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元1235年,陸秀夫出生在楚州的鹽城縣(屬于今天江蘇省的鹽城市),陸秀夫誕生的前一年,即公元1234年,那正是女真人所統(tǒng)治的金帝國滅亡的一年,當女真人創(chuàng)建的金帝國被蒙古精銳鐵騎給滅亡之后,長江南岸的南宋帝國只得獨自面對強大的蒙古騎兵。13世紀初,蒙古人崛起于蒙古大草原,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在蒙古草原創(chuàng)建了聞名的蒙古帝國,他死后,其子孫后代繼續(xù)成吉思汗的征服事業(yè),當蒙古帝國作為新興的草原游牧民族國家興起于大草原之時,南邊的金帝國和南宋帝國以及西夏帝國都紛紛衰弱下去,金帝國被蒙古人掃滅之后,蒙古騎兵繼續(xù)攻打南宋帝國,蒙古人打算統(tǒng)一整個中原地區(qū)和長江以南地區(qū),陸秀夫正是降生在這樣多災多難、新舊更替的時代。 ![]() 公元1238年,陸秀夫3歲這年,其父將家遷徙至鎮(zhèn)江,稍大,陸秀夫刻苦學習孔孟之道,他認真吸收孔孟思想里的忠君愛國思想,當時教授孔孟之道的老師有學生100多人,但老師唯獨指著陸秀夫說:“這個小孩子不一般??!”公元1260年(南宋景定元年),在學習刻苦努力的陸秀夫終于考上了南宋的進士。南宋名將李庭芝鎮(zhèn)守淮南之時,他聽說了陸秀夫,其就將陸網羅到自己麾下效力,李庭芝是當時南宋朝廷中收羅人才最多的賓主,他府中的人才都可以組成一個“小朝廷”了。陸秀夫才華出眾,他無疑是當時南宋王朝中最出色的文人,他沉默寡言,謙虛謹慎、彬彬有禮,做事都能出色的完成,其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這深得李庭芝的賞識,李庭芝不斷的提升陸秀夫的職位,讓其事業(yè)節(jié)節(jié)高升。 公元1274年(南宋咸淳10年),當李庭芝被南宋朝廷任命為淮東制置使之時,李庭芝將陸秀夫提升為參議官,公元1275年,蒙古大軍的兵鋒指向了南宋帝國的都城臨安,南宋帝國的局勢已經岌岌可危了,由于邊防緊急,李庭芝的幕僚們大多數都逃命去了,只有陸秀夫等少數幾個人還留下著。之后,在李庭芝的舉薦下,陸秀夫被南宋朝廷加封為禮部侍郎,公元1276年正月,陸秀夫代表南宋朝廷到前線與蒙古軍講和,他還沒到,元兵又反悔了,南宋二王逃到了溫州,陸秀夫等人追隨二王而去,于是,陸秀夫、張世杰和陳宜中等人共同擁立益王在福州登基稱帝,建立了南宋小朝廷。由于元兵對宋軍步步緊逼,南宋皇室成員都紛紛逃到海上避難,只得由陸秀夫和張世杰共同執(zhí)掌朝政。 ![]() 陸秀夫每每在途中都痛哭流涕,他是深愛著這個已經亡國的南宋帝國,但他決不允許這個帝國滅亡,陸秀夫時刻不忘復國,他身邊人都被其意志力、決心所感染,當益王在驚懼之中死去之后,陸秀夫和眾大臣只得擁立衛(wèi)王為皇帝,陸秀夫被南宋朝廷封為左丞相,南宋殘余部隊在東南地區(qū)與元兵苦苦鏖戰(zhàn),戰(zhàn)事緊急,陸秀夫忙著處理各種事務,他每天都忙得焦頭爛額。陸秀夫在憑借其一人之力在力挽狂瀾于南宋帝國大廈,他絕不認輸,絕不向蒙古侵略者投降,士可殺不可辱!由于元兵戰(zhàn)斗力超強,衰弱的南宋部隊在東南地區(qū)難以抵擋住元兵前進的腳步,宋軍節(jié)節(jié)敗退、潰不成軍。陸秀夫為這樣的局勢而感到絕望和無助。 陸秀夫在海上之時,他將與二王的事詳細匯成一書,其將該書給了當時的禮部侍郎鄧光薦,要其逃走,并在今后將該書流傳于世,鄧光薦就將該書帶回了廬陵,但因之后鄧光薦去世,該書也就失傳了,后人再也無法得知陸秀夫和二王當時在海上發(fā)生的事情了,無比珍貴的歷史資料就這樣失散了。公元1279年(元朝至元16年)2月的一天傍晚,海上風雨大作,張世杰恐幼帝有危險,他派人乘小船去到宋幼帝的船上,其打算接回宋幼帝到自己的大船而趁機突圍逃跑,但陸秀夫害怕被人出賣或者被元兵抓獲而沒有同意,其沒有讓張世杰帶走宋幼帝。 ![]() 崖山海戰(zhàn)之后,崖山被元兵攻取了,南宋殘余部隊的局面更加的不利,陸秀夫帶著幼帝乘船逃跑,張世杰、蘇劉義都紛紛逃生去了,陸秀夫知道始終還是無法逃脫元兵的追擊,于是,他將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們送走到安全的地方。接著,陸秀夫背南宋幼帝衛(wèi)王趙昺跳海自殺而亡,當時,陸秀夫年僅44歲,他是中國幾千年歷史上唯一一位抱著幼帝跳海自殺的愛國丞相,一代名臣和民族英雄陸秀夫竟然以這樣的方式以身殉國,不可謂不壯烈。 陸秀夫、文天祥和張世杰號稱南宋末期的“三杰”,他們用自己的生命來踐行其強烈的愛國情懷和忠君思想。可見,當陸秀夫還是小孩子之時,孔孟的忠君愛國思想就對其產生了深刻的影響。1276年,南宋都城臨安已經被元兵奪取,這宣告了南宋帝國的滅亡,但陸秀夫等人不肯認輸,他們擁立二王,并時刻準備再次復國,由于宋軍與元兵之間的力量懸殊,宋軍不斷的敗給元兵,陸秀夫等人的復國之望再也難以實現(xiàn)了。當南宋王朝已經走到了他的歷史終點之時,陸秀夫等杰出人才是難以扭轉乾坤的,但陸秀夫、張世杰和文天祥等人在生死關頭所展現(xiàn)出來的民族氣節(jié),連強大的蒙古統(tǒng)治者也深感震撼。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