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少次,我們對詩與遠方總是充滿了期待,好像詩與遠方總在一個離我們有一定距離的地方等著我們;多少次,我們的內(nèi)心總是對詩與遠方充滿了敬意與崇拜,似乎詩與遠方不是我們這些凡夫俗子所能接近的;多少次,詩與遠方總是要么以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tài)在媒體出現(xiàn),要么以一首歌曲或者視頻沖進我們的視野,要么總讓我們感覺可遠觀而不能近距離接近。
于是,連我們自己都在懷疑:詩與遠方,真的離我們很遙遠嗎?尋找詩與遠方真的到遠方,到陌生的地方嗎?感覺是這樣,似乎周圍的人也都是這樣想,也是這樣做的,大多數(shù)人都以為詩與遠方更多的得從外部世界來尋找,更多的時候要抽時間到一個陌生的地方生活與體驗才能擁有。
于是,人們把旅行當成了尋找詩與遠方最好的方式,最佳的平臺。只不過,每個人每一次的外出旅行,并非都能收獲滿滿的詩與遠方,也并非都能有詩與遠方的那種心境與情緒,更多是每一次的出行,追求的是一次詩與遠方,收獲的是疲倦與勞累,但過了一段時間,在平凡而略帶乏味的普通生活的浸泡之后,又禁不住涌起對詩與遠方的渴求與向往,如此不斷反復(fù),只是一種內(nèi)心的調(diào)節(jié),但最終依然未能真正把握住詩與遠方,更不能在自己的內(nèi)心留住詩與遠方。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這些追求詩與遠方的人只是渴求暫時改變平淡的生活而已,只是對眼前的茍且平淡產(chǎn)生了厭煩的情緒,需要一次調(diào)整而已,他們對詩與遠方的理解并非符合詩與遠方最本質(zhì)的內(nèi)涵,或者說,他們其實未必真正理解詩與遠方的內(nèi)涵與本質(zhì),甚至可以說,他們?nèi)狈α藢υ娕c遠方的敏銳的感受力。
生活本來就是平淡大于精彩,穩(wěn)定大于變化,庸常多于驚奇。所謂的詩意,所謂的遠方,其實只是每個熱愛生活的人內(nèi)心積極向上,不斷進取,不斷求索而可以創(chuàng)造出來的。假如每個人能用最感恩的態(tài)度面對每天生活,詩意就完全有可能在普普通通的日常生活之中展現(xiàn)出來;假如一個人能以最敏感的神經(jīng)去感受單調(diào)而平凡的工作,也許他就能領(lǐng)悟到平凡工作之中不平凡的詩意與精彩。詩意與遠方的存在并不是一種客觀的具象,更多是人的一種精神折射與反應(yīng)。一旦,我們每個人始終能將詩與遠方的那種美好期待化作珍惜每天分分秒秒,詩意又怎么可能瞬間失去?遠方又怎么可能真正變得遙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