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清寒熱巧化瘀》 瘀:中醫(yī)認為:一是血液運行的速度減慢了,叫血瘀;二是血液停滯在某個地方、血管里頭,這也叫血瘀;三是血管破裂了血液溢到或者滲透到組織當中,這也叫血瘀,也叫離經之血。 血瘀也分寒熱: 熱盛血瘀:就是體質熱引起的瘀血。 寒凝血瘀:寒不能推動血液運行造成的瘀血。 紅花是大家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和常用的活血化瘀藥,可是一位患有心血管疾病的65歲患者,日常生活中就常常用紅花泡水來自我調理,結果病情不但沒有得到緩解,反而更加嚴重了!這到底怎么回事,常見的活血藥應該怎么用才對? 病例:一位65歲女性,有高血壓160/100,伴有眼底病變,想著自己可能有血瘀的問題,于是自己開始用紅花泡水喝,沒想到使用后,高血壓波動更大,高壓到達180、190,視物不清也越來越嚴重,還出現(xiàn)心煩失眠!到底怎么回事呢?病例中的患者同時不僅有血壓高,而且又脾氣急、口苦口干、喜冷飲大便不爽,是干陰不足、肝陽上亢、肝火上逆,火熱和瘀血結合的熱瘀。自用紅花活血化瘀,病情加重。 專家提示:血瘀根據(jù)其不同的形成原因,也是有寒熱之分的,這位患者的癥狀加重正因是為沒有分清血瘀寒熱的緣故。 紅花:性偏溫,活血化瘀,適應于寒瘀人群。 熱瘀的治療需要清熱涼血,在這個基礎上在化瘀, 上述病例:既沒有清熱也沒有涼血,直接化瘀,而且還用了溫性的化瘀藥。病情就不會出現(xiàn)好轉。 熱盛血瘀: 《傷寒論》就有熱盛血瘀的論述,從兩方面論述:一是外感病;二是體內內傷的內科疾病。 外感?。?/strong>溫熱之邪侵襲人體以后,傷了人的臟腑經絡,破壞血液的穩(wěn)定性,就會造成熱瘀,比如傳染病。 體質因素:平常肝腎陰虛、肝陰不足、肝陽上亢、肝火上逆、心煩、燥擾,體內自己生的火,一個是陰分不足;一個是情志不遂,思慮過度,情志在波動當中,過度的怒、過度的悲,中醫(yī)叫五志過極,五志過極的后果就是化火,它會化火,這也是火熱內行。內火就要燒灼,和血液相結合也會造成熱瘀,所以熱瘀現(xiàn)在也越來越多。有瘀血的人:白天精神狀態(tài)還可以,晚上煩、熱、燥就不舒服,兩顴骨發(fā)紅,因為有熱,所以面紅耳赤。傳染病中也可以皮膚發(fā)紅、或瘀斑、或出疹子,或者是慢性病中,皮膚有很多紅絲,有的臉上有斑或者舌 頭上有斑,這是瘀血久了以后會出現(xiàn)皮膚的粗糙、干屑。瘀滯在哪兒,哪兒就會疼痛。熱瘀的人熱痛,而且是晚上重,白天輕。血熱干擾了心神,失眠多夢等。這些都是熱瘀的表現(xiàn)。 熱瘀的典型表現(xiàn) 推薦調理熱瘀的經方《犀角地黃湯》 犀角、赤芍、丹皮、生地 犀角:清熱涼血非常好,清心開竅,現(xiàn)在已不用了,換成地骨皮、紫草、玄參增加療效,代替犀角,也可用水牛角。 赤芍:涼血、活血、通經,治療一切血瘀,偏涼。 丹皮:清熱、涼血、活血,血熱的出血也有作用。 生地:清熱、涼血、止血,是清血熱最主要的藥物。 丹皮10克、郁金10克、凌霄花3~5克。煮水代茶飲。 郁金:性涼苦寒、清熱涼血、疏通活血、使之開朗、行氣開郁、解心中煩悶,用于黃疸病、膽結石、膽囊炎、行氣疏肝、清熱利膽、祛瘀。 凌霄花:(就是紫薇花)行氣清熱、涼血化瘀、利氣行血、胸脅脹滿、月經疼痛不暢。 【提示】先煮丹皮、郁金3~5分鐘,再加凌霄花1~2分鐘消消毒即可代茶飲。 寒瘀的典型表現(xiàn) 寒凝血瘀:溫通活血 血液溫則行,寒則凝,寒邪侵襲人體后,會使血管痙攣,影響血運,使血液停留在某個地方造成血瘀。第一是畏寒怕冷;第二是疼痛。 寒凝血瘀推薦【溫通活血飲】 紅花:性溫,溫經活血。 月菊花:性溫偏溫。甘溫通利、理氣、活血、通經、治療氣滯血瘀、經血不通、經脈不暢。 生姜:辛散開胃、疏通解表。虛寒比較明顯的可多加1~2片,甚至可以換成干姜,虛寒不明顯的可,不喜歡姜味的可以少放。 心腦血管疾病除了活血化瘀——還應重視溫振心陽 專家特別強調,對于很多老年心臟病患者來說,活血化瘀固然重要,但是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致病因素,往往被大家所忽略,導致嚴重后果。這個被忽略的致病原因就是心陽不振,老年人容易心腎陽虛,也不能推動血液運行,造成血液循環(huán)減慢,停滯后就會導致血瘀。陽虛的人肯定會造成血液循行的減緩、停滯,會造成瘀血。 提醒:活血藥雖好,但也有兩個副作用:第一它可以燥血,特別是猛烈的活血藥,它會口干舌燥,傷津液,傷血;第二是活血藥耗氣、耗氣耗血。活血藥不能隨便吃,也不能多吃。
心陽不振的癥狀
心陽不振:肯定冠心病,心氣不足,濁阻填塞,心悸心慌、心律不齊、胸悶、舌質肯定是淡的、肯定是有津液的、氺滑的、薄白的這種情況。 家用推薦【紅參溫心飲】
紅景天3-6克、西洋參3-6克(或太子參6-10克)、干姜3片
紅景天:益氣活血、通脈平喘,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還具有增強血氧飽和度的作用,抗缺氧、抗疲勞、耐寒冷、溫振心陽、補益心氣。 西洋參和太子參都可以補心氣,而且不燥、不上火,黨參吃多了會上火。 干姜溫中回陽。溫里、散寒,用量可根據(jù)虛寒的程度選1~5片。 (主講:中國中醫(yī)科學院西苑醫(yī)院綜合內科:于振宣。養(yǎng)生堂2021·3·12) 編輯:張學強。如有不妥之處,依養(yǎng)生堂所講為準。 |
|
|
來自: 幽默的數(shù)據(jù)線 > 《中醫(yī)藥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