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創(chuàng) 水姐 秦朔朋友圈 · 這是第3881篇原創(chuàng)首發(fā)文章 字數 2k+ · · 水姐 | 文 關注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 · 今天是世界讀書日,筆者每周六例行的文章就提前了哦,因為剛好要談談蘇東坡及其朋友、相關人物的讀書方法。 首先談談蘇東坡是怎么讀書的吧。他的最大特點是,喜歡背書又抄書,像極了活體印刷機。這樣,他就像一個不斷輸入更新的數據庫系統(tǒng),等到他要寫各種策論、散文、詩詞等等文體時,就能瞬間搜尋自己的腦庫,引用各種案例、典故、歷史,永遠不會豪無頭緒。 其實,喜歡抄書的讀書人還挺多的,比如明代學者張溥,他抄完讀,讀完焚,這樣重復十幾遍,就能達到像把銘文刻在青銅器上般永不消逝、忘卻的效果。他還給自己的書齋取名“七焚齋”。此外,顧炎武也喜歡抄書。 回到東坡,他還創(chuàng)造了一種讀書方法,那就是,讀一本好書,每次只帶著一個目標去讀,或只就一個方面的問題去探求、研究。這個方法,被他記錄在《又答王庠書》中(王庠是他的侄女婿)——“少年為學者,每一書,皆作數過盡之。書富如入海,百貨皆有之,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并取,但得其所欲求者爾。故愿學者,每次作一意求之”。 《孫子兵法·虛實篇》提到:“故形人而我無形,則我專而敵分。我專為一,敵分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如果十面受敵,應該化整為零,各個擊破。比如,東坡讀《漢書》,第一遍學習“治世之道”,第二遍學習“用兵之法”,第三遍研究人物和官制,總之,每一遍都有不一樣的目標。 他不光是對讀書如此,對于認識事物,也總是要不斷地隨著時間、心境和修習程度去反復體會,比如寫廬山,他就寫過三次,第一首詩是“芒鞋青竹杖,自掛百錢游。可怪深山里,人人識故侯?!钡诙自娛恰白晕魬浨鍑L,初游杳靄間。如今不是夢,真?zhèn)€是廬山?!钡谌自娛恰皺M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弊詈笠皇撞抛钭罱浀?,長久流傳。 好書應該百看不厭,每次都有新的體會。定好某個主題、某個角度去閱讀,這種讀法,就像在為寫論文而收集材料一樣。其實,“研究式寫作”才是最好的“讀書促進法”。借著某個主題性人物或關鍵詞,瘋狂閱讀這個領域相關的文章。比如,我這個階段寫蘇東坡,就已經讀了十幾本書和一百多篇論文了。 古代的經典書籍比較多,可以這樣數遍閱讀;現代的經典好書不多,對于普通書而言,也可以帶著一個視角去翻看,這樣便于集中精力吸收某方面的營養(yǎng)為我所用。 東坡閱讀的范圍很廣很駁雜,有一次他在一個道觀看了很多道家書籍,很是興奮,想要全部讀完,還寫信給弟弟蘇轍,想著弟弟會很羨慕他,遇到這么多好書。不過蘇轍竟然不以為然,他的學習方法跟東坡顯然不同,他不喜歡太龐雜,他只喜歡讀經典,曾寫詩道:“道書世多有,吾讀老與莊。老莊已云多,何況其駢傍。所讀嗟甚少,所得半已強。有言至無言,既得旋自忘。譬如飲醇酒,已醉安用漿?!?/p> 每個人的個性特質不一樣,可以借鑒別人的,但更重要的是形成自己獨特的適合自己的方法,善于總結自己的經驗,自己信仰自己的,自己投資自己的,自己積累和升華自己的,但也要理解和借鑒別人的。 他倆的父親蘇洵在讀書方面更奇葩,更具個性,這個老爸27歲才開始認真讀書,不過最后也沒有考中進士。他開始要做鳳凰涅槃般的事情了——一把火把以前寫的幾百篇文章燒了,從頭再讀書,并且六年多不動筆,發(fā)誓讀書不成熟絕不寫任何文章。所謂“乃悉焚所為文,閉戶益讀書”,終于后來可以做到“我手寫我心”“言必中當世之過”,歐陽修也極度贊賞他的《權書》等文。 每個人都在展現自己的個性,提供后世借鑒的方法。比如東坡喜愛的陶淵明,“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辈焕в谖铮换笥谇?,瀟瀟灑灑地讀個書,領會個美妙,人生也無憾。 東坡曾贊譽諸葛亮:“密如神鬼,疾如風雷。進不可當,退不可追。晝不可攻,夜不可襲。多不可敵,少不可欺。前后應會,左右指揮。移五行之性,變四時之令。人也?神也?仙也?吾不知之,真臥龍也!” 而諸葛亮是怎么讀書的呢?他簡直是太從容了,正常作息,從來不強調勤奮苦讀,就是“美晨夜從容,常抱膝長嘯”。這真是“別人家的孩子”,天生智者,一顆平常心、閑適之心,高高凌駕于人家的緊張焦慮、熬夜苦修之上,真是賽神仙。 再談一個人,東坡的伯樂歐陽修。他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嚴謹的、絕對自律的讀書人,他曾經選擇了《孝經》《論語》等十部書,然后數了數字數,哦,45萬字,規(guī)定自己每天讀300字,用三年半時間全部讀完;每天背150字,這樣七年時間可以全部背熟。他的閱讀名言是——“雖書卷浩繁,第能加日積之功,何患不至。” 每天做功課的方法,也值得碎片化時代的我們借鑒!其實碎片化時間閱讀沒有什么不好,黃庭堅在《答蘇邁書》中寫過“讀書光陰,亦取諸鞍乘之間耳?!保ㄗx書時間,也是從騎馬乘車(出行)的時間中抽取的罷了。)只是碎片化的內容不好,形不成堅固的知識體系。無論大人孩子,一定要每天試著練習同一件事,形成肌肉記憶,持續(xù)加固某個領域的認知和體會。 在精神氣質上,與蘇東坡最像的人該是王陽明,很多喜歡蘇東坡的人也喜歡王陽明,王陽明被貶龍場,把自己關在石棺中,最終悟道成圣,形成心學體系。這經歷跟東坡被貶黃州,獲得了自己的生活哲學和獨特文風一樣。王陽明的讀書方法是,背誦經典,以無心之心讀書。經典的作用在于日常接觸中,潛移默化自己的性情,其目標是中正平和。而讀書不要刻意追求速度和數量,心中不要有所牽絆,因為一有束縛,內心的真正體悟就會有所走偏。 曾國藩與東坡的聯系也是那座石鐘山。曾國藩在《讀書錄》中寫道:“上鐘巖與下鐘巖,其下皆有洞,可容數百人,深不可窮,形如覆鐘。……乃知鐘山以形言之,非以聲言之。酈氏、蘇氏所言。皆非事實也?!痹X得,東坡說的石鐘山的命名由來也不準確。 好的讀書人,都不迷信權威,甚至不相信別人的實踐經驗,只相信自己的生命體會和實踐。曾也是個讀書狂人。他是怎么讀書的呢?他的特點就是專注,一本書沒看完絕對不讀下一本。還有就是念二十三史,每天圈點十頁。他每天讀書,還必須記錄心得。有時候,讀和寫真的是一體的,都是個習慣罷了。有寫作習慣的人一定會勤讀書。勤讀書的人,最終也一定會想要落筆。 祝大家讀書快樂! |
|
|
來自: 新用戶61391524 > 《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