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E YI SHU 教育最核心的就是老師,合一塾一直以清一新教育教師標準考核老師,為了保證學堂持續(xù)發(fā)展的趨勢,服務更多的家庭和孩子,合一塾繼2020年7月份成功舉辦第一期師資培訓以后,于今年4月份持續(xù)發(fā)力,繼續(xù)籌備開辦了第二期師資培訓班,為期七天,純公益性質(zhì)。目的在于幫助更多有意愿做新教育老師的伙伴們,能夠深入了解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新教育老師。 學員分享 結緣于新教育是哥哥推薦我看的一本書《人生十二講》。這本書解決了我不少問題。后來又有幸參加了幾場新教育組織的活動,最近的一次是“元旦分享會·廣州專場”。 隨著對新教育的不斷了解,發(fā)現(xiàn)其越來越契合我的人生理想。于是,就萌生了到新教育上班的想法。最終,幾經(jīng)周折走進了“合一塾師資培訓”的大門。于我而言,這次的師資培訓是一個破除固有認知、不斷突破極限、價值滿滿的人生之旅。 01 老師 第一個被打破的認知是“老師”。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有人說,老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也有人說,老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yè);還有人說……在我以前的認知里,老師確實是一個非常崇高而神圣的職業(yè)。 很多人選擇當老師可能也有這種自我情感上的激勵,認為當老師是一件很有意義、很偉大的事情,但當真正進入老師這一角色時,又有多少人是憑借著胸中的這股情感走下去的?不能說沒有,但應該很少。即使最開始是這樣的,但能長久地憑此走下去的老師也萬中無一。 經(jīng)過這次培訓后,我的認知變了:老師只不過是萬千職業(yè)中的一種,只是所從事的工作內(nèi)容,以及其產(chǎn)生的作用不同而已。所以,要想真正地在這條路上走下去就得想清楚一個問題:為什么當老師? 我的答案很簡單:一是通往我人生理想的方式;二是做老師可以更快地精進自我。這是一個剝掉老師情感外衣的我的答案,不關乎偉大,也與成就感無關。目的單純而明確,這樣可能才會走得更遠、更腳踏實地。 02 運動 第二個打破的認知是“運動”。 每個人可能都聽過這樣一句話“生命在于運動”;也聽過“運動使人快樂”;甚至還聽過“飯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但真正能把運動當回事兒,且又能做到的又有多少人? 新教育每個人都在做,上至清一山長,下至初入合一塾的五六歲的學生。他們每天的運動時間不等,但合一塾的學生最短都有2個小時以上。熊校長說,“新教育的核心就在于運動”。 以前,我認為運動僅僅是強身健體,也有經(jīng)常運動的習慣,但對其并不是太過重視,僅僅是當做保持精力的一種方式,或者是因為大家都覺得好,所以才運動。但運動僅僅止于此嗎?并不是。 運動固然能夠強身健體,但這只是運動的一小部分作用。它更重要的意義在于“錘煉意志力”,以及樹立起強大的內(nèi)心力量。 讓一個無運動習慣的人跑10公里。前幾公里可能還行,但到了第7公里呢?放棄就沒有突破,跑完就突破。這種突破來得很直接、很迅速,沒有半點虛假可言。 不斷地通過身體上的突破增強自己意志力的同時,還能夠在其中逐步樹立起強大的內(nèi)心世界。試問,在遇到人生其它方面的挑戰(zhàn)時,一個經(jīng)常能夠突破自我身體極限的人的表現(xiàn)會是什么樣?肯定要比絕大多數(shù)不運動的人更好。 合一塾的培訓讓我從對運動的膚淺認知進化到了比較深的層面,運動從意識上成為了我生命的一部分。接下來,我要做的就是讓它成為我的每日生活常態(tài)。 03 能群 第三個受到強化的認知是團隊意識,即“能群”。 在師資培訓中,我們有一個“佛式辯論”的環(huán)節(jié)。經(jīng)過討論后,我們小組確定的是“能群”這個主題。在接下來的涅槃運動中,我對“能群”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最后三天的活動就一個主題:涅槃,即從體能上突破自己以往的極限。其中,有很多是團隊項目,比如編花籃、2萬個團隊跳繩、不倒森林等等。 就拿跳繩來說,我們小組有人跳得快,有人跳的慢。如果按照人數(shù)分,每個人需要完成2500個。但事實上,我們小組成員跳的快的完成了四五千個,甚至有的達6000多個。 假如每個人完成2500個后就不跳了,會出現(xiàn)什么情況呢?跳得快的等著跳的慢的,然后再去完成其它小組項目。這勢必導致我們整個團隊挑戰(zhàn)時間無限拉長,嚴重點兒可能會完不成當天的涅槃運動。 雖然以前的我也認為團隊很重要,但自己卻一直奉行著“我自己能行就自己干”的做事風格。經(jīng)過這次培訓后,我深刻地認識到團隊的力量要比個人強大太多。沒有完美的個人,但有完美的團隊。 “能群”是我身上應該必備的品質(zhì)。 04 邏輯 第四個受到強化的認知是邏輯思維。 以前聽我的寫作導師講過,沒有邏輯的人生不值得過。但正如“我們知道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這句話一樣,導師對于邏輯的強調(diào),我并未太過重視。這次的培訓,讓我徹底地開始重視起邏輯能力。 在第二天的培訓中,我們只討論了一個話題:科學精神。具體的就是兩個問題:什么是科學精神?人為什么需要科學精神? 第一個問題的答案很簡單:科學精神就是不斷求真求實的精神。至于第二個問題的答案,也很簡單:解決問題需要科學精神。那為什么要解決問題呢?因為不解決,事情就會越來越嚴重。 為什么總是老人得癌癥的比較多,小孩子很少?因為癌癥最開始的時候僅僅是小病小痛,但因為不注意,小病逐漸發(fā)展成大病,最后變成癌癥。如果最開始稍加注意小病小痛,并通過一些切實的方式來解決,那就不會有后面的癌癥了。 人生是一段不斷解決問題的旅程。這段旅程缺了科學精神,即邏輯思維能力,真的不會很愉快。以前的我也認為邏輯很重要,也一直想修習,但卻始終沒有行動。經(jīng)過這次培訓后,加深了我對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視程度,已開始行動,著手培養(yǎng)自己的邏輯能力。 05 涅槃 在七天的培訓中,最后三天是“涅槃”活動,即突破自己的體能極限。 正如科目的名稱一樣,這是浴火重生、涅槃前行的三天。不僅運動量大,而且強度還高,比如組手戰(zhàn)、50km徒步、小推車、蜘蛛爬等等項目。 組手戰(zhàn)其實就是拳擊賽,我打了20多場。在這個過程中,不僅突破了自己的體能極限,更重要的是增加了自己的勇氣值。 沒上場之前,看著其它隊友互相pk。盡管沒有章法可尋,但拳來拳往的擊打聲、摔倒的砸地聲讓我內(nèi)心有點恐懼??偸歉嬖V自己下場再上,但等了一場又一場,最終還是在“退無可退的狀態(tài)下”上場了。 在站上擂臺的那一刻,揮出第一拳、挨上第一拳、摔上第一次后,我發(fā)現(xiàn)自己的恐懼在這個過程中慢慢的消失了。不僅如此,還開始思考如何用更少的力氣、更好的技巧打敗對手。 從最開始退無可退的狀態(tài)到理智的分析拳擊技巧,我跨越了恐懼,最終擁抱了勇氣。于是,男生組一連打了5場,男女混合打了9場,突破恐懼后又突破了體能。 06 第一次 合一塾讓我有了很多個“第一次”,比如: 第一次打拳擊賽; 第一次參加辯論賽; 第一次演電影、當演員; 第一次深度剖析、靈魂拷問自己; …… 這些很多個“第一次”讓我的世界更大更寬廣,讓我有了更多視角看待自己,更為重要的是在每個第一次中,我都有所突破。這對于我以“成長”為目標的人生來說,是件非常幸福的事兒。 十分感謝合一塾這次的師資培訓,也感謝在我這七天生命中出現(xiàn)的各位戰(zhàn)友們,謝謝你們,感恩有你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