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世界上會有兩個空間站艙段發(fā)射升空,分別是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已經發(fā)射),以及國際空間站俄羅斯將要發(fā)射的艙段“科學號”。我國的天宮空間站天和核心艙,核心艙長16.6米,最大直徑4.2米,重22.5噸,能夠滿足三名宇航員長期在軌駐留需求,天和核心艙的發(fā)射意味著我國空間站建設拉開序幕。 目前在軌運行的空間站只有國際空間站,國際空間站始建于1998年,空間站建設項目成本高達1,500億美元,涉及15個成員,其中美國、加拿大、日本、俄羅斯、歐空局為主要成員,國際空間站已經在軌運行20余年,空間站的各個元件已經老化,2020年國際空間站發(fā)生漏氣問題,修復后還是存在少量的漏氣情況。目前的國際空間站,部分的元件已經老化損壞且無法更換,等到2025年后,由于零件的繼續(xù)損耗很多功能也將被限制。 目前國際空間站有16個艙體在軌,其中俄羅斯占了5個,分別是曙光號核心艙、星辰號服務艙、碼頭號多功能對接艙、探索號小型實驗艙以及黎明號小型實驗艙。由于國際空間站的自然老化,俄羅斯也開始部署自己的獨立空間站,在這個背景之下,俄羅斯打算發(fā)射科學號實驗艙,科學號實驗艙發(fā)射升空后與國際空間站對接,當國際空間站正式退役之后,科學號實驗艙將作為俄羅斯獨立空間站的基礎艙。 據(jù)俄羅斯媒體報道,2021年7月15日,俄羅斯計劃在拜科努爾航天發(fā)射場發(fā)射科學號實驗艙,科學號實驗艙由來已久,它實際上是當時國際空間站曙光號核心艙的地面?zhèn)浞荩簿褪钦f科學號實驗艙從1995年就開始制造了,2004年俄羅斯決定不要這個備份艙了,不如將它改成完全意義上的艙體,發(fā)射出去成為國際空間站俄羅斯艙段上的一個新的艙室,科學號實驗艙由此而來。 科學號實驗艙原本定于2007年發(fā)射,后來由于其他原因推遲,先是推遲到2009年發(fā)射,然后又被推遲到2014年發(fā)射,現(xiàn)在終于決定了,在2021年7月15日發(fā)射??茖W號實驗艙長13米,最大直徑4.11米,質量20.3噸,氣密空間70立方米,科學號實驗艙具有核心艙的功能,配備了生命保障功能以及更多的貨物存儲空間,有宇航員休息的床位以及方便的廁所,還有水再生系統(tǒng)、氧再生系統(tǒng),對于改善國際空間站俄羅斯艙段宇航員的生活條件有很大的幫助。 俄羅斯能源火箭航天集團公司曾宣布要建造新的軌道空間站,其計劃共分為兩個階段進行,第1階段在2025~2026年建成由核心艙、氣閘艙、節(jié)點艙組成的具有初步規(guī)模的空間站,空間站內部可容納兩名宇航員工作和生活,第2階段在2026年至2028年再發(fā)射4個艙段建成空間站,可容納4名宇航員在里面工作生活。至于這個計劃能不能夠按期完成,這就要看俄羅斯的財政情況了。 俄羅斯繼承了前蘇聯(lián)的航天技術,獨立建造屬于自己的空間站在技術上是沒有問題的,主要還是錢的事情。俄羅斯近幾年的經濟一直不怎么景氣,不少的航天項目都沒有按照原本的計劃推進,比如月球25號探月項目以及安加拉系列運載火箭的研制,都在一拖再拖,更不用提什么重啟航天飛機以及載人登月項目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