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推薦3張古方,見效快,治愈率高 1、九味愈瘍膠囊 組成:大黃(酒炒)50克,川貝母50克,白芍50克,烏賊骨50克,生甘草50克,乳香30克,沒藥30克,三七粉30克,延胡索30克。 制法:膠囊。上藥共研極細末,過篩,和勻,裝入膠囊,每粒裝藥粉0.5克,分裝備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6粒,每日服3次,于飯前2小時溫開水送服。1個月為1療程。 功能:活血化瘀、制酸導(dǎo)滯、緩急止痛。 主治:胃及十二指腸潰瘍。 附記:引自《集驗中成藥》。屢用效佳。一般服藥1~3個療程即可痊愈或見效。 2、白芍功勞丸 組成:白芍30~50克,延胡索20克,十大功勞葉15克,五靈脂15克,白及30克,乳香10克,沒藥10克,生甘草10克。 制法:水丸。上藥共研細末,過篩,和勻,水泛為丸,如梧桐子大,貯瓶備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6~9克,每日服3次,溫開水送服。1個月為1療程。 加減:若胃酸偏低者,加烏藥15克;若胃酸偏高者,加烏賊骨15克。 功能:活血化瘀、緩急止痛。 主治:胃及十二指腸潰瘍。 附記:引自《集驗中成藥》。臨床屢用,療效頗佳,治愈率達89%以上。 3、益腎愈瘍丸 組成:川杜仲10克,黑升麻5克,生地炭18克,川續(xù)斷10克,黑芥穗5克,熟地炭18克,二仙膠15克,淡蓯蓉15克,山萸肉12克,杭白芍10克,當歸身10克,炙黃芪18克,炒枳殼6克,薄白術(shù)6克,炙甘草10克。 制法:蜜丸。上藥共研細末,過篩,和勻,煉蜜為丸,每丸重10克,分裝備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1丸,每日早、晚各服1次,溫開水送服。 功能:補腎益肝、益氣補中。 主治: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肝腎兩虛型。 附記:引自祝諶予《施今墨臨床經(jīng)驗集》。屢用皆驗。 注:上述藥方僅供參考,治療請咨詢專業(yè)醫(yī)師 |
|
|
來自: 仁和堂老軍醫(yī) > 《胃十二指腸潰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