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許云輝 “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北宋,被貶任密州太守的蘇軾在《江城子.密州出獵》中,豪氣干云地自喻西漢云中太守魏尚,渴盼朝廷派出馮唐這樣剛直秉正的賢臣來重新起用自己,忠君愛國之心躍然紙上。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碧瞥酰淮觳磐醪诿鳌峨蹰w序》中這個對偶句,以兩個西漢名人之事慨嘆時運不濟與命途多舛。 史上真正輕易老去的馮唐究竟有何才干,能令兩代文豪心馳神往扼腕嘆息? (一)原地踏步 漢文帝初年,匈奴大舉進犯,殺死北地都尉孫卬。云中郡(今內(nèi)蒙古呼和浩特市西南)太守魏尚奮勇抗敵,卻因上報的殺敵數(shù)目與實際數(shù)字相差六人而遭削職查辦。匈奴由此氣焰愈發(fā)囂張,肆無忌憚襲擾大漢邊境,成為漢文帝揮之不去的噩夢。 一日,漢文帝祭祀歸來,乘步輦回宮,忽然瞥見路旁腰圓膀大的侍衛(wèi)中,有個軍官裝束的白發(fā)老頭,頓生惻隱之心,下輦與他親切交談:“老人家,這么大歲數(shù),為何還在此做個小軍官?您家在哪?” 老頭急忙施禮:“回稟陛下,臣乃馮唐。先祖為戰(zhàn)國時趙國人,臣父于秦時移居代地(今山西代縣),圣朝建立后,舉家遷至安陵(今河北省吳橋縣一帶)。臣年輕時因孝行聞名當?shù)?,被舉薦為中郎署長(皇宮侍衛(wèi)隨從頭目),不升不降原地踏步已經(jīng)數(shù)十年了!” 漢文帝若有所思:“代地?我在代地為王時,曾有人多次向我講述趙將李齊的英勇事跡:此人曾追隨項羽參加巨鹿之戰(zhàn),大敗秦軍。他的英勇事跡,時常讓我心馳神往。老人家聽說過此人嗎?” 馮唐對漢文帝如此推崇的英雄不屑一顧:“李齊作為戰(zhàn)將,比廉頗、李牧這樣的趙國名將差遠了!臣祖父曾是趙國高級軍官,與李牧是好友;臣父親曾出任代地國相,和李齊是故交。因此,臣對李齊了若指掌,故而說他比不上廉頗和李牧?!?/p> 漢文帝聽說廉頗和李牧才干遠超李齊,感慨萬千,拍著大腿道:“可惜啊!我朝偏偏缺少廉頗和李牧這般良將!如果有他們這樣的國家棟梁,我又何須擔心匈奴騷擾!” 馮唐眼珠子一陣亂轉(zhuǎn)后,兜頭潑了他一瓢冷水:“陛下息怒,臣以為,即便廉頗和李牧重生再世,陛下也不會重用他們!” 漢文帝一聽:這不指桑罵槐說自己是昏君嘛!于是“怒,起入禁中”,丟下白發(fā)蒼蒼的馮唐在風中原地踏步。馮唐目視漢文帝遠去的身影,嘴角露出意味深長的微笑。 (二)忠言直諫 漢文帝畢竟是“有仁智通明之德”的明君,怒沖沖拂袖回后宮后生了半日悶氣后,總覺得馮唐話里有話,于是令馮唐覲見。 馮唐以欲擒故縱之計氣走漢文帝后,料定漢文帝必然會召其詢問緣由,早已擬好腹稿。 漢文帝責備他:“老人家,您為何當眾羞辱我?難道不能私下說那番話?” 馮唐裝傻:“陛下,臣是粗鄙之人,說話不知忌諱!” 漢文帝問:“您為何說即便廉頗李牧再世,我也不會重用他們?? 馮唐答:“臣才疏學淺,但也聽說過,古代君王派遣大將時,會跪地推著車轂囑咐大將:國都內(nèi)的事情我決斷,國都外的一切軍務(wù),由將軍全權(quán)處理。軍中立功、封爵、獎賞諸事,全由將軍在外決定,回京后奏報朝廷備案即可!也就是說,朝廷應該賦予大將在外決斷的絕對權(quán)力!” 見漢文帝若有所思,馮唐繼續(xù)侃侃而談:“臣曾聽祖父說,軍中賞賜均由將軍在外決定,朝廷不予干預。朝廷對將軍的要求,就是必須戰(zhàn)勝。所以,李牧率部保衛(wèi)趙國邊境期間,就曾把征收到的稅金全部用來犒賞部下。因為少了羈絆,李牧才能充分發(fā)揮才智,派遣精選兵車一千三百輛,善于騎射的士兵一萬三千人,加上能征慣戰(zhàn)的十萬士兵,創(chuàng)造'北逐單于,破東胡,滅澹林,西抑強秦,南支韓、魏’的奇跡,使得趙國幾乎在東方諸侯中稱霸一方。可惜,趙王遷繼位后,聽信奸臣郭開讒言'而誅李牧,令顏聚代之,是以為秦所滅。’可見,君王切勿輕信讒言,做出親痛仇快之事??!” 漢文帝頻頻頷首,馮唐趁勢話鋒一轉(zhuǎn):“聽說云州郡原太守魏尚,仿效趙國名將做法,把在軍市上收取的稅金全部犒賞士兵,還捐出自己的錢財,五日殺一次牛來宴請賓客、軍吏及親近左右,使得將士們眾志成城,勠力同心抗擊匈奴。魏尚竭盡忠誠殺敵報國,唯一的過錯只是錯報多殺敵六人之罪。陛下因此龍顏大怒,把魏尚逮捕下獄且褫奪爵位并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因此,臣斗膽猜測,陛下即便得到廉頗與李牧這類名將,依然不可能委以重任!” 漢文帝如夢初醒,當日便“令(馮)唐持節(jié)赦魏尚”,詔令魏尚官復原職再任云中郡太守。馮唐由此進入漢文帝視野,出任特意為其設(shè)置的車騎都尉一職,成為主管“中尉(主管京畿治安并可指揮禁衛(wèi)軍部隊的高級軍官)及郡國車士(車戰(zhàn)之士)”的高官。 (三)命途多舛 馮唐在車騎都尉這個表面燦爛實則無聊的光榮崗位上,心安理得原地踏步長達十年之久。熬死漢文帝后,迎來漢景帝即位。漢景帝善待先朝舊臣,任命風燭殘年的馮唐擔任楚國相國。 楚王劉戊追隨吳王劉濞參與“七國之亂”,戰(zhàn)敗自殺后,馮唐“爺爺坐牢——被孫子牽連”,被免去楚相職位,在家閉門思過。 漢景帝被馮唐熬死后,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即位,為振興大漢四處“求賢良”。有人向他舉薦老臣馮唐??上?,馮唐已是“時年九十余,不能為官”的風前燭瓦上霜。漢武帝惋惜之余,任用馮唐的兒子馮遂為郎官以彌補缺憾。 (四)馮唐易老 網(wǎng)上還流傳一個不見出處的段子,很像是漢文帝初見馮唐的翻版:三朝元老馮唐自漢文帝起便原地踏步數(shù)十年,擔任小小的郎中署。一天,漢武帝乘轎經(jīng)郎署時見站崗的是個須發(fā)全白的老朽,便問老家伙為何還是個小郎官。馮唐老淚縱橫發(fā)牢騷:“臣在漢文帝時便是郎署,可嘆懷才不遇??!漢文帝名如其人,偃武修文,而臣好武,故不得重用;漢景帝好美,臣又長得歪瓜裂棗正好撞槍口上;陛下您文武兼修、不論美丑,卻偏偏喜歡重用少年郎。臣九十多歲的人,自然不入陛下法眼!”漢武帝很是感動,很快提拔使用馮唐。 這個段子破綻百出,明眼人都能看出其純屬杜撰。但是,馮唐因年紀太大未能受到重用的悲慘遭遇,為后代文人騷客們提供了抨擊現(xiàn)實的炮彈。很多人為其鳴冤叫屈,無非是借此抒發(fā)自己懷才不遇蹉跎歲月的苦悶與悲憤。這本無可厚非,但隨著歲月流逝,馮唐的才華被無限放大。 首先神話馮唐者,就是司馬遷。司馬遷在《馮唐傳》中直言不諱告訴讀者,他與馮唐之子馮遂是好友:“遂字王孫,亦奇士,與余善?!币虼耍趥饔浗Y(jié)尾處高歌“馮公之論將率,有味哉!有味哉!”歌頌他馮唐雖與魏尚素昧平生,卻能俠肝義膽為其伸冤,簡直可以載入史冊。 西晉文學家左思,以名作《三都賦》造成“洛陽紙貴”局面。當時盛行的門閥制度,堵死了寒門出身的左思的上升通道。左思才高八斗卻是個結(jié)巴且面貌丑陋,聽說潘安乘車出門被婦女們圍觀扔水果,也不自量力乘車招搖過市,被婦女們唾了滿身唾沫,“委頓而歸”。因此,他借馮唐的經(jīng)歷為自己鳴冤叫屈:“馮公豈不偉,白首不見招(召)!” 北宋狀元宰相呂蒙正擔任太子太傅時,在為勸誡太子(宋真宗)創(chuàng)作的《破窯賦》中也借馮唐自喻:“馮唐有乘龍之才,一生不遇?!?/p> 綜上所述,馮唐雖是古代難得的長壽之人,但其功勞僅有勸諫漢文帝讓魏尚官復原職一事拿得出手。除此外,他文不能安邦,不見文章傳世。武不能定國,從未沙場建功,只能在皇宮衛(wèi)隊中當個小頭目,純屬“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倍笫缹⑺胃咭暈榕c李廣同樣懷才不遇命途多舛的典型人物,無非是抒發(fā)自己同病相憐的感情而已。 馮唐如有治國安邦之才,護衛(wèi)皇宮數(shù)十年,有的是機會向漢文帝進言機會;同理,李白果真有治國理政之能,在長安兩年多時間里,向唐玄宗展示才華更是近水樓臺先得月(當然,李白文才毋庸置疑)??上?,馮唐好歹還憑仗義執(zhí)言得以脫穎而出,李白卻只混得個“賜金放還”下場。 馮唐易老,說明他兩腹空空錯失良機,而蹉跎光陰的原因,又在于他沒有準備!機會,永遠屬于有準備的人!但是,對于沒有才華之人,再多的機會也白搭!所以,與其怨天尤人恨天怨地,莫如退而結(jié)網(wǎng)充實自身! 【作者簡介】許云輝,男,1984年畢業(yè)于云南師范大學中文系,現(xiàn)為云南省保山一中教育集團高級講師。曾出版專著兩部,在省級以上文學刊物發(fā)表文章六十余萬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