導演羅飛帶領20多人的團隊耗時6年、跑遍全球20多個城市拍攝而成。 為什么這么大費周折? 這六個人太難找了。 這場海難關于他們的信息,只有兩張旅客登記名單。 根據(jù)名單,當年泰坦尼克號上一共有八名中國人,他們八人共用一張船票,作為泰坦尼克號的鍋爐工上船勞工。 但只有六人活了下來。 這六個人是誰?為什么登船?災難來臨那一夜他們經(jīng)歷了什么? 所有的信息,只有六個英文名字。 而音譯過來的中文,海量的漢字,更是大海撈針。 Lee Bing是李斌還是李炳?Cheong Foo是不是姓鐘?Fang Lang是姓方還是房,名字叫朗還是浪? 難上加難。 主創(chuàng)團隊廣撒網(wǎng)搜集持續(xù)了很長一段時間,收到的,大多要么是虛假信息,要么查著查著就斷了線索。 依舊沒有進展。 就當大家快要被挫敗感擊潰時,有成員在某個論壇上看到了關于Fang Lang的信息。 一位網(wǎng)友稱他了解那場海難,因為Fang Lang是他的父親。 喜出望外,終于有了新進展! 可那個賬號,已經(jīng)注銷了。 20年前的留言,還能聯(lián)系得到嗎? 一絲希望,哪怕渺茫,也絕不放過。 給這個賬號ID后加上各種不同的郵箱后綴,成員們開始發(fā)送一封又一封的郵件。 兩個星期后,竟然真的收到了回復! 帶著欣喜和不確定,導演羅飛開車前去拜訪。 迎接他的,是一位華人面孔的中年男子,和一看就是中式粵式的家居裝潢。 他說他的父親和自己的表弟隨口說過。 他曾經(jīng)歷過一場海難,是抓住一塊木板才得以活下來。 但他說,他的父親叫方榮山。 可幸存者的名字是Fang lang。 方榮山的兒子又拿出父親當年和友人的合照。 卻意外發(fā)現(xiàn),兩張同樣的合照下,父親留下的名字居然不一樣。 一張寫著方榮山,一張寫著方森。 方榮山的兒子呆了,導演羅飛也怔住了。 Fang lang真的是方榮山嗎? 如果是,他為什么要改名字?如果不是,那這一切的線索的匹配真的只是巧合嗎? 導演問方榮山的侄子,你確定是他親口跟你講的嗎? 他說,百分之百確定。 這段歷史,不僅被外界刪除,甚至連本人都選擇“失聲”。 為什么要隱藏自己經(jīng)歷過的苦難?為何連最親的妻兒都不曾提及? 《六人》帶著疑問,像玩拼圖一樣,拼湊出“Fang lang們”的一生。 好像在他們生命里 那不過是一場小風浪 看《泰坦尼克號》,我們?yōu)槁督z和杰克的跨越階層的愛戀動容。 但別忘了。 那是一場人類史上,史詩級的,災難。 2224名船員及乘客,1517人喪生,僅333具受難者遺體被尋回。 這場沉沒事故,是和平時期傷亡人數(shù)最慘重的一次海難。 首航就沉沒且事故重大,為了穩(wěn)定局勢和挽救形象,英美兩國和白星公司開始了“緊急公關”。 還記得電影中,救援時有軍官喊“Lady First”嗎? 這是真實的歷史,也成了當年英美政府的“公關手段”。 緊扣“Lady First”這一原則,在世界的中心呼喚愛—— 生死關頭,有錢有勢的上層精英自我犧牲,來保護鍋爐房長大的窮女孩。 宣揚了“愛”,總得找些“惡”來當替罪羊,為在災難中死去的人討個說法。 “茍且活下來的那六名中國人”。 當時為了轉移話題,掩蓋災難的事實,這六名中國人被媒體拼命抹黑。 嘲諷他們是偷渡客,辱罵他們藏在救生艇座位下得以偷生,甚至還說他們利用了中國人的辮子來冒充婦女濫竽充數(shù)。 直到100多年后的今天,《六人》紀錄片調查指出,這八名中國人都是三等艙的合法乘客。 且根據(jù)1:1模型實操模擬,活生生的人躲在座位下,是不可能不被發(fā)現(xiàn)的。 利用辮子裝婦女這個,更是無稽之談了。 紀錄片中,利用模型演練推算得出,這六名中國人完全是靠著智慧得以存活。 在船撞上冰山后,所有人都往船尾逃生時。 他們依靠多年水手經(jīng)驗,而是往了船頭方向跑。 船尾的救生艇原則是“Only Lady”,但船頭喊的是“Lady first”——婦女兒童沒坐滿時,人人都有機會上救生艇。 根本沒有“搶占白人婦女救生位”一說。 可當年的他們,無法發(fā)聲,只能成為“祭天品”。 因為《排華法案》。 當年的美國和加拿大,以“中國勞工搶占工作崗位”為由,拒絕中國人入境。 所有乘客得救上岸后,這六位中國幸存者被禁止進入美國。 他們被留在船上。 岸上的乘客,有親人接回家的,被安排了酒店的,被送進醫(yī)院的。 唯獨這六名中國人,被發(fā)配到古巴的香蕉船上干苦力活。 是的,他們那歷經(jīng)了冰冷海難的身體,得繼續(xù)干活。 這還不是結束。 在香蕉船上干沒多久,他們就被驅逐出境。 六人被流落到世界各地,有的隱姓埋名杳無音信,有的死于瘧疾,有的被遣返后消失,有的被遣回亞洲在印度失聯(lián),不知是否回到了祖國。 但他們像是有一種默契,都緘口不提“泰坦尼克號”的經(jīng)歷。 媒體將他們抹除,他們自己也選擇把冤屈都爛在肚里。 他們?yōu)槭裁匆@么做? 方榮山兒子說父親年紀很大才生了他,晚年生活過得很清貧,在餐廳當服務員。 但他印象中的父親每天都是西裝革履,打好整齊的領帶,穿著光亮的皮鞋。 即使并不富裕,也總是把每一筆掙到的錢寄回老家,還奔波幫助親友到美國謀生。 其余五人,即使沒能找到直系親屬,我想也一樣。 那一代背井離鄉(xiāng)的華人移民,都一樣。 隱姓埋名離鄉(xiāng)背井,受盡凌辱和苦難,也依然掙扎著在遙遠且陌生的大陸頑強生存下去。 其中一位幸存者,災難后逃到了英國開了一間咖啡館。 隔壁鄰舍說,他經(jīng)常把牛奶送給樓下踢球的孩子。 從冰海里掙扎出來的幸存者,遭受了冷眼、歧視與嘲笑,遭遇了消失、暴死、驅趕和漂泊,但從未曾放棄過生存的欲望和人性的溫暖。 依然努力謀生,頑強生活。 好像在他們生命里,那年那次的沉船,只不過是一件小事,一道不足道也的坎。 方榮山的兒子說:“父親像一本厚厚的歷史書,但是未曾告訴過我什么。” 他失望于父親的不告知,也欽佩于父親對苦難的緘默和逆境的求生。 那些普通人的故事,比電影更加傳奇。 大時代的怒海 每一個普通的生命都動人 《泰坦尼克號》的故事充斥浪漫和救贖,但最終的面世,沒有中國幸存者的影子。 這段不為人知的“刪減片段”寫滿苦難和歧視。 上映23年后,紀錄片《六人》才將這群失語的中國人帶到了我們面前。 卡梅隆說,電影結尾露絲趴在門板上才得以獲救的靈感,就是來源于真實事件中最后一個被獲救的中國人。 唯一一艘折返的救生艇,看到了趴在門板上的方榮山。 白人指揮官羅威毫不猶豫拉過方榮山的手。 100多年后,施救者羅威的孫子和被救者方榮山的兒子相見。 把他爺爺?shù)恼掌浥c方榮山的兒子,說,“我們彼此,這個圓終于畫完了”。 片子最后,去了方榮山在江門的老家。 閑聊中,家鄉(xiāng)老人給導演念了一首方榮山寫給他外公的詩: 天高海闊浪波波,一條棍子救生我。 兄弟一起有幾個,抹干眼淚笑呵呵。 但,在此之前,根本無人透露過這次調查的內(nèi)容。
短短四句,足以概括這顛沛流離的一生。 “抹干眼淚笑呵呵”,小人物面對不公命運的堅韌讓人動容。 在那艘豪華巨輪上,即使渺小與卑微,即使遭受歧視誤解。 那六名幸存者懷揣著的熱血和決心,在踏上船之前與苦難之后,也未曾變過。 片子中,方榮山的兒子說起一件往事,4歲那年父親在美國帶他租房子。 敲開房東的門。 “那個人說'我才不會把房子租給黃種狗’,父親他一拳打過去,打得那個人跪倒在地。那一年他70歲了,他一直都是這個樣子” 相比之下,那年那次的海難,在飽含歧視的屈辱面前算得上什么?
六人的歷史注定缺席。 除了歷史,100多年前的沉沒與我們還有什么關系?這么多年過去,為這些幸存者正名還有意義嗎? 真相缺席的唏噓,卻也是這部影片最打動人的地方。 他們當年的遭遇雖不能倒流正名,但那一段歷史值得被正視、被銘記、被反思。 被掩埋了100多年的歷史,依然是現(xiàn)在值得談論的事情。 每個時代都有太多割裂和掙扎,六人面對命運傾軋的堅韌,就是這部片子最大的注腳。 這段被隱埋的歷史,撥開迷霧后發(fā)現(xiàn),其實并沒有什么驚天動地的大秘密。 歷史敘事的誤解和漠然背后,傳奇的大時代怒海下。 拼湊起來的,不過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