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上海南京東路口,屹立著兩幢氣勢磅礴的大樓,這就是擁有悠久歷史的上海和平飯店。 和平飯店北樓建于1929年,原名華懋飯店,屬芝加哥學派哥特式建筑。外墻采用花崗巖石塊砌成,由旋轉廳門而入,大堂地面用乳白色意大利大理石鋪成,頂端古銅鏤花吊燈,豪華典雅,有“遠東第一樓”的美譽。和平飯店南樓,原為匯中飯店,1908年建成,文藝復興建筑風格。 飯店落成以后,名噪上海,以豪華著稱,接待過金融界,商貿界和各國社會名流,包括魯迅、宋慶齡、卓別林、蕭伯納等等。解放后,飯店于1956年重新開業(yè),起名和平飯店。 近年來,和平飯店對客房、餐廳等進行了更新改造,煥然一新,而建筑風格仍保持了當年的面貌,使下榻于此的賓客仿佛置身于時間隧道,在現(xiàn)代與傳統(tǒng)、新潮與復古的融合、交錯中浮想萬千。
在陜西南路路口,有一座兼具北歐風情與海派文化的華麗建筑,這就是馬勒別墅。
馬勒別墅的歷史由來,要追溯到20世紀20年代初。英籍猶太人馬勒于1919年來到上海,靠賭馬逐步成為富商,時任上海跑馬廳大班。1927年,在馬勒女兒的設計下,耗時九年時間,建造了斯堪的納維亞風格的三層建筑,并于1936年最終落成。1941年,為躲避戰(zhàn)亂,馬勒攜同家人離開上海,留下了帶不走的夢幻城堡。
如今的馬勒別墅占地2411平,已成為一家精品酒店。主體樓屋頂設計采用挪威建筑風格,主樓外墻用泰山面磚鑲嵌,頂部聳立著兩個高低不一的四坡頂。
別墅的正門不是很大,走進去便可看到這個色彩斑斕的童話城堡,挪威式的尖塔、哥特式的尖頂、中國式的琉璃瓦、老虎窗、泰山面磚、彩色花磚等元素處處可見。
武康路是“中國歷史文化名街”,在這條路上有很多著名的歷史建筑,最有名的莫過于多次出現(xiàn)在電影、明信片和網(wǎng)紅街拍中的武康大樓。如今,它儼然已成為上海的代表性地標之一。
建于1924年的武康大樓,采用八層鋼筋混凝土結構,是上海最早一批現(xiàn)代化高層公寓,舊稱東美特公寓,又稱諾曼底公寓,是著名建筑師鄔達克的早期作品。作為一棟典型的法國文藝復興風格建筑,武康大樓的外立面繼承了巴黎“水刷石”的風貌,同時也采用了浪漫主義風格的紅磚,整體宛如一座巨輪。
與一般歷史建筑不同,武康大樓自建成以來,底層就規(guī)劃為商業(yè)空間。新中國成立后,更有一批知名國營商戶入住,居民日常購物大都在樓下解決。近年來,人們的歷史風貌保護意識加強,武康大樓的配套商業(yè)也開始了新一輪轉型。
年近百歲的武康大樓,至今依然美不勝收,吸引了漫步、攝影、藝術創(chuàng)作等各類人群前來打卡、留念。
位于上海蘇州河畔的上海郵政總局,始建于1924年,是一座保護相對完整的百年建筑,也是我國目前仍在使用的最為古老的郵政大樓。
英國古典建筑風格的主樓和羅馬式大型科林斯高大立柱、巴洛克式鐘樓融合于一體,獨特的建筑和外灘建筑群遙相呼應。高大的鐘樓鑲嵌有大鐘,兩邊為火炬臺雕塑。鐘樓之上建有塔樓,頂端為旗桿,兩旁是希臘人物雕塑群像,十分古典美麗。
上海郵政總局大樓不只有著雄偉壯觀的外形建筑,而且還有“遠東第一大廳”的美譽,里面的裝潢豪華大氣。
有機會可以去里面的上海郵政博物館轉轉,館內完整展示了從海關郵政,大清郵政,中華郵政,到人民郵政,各時期郵政事業(yè)在中國發(fā)展的歷程。這座連接著上海過去與未來的歐式建筑里,記載著中國郵政業(yè)務的新生、發(fā)展與飛躍。
去年《八佰》如火如荼地熱映時,也帶火了四行倉庫舊址。許多人被電影中戰(zhàn)士的熱血和勇氣所感動,紛紛來到這里感受那些不被歷史遺忘的瞬間。
四行倉庫是一座位于上海靜安區(qū)南部的倉庫建筑。原是大陸銀行和北四行聯(lián)合倉庫,淞滬會戰(zhàn)時期,這里曾駐扎452名國民革命軍將士英勇抵抗日軍的進攻。1985年9月3日,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員會正式將其命名為“八百壯士四行倉庫抗日紀念地”??箲?zhàn)紀念館大門入口處保留了原四行倉庫的鐵門,斑斑銹跡。
在四行倉庫的紀念廣場,游客會看到四行倉庫的一面布滿彈孔留下痕跡的墻,8個炮彈孔、430個大小槍彈孔如今亦清晰可見。這是曾經(jīng)歷史留下的印記,觸目驚心??梢韵胂螅@里曾經(jīng)發(fā)生多么壯烈的激戰(zhàn)。為了守護國土,那些不惜拼上自己寶貴生命的戰(zhàn)士就在這里戰(zhàn)斗。許多游客紛紛在這里駐足,悄悄地擺上一捧花束。
四行倉庫承載著上海悲壯的抗戰(zhàn)記憶。歷史的長河緩緩流淌,子彈呼嘯而過的年代與如今的時代天差地別,但不變的永遠是人們對于和平的向往與期盼。
2021年是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上海,一個中國近代歷史的重要現(xiàn)場,一座有著光榮革命傳統(tǒng)的城市。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紀念館,簡稱中共一大會址,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誕生地。
1921年,中共一大代表在18平方米的房間內醞釀了“開天辟地的大事變”,中國革命的面貌由此改變。
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外墻青紅磚交錯, 莊嚴的拱形石雕門和歲月洗禮的紅色磚瓦,呈現(xiàn)典型石庫門式樣。中共一大會址是最引人注目的紅色地標,對發(fā)掘中國共產(chǎn)黨的文化基因、精神靈魂和歷史根脈,闡釋建黨精神的意義十分重大。
2020年11月17日起,中共一大會址及原展廳暫停對外開放實施修繕改造。目前,修繕工作正緊鑼密鼓進行,清水墻、屋頂瓦片、門楣雕花等都將在“修舊如舊”原則下重新復原,讓百年石庫門老建筑以新面貌迎接建黨百年,今年讓我們一同期待。
在熱鬧繁華的徐家匯商圈一角,有一座白色小樓,這就是徐家匯藏書樓。它創(chuàng)辦于1847年,是上海最早的近代圖書館。這里也是我國西學東漸和東學西傳的重要場所和縮影。
現(xiàn)徐家匯藏書樓重修于1896年,為南北交錯的兩幢建筑。南樓,原耶穌會住院,又稱神父樓,曾于1931年進行過較大的改建,二樓大廳內保存著兩件19世紀中葉浮雕立像。北樓,即大書房,建于1897年,建筑風格為中西合璧,為上、下兩層雙坡頂,磚木混合結構。
徐家匯藏書樓以眾多珍貴歷史文獻編織起四百年來“東學西傳”與“西學東漸”的歷史脈絡,形成以西方漢學、歷史、宗教、地理、藝術、哲學、科學為特色的中外文獻館藏,涉及英、法、德、西班牙、葡萄牙、荷蘭、意大利、丹麥、希臘、拉丁文等近20種語言。
在歷經(jīng)為期近7個月的最新一次修繕后,徐家匯藏書樓攜重磅新展宣告回歸。新展名稱是《歷史的底稿——十七世紀以來中外報刊珍藏展》,旨在回望印刷文明,追溯傳媒的演進,向新聞先賢脫帽致敬。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前去看一看。
![]() 偶爾避開熱鬧的街景, 走出喧鬧的人群, 來看看這些有著悠久歷史的老建筑們, 感受藏在上海深處的豐富底蘊, 感受那些永不過去的絕代風華。 ![]() ![]() 你對哪個歷史建筑最感興趣? 來源:上海有腔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