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雅昌二玄新版安思遠舊藏《石鼓文》
中國文字與書法的聯(lián)結(jié),始于書契與結(jié)繩的更替。古人綴字成文,紀綱萬事,或為流傳廣布,或為閱之后嗣,然竹帛之堅、壽,不逮金石,鏤金刻石之風遂起?!赌印匪疲骸皶癫?,鏤之金石,琢之盤盂,傳遺后世子孫?!?nbsp;[1] 即此也。三代刻石,傳有《岣嶁》《比干》《壇山》諸銘,然年深日久,石已不存,或由附會,于古無征。今所見之可信者,唯商代《小臣系簋斷耳銘文》與《婦好墓石磬刻文》耳,其文頗簡略,卻是石刻先聲。
小臣系石簋斷耳銘文 及秦《石鼓》一出,乃證石刻于戰(zhàn)國已漸成大觀。其后沿習成風,成為文字與書法的重要載體?!妒奈摹酚纱说米u“石刻之祖”。石刻的出現(xiàn)與發(fā)展,助推了文字由上至下的傳習,也讓書法一步一步走進了大眾生活。唐初,石鼓出土于陜西天興縣南,其形似鼓,其數(shù)有十。周身以籀文銘刻四言古詩十首,因言秦王漁獵事,故亦稱“獵碣”?!俺醪灰姺Q于前世”,后經(jīng)歷代文人、書家歌詠不輟,其名大顯。人們對石鼓上的古代文字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  昔周宣王令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與古文略異,世謂之曰“籀文”。“及平王東遷,諸侯立政,家殊國異,而文字乖形” [2] 。彼時,諸國文字異形的發(fā)展狀態(tài)正如《漢書》所言“是非無正,人用其私”。而秦人世居西陲,少與中原各國相交通,半封閉的社會環(huán)境使秦文字保留了以籀文為基礎的字形結(jié)構(gòu)。這種以《石鼓文》為代表的秦國文字,即是周秦文字一脈相承、穩(wěn)定發(fā)展的明證,是漢字字體演變鏈條中的關(guān)鍵一環(huán)。作為“史籀之裔”“小篆之祖”的《石鼓文》,不斷吸引著唐宋以來的諸多學者與書家,學書之人對《石鼓文》的研究與取法日勝一日,千年不衰,是為書壇之永續(xù)盛事。唐人張懷瓘列石鼓于“神品”之首,并評其書曰:“乃開闔古文,暢其纖銳,但折直勁迅,有如鏤鐵,而端姿旁逸,又婉潤焉。若取于詩人,則《雅》《頌》之作也。” [3] 元人周伯溫作《石鼓賦》贊其:“法皇頡之妙畫,續(xù)《小雅》之變風。蔚兮九天之儀鳳,蜿兮六合之神龍?!?nbsp;[4] 然石鼓命途多舛,字多殘泐,現(xiàn)存文字若不計重文、合文,僅余三百五十六字。因此,《石鼓文》拓本時間之早晚、存字之多寡、椎拓之精粗都成為了值得關(guān)注的焦點問題。《石鼓文》唐拓不存,宋、元、明拓之精善本亦早已成為難得一見的“靈篇寶笈”。近日,安思遠舊藏《石鼓文》已由雅昌二玄與山東人民出版社聯(lián)合出版。及新書到手,展卷諦觀,頓覺古韻盎然,嘆為當代善本。此安思遠舊藏《石鼓文》為元明間所拓至精善本,曾為江艮庭、楊壽門、潘奕雋、吳云、李啟嚴遞藏。吳云據(jù)《石鼓音訓》所載,定為元代至元前拓本。因整紙而未剪裱,于石鼓早期拓本之中尤顯珍貴。又因其“汧殹鼓”第五行“黃帛”兩字左側(cè)未見傳世宋拓“先鋒”“中權(quán)”“后勁”三本之豆狀石花,而在學界引發(fā)了針對日本藏宋拓《石鼓文》 三本真?zhèn)螁栴}之聚訟。[5] 可即便拋開“最善本”之爭,單以精神氣韻而論,此冊亦勝出遠甚,展臨一過,似可得史籀三昧。一如吳云在第六開“作原鼓”上所跋:“庚午重陽節(jié),晴窗清晦,閱此古拓,欣然取舊紙臨寫數(shù)行,覺腕底增瘦勁之氣。”并且在跋文之后,吳氏又赫然題寫“天下第一寶刻”以示推重。此次出版,雅昌二玄除以復制級工藝標準把控編、印諸環(huán)節(jié),使“最善本”名實相副外,尤其令人欣喜的是,主編庸堂先生在原拓之后,為我們附上了此本之中所有完整可辨單字的放大圖片。放大倍率與清晰程度誠為《石鼓文》出版之罕有。
雅昌二玄新版《石鼓文》單字放大頁 清末以來,有賴于出版印刷業(yè)的繁榮與發(fā)展,在眾多出版人的不倦努力下,百年之間,大量法書善本、孤本得以寫真流傳,成為學書人書齋案頭的寶貴資料,推動著書法藝術(shù)在溫故納新之中不斷發(fā)展。此次雅昌二玄策劃出版的《安思遠舊藏善本碑帖選》系列,雖剛剛推出文徵明朱釋本《十七帖》與元明間拓《石鼓文》兩部經(jīng)典,然以此觀之,后續(xù)九部當可拭目以俟。至于再現(xiàn)經(jīng)典魅力的意義,正如本套叢書的主編庸堂先生寫在序言末尾的那句詩:“煥若神采得暢見,頓還舊觀展長篇?!?/section> [1](清)畢沅校注,吳旭民標點《墨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2] 衛(wèi)恒《四體書勢》,《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81年。 [3] 張懷瓘《書斷》,《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81年。[4] 周伯溫《石鼓賦》,(清)倪濤《六藝之一錄》卷二十七,欽定四庫全書文淵閣本。[5] 詳見馬成明《關(guān)于明朝安國“石鼓齋”收藏宋拓<石鼓文>之我見》,《典藏古美術(shù)》,2020年6月,第 33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