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解《論語》 “一知半解”的“半解”。 作者解一半,讀者解一半;現(xiàn)在解一半,將來解一半。 泰伯第八 8.11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余不足觀也已?!?/span> “周公”指周公旦。 孔子說,即使有周公那樣的才華與美德,如果有驕奢和吝嗇的毛病,優(yōu)點再多,也看不上眼。 7.36 子曰:“奢則不孫(遜),儉則固。與其不孫(遜)也,寧固?!?/span> “儉”跟“吝”是不同的,儉有不足,但吝本身就是缺陷。 8.12 子曰:“三年學,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周禮》有“三年大比”之說,每三年,要大考一次,選賢舉能。 “谷”是傣祿。古代工資是按小米計算,叫祿米?!爸鴷紴榈玖褐\”,“稻梁”就是“谷”,泛指糧食。 孔子說:“學習要踏實,只管耕耘,不問收獲。踏實學三年,不考慮生計和出路,這是很難得的?!?/span> 學習就是學習,學習本身就是好學者的目的,除此之外,無其它目的。學習,學就是了,不講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 8.13 子曰:“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而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 “篤信好學”就是堅定信念并努力學習;“守死善道”就是用生命守衛(wèi)“善道”。“善”是對“道”的形容,最好的“道”。 “危邦不入”就是不去有危險的邦國;“亂邦不居”就是說如果自己的國家已經亂了,那就躲藏起來,而不再拋頭露臉?!熬印笔蔷訌R堂之高的“居”。 “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是說“天下走正道,在正常的軌道上發(fā)展,那么我就出來做事,兼濟天下;天下不走正道,偏離了正常軌道,那我還是歸隱吧,獨善己身?!?/span> 古時候重農抑商,商人是很沒地位的,所以“富且貴”指的是做官??鬃邮遣环磳ψ龉俚模P鍵是什么情況下該出來做官。邦有道,就應該出來做官,不出來是可恥的;邦無道,就應該躲在家里,出來為虎作倀是可恥的。 8.14 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span> “謀政”的前提是要有位子。只要我坐到了那個位子,說我行我就行不行也行。位子就等于能力,位子高就等于能力高,不服?不服你來坐?!這是“在其位,謀其政”。在其位如果不謀就是不作為,在其位如果不謀就怕過期作廢。 反之,沒有位子,就不要操那個心了。操著操著就怕自己進入狀態(tài),對領導指手劃腳,領導做得這這那那你都看不上。那好,要不你來當這個領導?招人煩,招人忌。自己也煩,心難平,何苦來著。 沒有那個位子,相關信息你就掌握不了,問題看得就不準,分析得就不到位。干的干看的看,看的給干的提意見。提意見容易,真換你來,未必比人家做得好。 8.15 子曰:“師摯之始,《關雎》之亂,洋洋乎盈耳哉!” 這是講孔子聽師摯演奏音樂時的感受。 “師摯之始”,是由師摯開始演奏。師摯,師是他的官氏,摯是他的名。師,古代樂官之長。 “《關雎》之亂”,是演奏《關雎》作結束。 古代,樂凡四節(jié)。“始”是第一節(jié),即樂曲的開始。“亂”是第四節(jié),即樂曲的終結。 音樂的魅力在于,它會令聽者沉浸其中,無法自拔。過后很長時間,似乎還有樂聲縈繞于耳際。 8.16 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狂,狂妄;直,直率。狂妄但不直率,那就是假狂妄。真狂妄的人用得著?;ɑc子? 侗,tong,2聲,這里的意思是“幼稚、無知”。愿,謹慎,老實。無知還不懂得謹慎,那就是莽撞。無知者無畏,無畏者早死。 悾悾,kong,1聲,與“侗”類似,在這里作“無能”講。無能還不守信用,那就是德能兩虧。 “吾不知矣”,對這樣的人,我是不了解的。 8.17 子曰:“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學習,總會患得患失,瞻前顧后。 學海無涯,有那么多的知識,如果不抓緊時間學習新東西,就唯恐書到用時方恨少。 但是,如果學了不及時復習和鞏固,又怕把學到的東西給忘了。人的時間和精力總是有限的,顧得了前就顧不了后,總得在這之間找一個平衡才好。 所以學習嘛,讀書嘛,要靈活,不能拘泥。不能都泛讀,也不能都精讀,看、讀、研,要結合著來。 8.18 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與焉!” “巍巍乎”是形容崇高。 舜是虞君,禹是夏朝的第一個王。 舜,傳其稱號為有虞氏,媯[guī]姓姚氏,名重華,字都君,謚曰“舜”。因國名“虞”,故又稱虞舜。舜是顓頊的六世孫。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舜和禹坐擁天下,但是不以天下私相授予。也就是得位于禪讓,并通過禪讓傳位于賢能者。 顓頊(zhuān xū),姬姓,高陽氏,黃帝的孫子,昌意的兒子。上古部落聯(lián)盟首領,“五帝”之一,人文始祖之一。顓頊輔佐少昊有功,封地在高陽(今河南省商丘市柘城縣),故號高陽氏。少昊死后,打敗爭奪帝位的共工氏,成為部落聯(lián)盟首領,自號“高陽氏”。顓頊去世后,由黃帝曾孫帝嚳[kù]繼位。在流傳下來的神話傳說中,顓頊是主管北方的天帝。 8.19 子曰:“大哉堯之為君也!巍巍乎!唯天為大,唯堯則之,蕩蕩乎,民無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煥乎其有文章!” 上一章“巍巍乎”了舜和禹,這一章把堯單拎出來“巍巍乎”。 “大哉”是偉大,“巍巍乎”是崇高,“蕩蕩乎”是浩蕩,“煥乎”是光芒四射。 《書·堯典》:“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歷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薄拔ㄌ鞛榇?,唯堯則之”,天是老一,堯遵從天道。古代傳說,堯的美德主要是敬天。 “民無能名焉”,老百姓不知道用什么語言來稱頌他。堯的功績多么地崇高,堯制定的禮樂制度多么燦爛?!拔恼隆敝付Y樂制度。 8.20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亂臣十人。”孔子曰:“才難,不其然乎?唐虞之際,于斯為盛。有婦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謂至德也已矣。” “舜有臣五人”,即舜的五個主要大臣:禹(司工)、棄(后稷)、契[xiè](司徒)、皋陶[yáo](李)、伯益(虞)。 “予有亂臣十人”,“亂”古訓“治”,“亂臣”是能臣的意思。“十人”,文母(即文王正妃太姒)[也有人認為是武王之妃邑姜]、周公、召公、太公、畢公、榮公、大顛、閎夭、散宜生、南宮適(kuo,4聲)[此南宮適為西周初人,非孔子弟子南宮適]。 “才難,不其然乎?”人才難得,不是嗎?“唐虞之際”,是唐虞以下、以后。堯在位的時代叫唐,舜在位的時代叫虞?!坝谒篂槭ⅰ敝钢芪渫鯐r期,人才最多。但是多歸多,十個人里還有一個是女人,嚴格來講,其實只能算九個人。 夏人起于晉南和豫西,占有天下的三分之一;商人起于其東,核心區(qū)域在冀南、豫東,也占有天下的三分之一,崛起后,占有了夏的勢力范圍;周人起于其西,核心區(qū)域在陜西西部,也占有天下的三分之一,周人崛起后,先從陜西西部擴展到陜西中部,再奪取了夏的故地,等于以天下的三分之二包圍了商的核心地區(qū)域。 “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是說周取得了天下的三分之二,仍臣事殷王?!爸恋隆本褪堑赖赂呱械搅藰O點。 8.21 子曰:“禹,吾無間然矣。菲飲食而致孝乎鬼神,惡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宮室而盡乎乎溝洫。禹,吾無間然矣?!?/span> 間,縫隙,異議,雞蛋里面挑骨頭。 孔子認為,禹的作為,真是無可挑剔。 菲飲食,菲是薄的意思,指飲食非常簡單,粗茶淡飯。 惡,è,粗劣。溝洫[xù],田間的水渠。治水和劃分九州是大禹的主要事跡。 黻,fu,2聲,禮服。冕,miǎn,禮帽。古代大夫以上的人的帽子都叫冕,后來只有帝王的帽子才叫冕。 禹的美德主要是儉,從吃、穿、住、用等方面體現(xiàn)。他的飲食很簡單,好吃好喝都用來孝敬鬼神;他的穿戴也很差,但參加禮儀時的衣帽卻很華美;他住的房子很低矮,但他對興修水利盡心盡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