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嗣五種備要》,清·王實穎著。此書由《種子心法》、《保胎方論》、《達生真訣》、《新產(chǎn)證治》、《全嬰須知》五種書組成。是王氏從《醫(yī)宗金鑒》等醫(yī)學典籍中收集有關婦產(chǎn)、小兒諸科的內容,再加以自己的意見及施治經(jīng)驗著作而成書的。本書選取其《種子心法》一書中的內容,其中論及求嗣問題,指出要從寡欲、知時,知竅著手,很有見地,實屬經(jīng)驗之談?!兑熤巍芬粭l,提到世之難嗣者,只著眼于婦人,尋求治法,而不知難孕之責,尤在于男子。必須男女兼治,方能奏效。這是很有見地而符合實際的論斷,足見他的醫(yī)理與經(jīng)驗均有獨特之處。
種子心法
要回天
生子雖云天數(shù),而人能積德,便可回天。果然推廣良心,常行方便,隨分隨時,說好話,行好事,自然食天之報,如執(zhí)左券,又何子嗣之不可求耶!昔者竇禹鈞夜夢故父謂日:汝不惟無子,更且不壽,速修善行,挽回天意。鈞自是佩服,力行種種利人事。復夢父謂日:上天鑒知,延壽三紀,錫五子榮顯。其后果應。晉國公裴度相主餓死,因香山還帶,出將人相,子孫蕃衍。馮商還妾,果生馮京,狀元及第,時有為《三元記》傳奇以勸世者。詞云:請看還妾事,便是種兒方。人因積德多子者,不可勝數(shù),今略指三公以為求嗣式,凡無子,改為有子。細讀袁了凡《立命說》,則知矣。石天基先生《命銓》一卷,刻于寶書內,茲不重載。可知回天是種子第一法。其風水、命相、卜數(shù)等說,皆未足論也。
要選雌
如要娶婦生子,必須慎選眼睛不露,顴骨不高,臥蠶不陷,人中不平,聲音不雄,發(fā)不粗卷。察此不犯,方可有子。如因艱嗣,置妾已多,精神既虧,心不專一,又有所制,情意不孚,雖合不歡,胎亦難結。凡不得已而娶妾者,只以生子為重,不必務求美色,惟氣血壯旺,形體適中,不肥不瘦。太肥則脂塞生門,動則必喘;太瘦則尪贏骨立,肌熱易生,皆不能孕。然所以不可求美者,何也?蓋入宮見妒,人情之常。為夫者,平時先曉喻主母以主祀之大、無后之苦,又令諸妾重尊卑之分,一家和順,上下皆得其歡心,然后交會之時,無復顧忌,必能一舉而成也。前人云:婦人和樂則有子。此至言也。艱嗣者須要知之。
要寡欲
男以精為主。男病有五:一、精寒;二、精無力;三、精頑縮;四、精易泄;五、陽痿弱。凡此皆淫欲無度,或醉飽行房,或熱藥助長,或思慮憂愁,或驚恐郁結,或強力久戰(zhàn),以至真精耗散,腎虛精少,不能融結而成胎也。但腎臟之府,蓋人未交感之時,精皆涵于原氣之中,未成形質,惟男婦交媾,則欲火熾盛,此氣化而為精,自泥丸順脊而下,充溢于兩腎,由尾閭至膀胱、外腎而施泄。是以周身通泰,氣暢情歡,當強壯之年,美快不可勝言;至于中年交感,精從面上通來,髓涸精枯,雖泄不暢,亦不勝樂,乃人之可以自驗者。欲種子者,必要寡欲、積精、養(yǎng)氣,始能成胎。
男寡欲則實,女寡欲則虛。前人云:寡欲多男。是知求嗣者,須要誠心寡欲,專俟紅將盡之時,男歡女悅,一種即成胎。倘好色多欲者,是自廢也。如男精未通而御女,則五體有不滿之處,異日必有難狀之疾。如陽已痿而強色,則精竭內敗,切須忌戒。
男女寡欲,更須戒酒,夜必分房獨宿。要知不見可欲,心即不亂。至于日間言笑舉止,亦不可戲狎,致動欲心。如欲心一動,雖不交感,而陽氣已先泄矣。佛老家修心煉性,謂之內感,病同外感也,不可不謹。
要知時
世人種子,往往以婦女經(jīng)至前三后三之說,所謂:三十時辰兩日半,二十八九君須算,落紅將盡是佳期,經(jīng)水過時空霍亂。此四句,雖指常情,亦有不盡然者。大抵婦人因秉賦不同,則經(jīng)來多寡不定,有一二日止者,有七八日止者,有血多者,有血少者,其法不拘幾日,只要經(jīng)盡,體旺無疾,引誘其歡興,一種即成矣。
要知竅
凡天地生物,必有氤氳之氣;萬物化生,必有發(fā)育之候。觀貓犬畜類,將受胎也,雌者必號呼而奔跳,其氤氳樂育之氣,融融有不能自止者。此天然之節(jié)候,生化之真機也。婦人行經(jīng)之后,必有一日氤氳證候,于一時辰間,或氣蒸而熱,或神昏而悶,有欲交接不可忍之狀。此的候也。婦人含羞不肯自言,男子須預密告之,若有此候,即便直說;再以手探陰內,子宮門有如蓮蕊挺開,便是真確。此時交合,一舉即成胎矣,萬無一失。此最妙最應之法也。
男女交合,欲心俱熾,當其精血之至,彼此先后有不能自持者。必平昔熟審女情所向如何,迎機可令先至。而我在臨御,尤不可色情濃迫,以致力難堅忍。必俟女至方?jīng)_,則瞬睫二事交融,胎孕已結于不知不覺之中矣。然男又不可縱酒力,仗熱藥,恃強而御弱女,令其屢泄,則氣衰不能攝精,均非種子之道也。
要療治
女以血為主,女病有四:一,經(jīng)參前后;二、臨經(jīng)作痛;三、赤白帶下;四、崩隔格淋。凡此皆血氣不調,或經(jīng)行之時,惱怒過甚,飲食過多,交接不已,以致真元耗竭,諸病交侵,不可不加意療治。
血者,水谷之精氣也,調和五臟,保固六腑,在男子則化為精,女子上為乳汁,下為血海。心雖主血,肝雖藏血,然皆統(tǒng)攝于脾,補脾和胃,血自生矣。東垣所謂脾為生化之源,心統(tǒng)諸經(jīng)之血者是也。
人之有胎者,陽精之施也,陰血能攝之。今婦人無子者,皆由血少不足以攝精也。欲得子者,必須補其陰血,方能有孕。何世人用秦桂丸熱劑,煎熬臟腑,氣血沸騰,禍不旋踵,良可憫哉!
世之難嗣者,專以婦人為重,是舍本而求末。間有兼治男子者,亦未得理之肯綮?;蚰凶幽昀希蛴胁?,或陽事不堅,不射,或精冷精清,或向未受胎,或胎而小產(chǎn),或產(chǎn)而不男,或男而不育。須求明醫(yī)診治,必令精神完固,氣血充盈,不惟多男,抑且多壽矣。
元氣有限,人欲無涯,火生于水,禍發(fā)必克,尾閶不禁,滄海以竭。少之時,戒之在色;及其老也,更宜寡欲。
’ 凡求嗣者,男須養(yǎng)精神,服藥餌;女要調精血,知交候。男女氣足神旺,彼此歡愛,自然精血渾融,所謂=五之精,妙合而凝也。
種子至要,予謂全在回天意,盡人力,此二者,如陰陽表里,缺一不可?;靥煲猓诜e德存仁四字。蓋博愛之謂仁,即不忍人之心也,忍則自絕其生生之本。時能博愛,則生機充溢,猶夫天地氣候,雖冬令閉藏,一遇陽春,靡不發(fā)育,天之祐助重此。盡人力,全在清心寡欲四字。蓋寡欲則精壯氣實,結胎有基。但腎屬水,主智,若勞心焦思,則腎傷矣。惟是素封乎人,或艱于嗣,此皆少年過欲傷腎,及至知艱,則又多購妾婢,廣服丹藥,至令熱藥內損臟腑,漁色外役精神。殊不知真正精神,非徒藥餌可生;孕育無機,非特意慮可得??占臣秤诖耍踔辆枭?,深可痛惜!必須少思絕色,保養(yǎng)百余日,方可一往,其至爾力,其中非爾力也。總之,仁心猶如桃杏瓜果,若無核中之仁,雖種膿壞,何足生發(fā)。若人不學存仁,便學余法,即舍源逐流,恐上所立諸法,未必就能勝于天也,豈非自誤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