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藏古稱吐蕃、烏斯藏、唐古特、圖伯特,在清朝康熙年間起稱西藏至今。西藏位于中國西南邊陲、青藏高原西南部。西藏北鄰新疆,東接四川,東北緊靠青海,東南連接云南;周邊與緬甸、印度、不丹、尼泊爾、克什米爾等國家及地區(qū)接壤。 西藏是中國西南邊陲的重要門戶,古代一共有九個國家在此建都,現(xiàn)在進行一一詳解。 象雄王國:象雄王國是西藏早期歷史上的古國,古代也稱之為羊同。象雄王國的疆域中心位于今阿里地區(qū),西起今阿里地區(qū)的岡仁波齊,是為上象雄;東至今昌都丁青,是為下象雄;橫貫藏北的尼瑪、申扎一帶是中象雄。象雄王國都城就建在當惹雍錯湖邊,遺址位于西藏那曲尼瑪縣文部鄉(xiāng)辦事處不遠的窮宗,這里的大片遺址即是象雄都城之所在。公元645年,象雄王國被吐蕃王朝滅亡。 蘇毗王國:蘇毗是藏族歷史上一個文明程度較高的國家,在今西藏日喀則地區(qū)的南木林縣一帶,之后逐漸東擴,一直抵達拉薩河流域和昌都的西北部一帶。公元七世紀松贊干布時,征服了蘇毗,正式統(tǒng)一了青藏高原地區(qū)。此后蘇毗與吐蕃合為一體,蘇毗軍隊成為吐蕃武力擴張的得力工具。 東女國:東女國是川西及整個藏族歷史上重要的文明古國,主要活動范圍在四川阿壩州、甘孜州丹巴縣和西藏自治區(qū)昌都市等地區(qū)。今昌都一帶為東女國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 吐蕃王朝:公元6世紀時,吐蕃的前身雅隆部興起于今西藏山南地區(qū)澤當、窮結(jié)一帶,后hj-逐漸將勢力擴展到拉薩河流域。松贊干布時先后征服青藏高原上的諸羌部,建立了有史以來首次統(tǒng)一青藏高原各部族的政權(quán)。松贊干布將都城從山南匹播城,在今西藏瓊結(jié)縣,遷都到邏些,在今西藏拉薩市。公元790年后,吐蕃王朝先后占據(jù)大唐的北庭、安西等地,達到歷史全盛時期。吐蕃王朝后期,席卷了整個西藏地區(qū)的平民大起義爆發(fā),吐蕃王朝在這樣的局勢下隨著佛教的衰落而崩潰了。 古格王朝:吐蕃王朝末期,王子吉德尼瑪袞投奔阿里,后將阿里一分為三,分封第三子德祖袞建立古格王國。17世紀中期,古格王朝發(fā)生內(nèi)亂,國王之弟請拉達克軍隊攻打王宮,王朝被推翻。古格覆亡后,并入拉達克一段時間后,被以達賴喇嘛為首的西藏地方政府重新收回。古格王國的統(tǒng)治中心在扎達象泉河流域,北抵日土,最北界可達今克什米爾境內(nèi)的斯諾烏山,南界印度,西鄰今印占克什米爾,最東面其勢力范圍一度達到岡底斯山麓。其都城札不讓位于現(xiàn)扎達縣城西18千米的象泉河南岸。 薩迦王朝:薩迦王朝是元朝時期在西藏地區(qū)由薩迦派建立的政教合一的地方政權(quán),駐地在后藏薩迦,在今薩迦縣。公元1244年,薩迦派教主薩班應(yīng)蒙古宗王闊端之請攜侄八思巴親赴涼州,覲見闊端王,議定吐蕃地方歸順條件,西藏地方正式歸屬蒙古汗國管轄。薩迦王朝的首領(lǐng)是元帝師,行政事務(wù)由本欽掌管。公元1353年,薩迦王朝被帕竹王朝取代。 帕竹王朝:絳曲堅贊被稱為蓮師之化身,他建立了西藏歷史上第一個施行政教合一的帕竹政權(quán)。從公元1354年取代薩迦政權(quán)而建立,共傳十三代法王,至公元1618年被藏巴汗建立的噶瑪政權(quán)所推翻,統(tǒng)治西藏共達264年之久。 噶瑪王朝:公元1613年,首都在日喀則的藏巴汗彭措南嘉崇信噶瑪噶舉派,王國成為噶瑪噶舉派政權(quán)。公元1618年,噶瑪噶舉派打敗新興教派格魯派勢力組成的聯(lián)軍,攻占拉薩,噶瑪王國統(tǒng)治全西藏,取締達賴和班禪的封號。公元1642年,噶瑪王朝被和碩特汗國攻滅。 和碩特汗國:和碩特汗國是蒙古衛(wèi)拉特與和碩特部首領(lǐng)固始汗建立的汗國,前期是天山地帶的部落級酋邦,后期是青藏高原巨大汗國。公元1637年,固始汗進軍青海,滅卻圖汗,控制青海全境。公元1640年,固始汗又發(fā)兵西康,滅笨教政權(quán)的頓月多吉。公元1641年,固始汗突襲西藏,并于1642年攻占西藏當時的王國首都日喀則,在格魯派攝政者索南群培配合下,滅噶瑪王朝。公元1717年,準噶爾汗國攻入拉薩,殺拉藏汗,和碩特汗國滅亡。 西藏地域遼闊,地貌壯觀,自古以來,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創(chuàng)造了豐富燦爛的民族文化,相信隨著考古工作的不斷深入,未來還會有更多的古國浮出水面。 |
|
|
來自: 夢想童年594 > 《少數(shù)民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