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蘇道博 1998年,華為銷售額破了200億大關,而一直被任正非當成干兒子的李一男功不可沒,也正因如此,華為獎勵李一男股份,使其成為了僅次于任正非的大股東。 但僅僅過了2年,任正非就遇到了大麻煩! 任正非的內部創(chuàng)業(yè),成了養(yǎng)虎為患 2000年,任正非發(fā)表了那篇著名的《華為的冬天》,為應對IT泡沫進行組織大變革,這篇文章被聯(lián)想的楊元慶轉發(fā)給了所有的副總裁,可見此文力度。 為什么說華為到冬天了?因為內憂外患啊,外患是大環(huán)境,可內憂也很嚴重,二當家李一男出走華為,去北京成立了港灣網(wǎng)絡,任正非將這次出走定義為內部創(chuàng)業(yè),允許他走的時候帶走了華為價值1000萬的設備。 只是沒想到,李一男是個狠心的主,港灣網(wǎng)絡一出場就被資本熱捧,很多機構也圍著李一男要送錢,這時候的李一男迷失了,資本的野心讓他感覺憑啥任正非能當老大,他有一種錯覺:我要做第二個華為! 當時的華為太子李一男,任正非的接班人 華為人才大流失,任正非兩度住院手術 當時華為正在任正非的帶領下進行組織結構大變革,剛剛導入的流程,很多工程師一時無法適應,此時李一男在北京挨個給在華為的技術骨干打電話,這些工程師一看自己老大都自立門戶了,自己還在華為耗著干啥? 于是華為歷史上最嚴重的人才流失出現(xiàn)了:大批工程師帶著核心技術甚至是設備,直接去北京找李一男了。 李一男的港灣網(wǎng)絡為什么能迅速做大,這就是原因:人是華為的人,技術也是華為的技術,甚至組織形態(tài)、設備都是華為的,這種純復制式的創(chuàng)業(yè)能不快嘛! 這時候的任正非差點崩潰了,沒想到自己寄予厚望的干兒子,給自己來了這么一出釜底抽薪,華為可以說岌岌可危,總工程師鄭寶用檢查出患癌,出國治療;任正非也動了兩次癌癥手術,全都是在這段時間內的事。 前方萬丈深淵,跳下去亦是鵬程萬里 海外思科公司還在告華為侵權,任正非感到這次華為危機恐怕是過不去了,于是一方面聯(lián)系收購方,希望能把華為賣個好價錢,另一方面爭取和思科和解。 好不容易摩托羅拉愿意50多億現(xiàn)金收購華為,但是摩托羅拉內部突然換帥,新上任的CEO覺得買華為這個公司不劃算,收購取消了。 什么叫置之死地而后生,任正非體會到了,既然沒有人救華為,那就和港灣網(wǎng)絡拼了:2004年,剛動完手術的任正非,在病床上下了命令:成立“打港辦”,不惜一切代價,目標就是干掉李一男的港灣,不能讓它賺錢,更不能讓它上市! 既然已經(jīng)無路可退,任正非反而放開手了,寧可不要錢也要搶下港灣中標的單子;和港灣競標的單子,港灣報價多少,華為賠錢也打折報價;對已經(jīng)購買港灣設備的客戶進行回購,買一贈一等。 成王敗寇,任正非鐵血立威 就這么硬鋼了一年,2005年,港灣網(wǎng)絡被徹底扼殺,不光投資者紛紛撤資,而且還被華為告上了法庭,理由就是侵犯華為知識產(chǎn)權,這時候的李一男才發(fā)現(xiàn),自己和任正非差距不是一點半點。 2006年6月,港灣網(wǎng)絡已經(jīng)維持不下去了,華為趁勢收購港灣,李一男再次回歸華為,這次回歸任正非給他安排了一個沒有任何實權的副總裁虛職,并且規(guī)定李一男的辦公室不能有窗簾,要讓所有的華為人都看看,背叛任正非和華為的下場。 成王敗寇,本就是殘酷的競爭。但經(jīng)此一役,華為上下都明白了:任正非才是華為真正的王,而華為只能有一個王。 |
|
|
來自: 小天使_ag > 《財經(jīng)風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