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敘性散文閱讀指導及答題技巧 一、文體知識積累 (一)基本概念: 何為散文?散文,是作者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摹社會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內涵、哲理,表達作者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悟的一種文體。描寫見聞、表達感悟,是就散文的內容而言;自由靈活,是就散文的形式而言。 散文分為如下幾種類型: 1、記敘性的散文——寫人敘事類。 所謂記敘性散文,就是通過記人、敘事來表達自己的感情、感受、感悟的散文。 1)寫人的散文:描寫人的某種精神面貌,通過他的言談舉止,為人處世來達到顯示性格的目的,進一步對要寫的這個人的行為品質進行評價,然后表明作者對某種精神的評價 ,對人的某種精神的評價,或贊美,或否定。 有的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 粗線條勾勒,偏重表現(xiàn)人物的基本氣質、性格與精神面貌,如魯迅《藤野先生》;有的從橫向角度,剪輯若干的精彩片段,表現(xiàn)人物的精神、性格和氣質,如楊振寧的《鄧稼先》;有的注重對人物生活片段的記敘,如魯迅的《阿長與山海經》;有的著重突出人物群像的描繪,如莫泊桑的《福樓拜家的星期天》…… 2)敘事的散文:記事的目的是寫人,寫人的目的是突出人的性格,寫人的性格的目的是展示人的精神,表明對這種精神面貌的態(tài)度,或贊美,或否定。 文中之“事”可以是一個有頭有尾的故事,如許地山的《落花生》;可以是幾個片段的剪輯,如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也可以是一個典型的細節(jié)化的生活片段,如朱自清的《背影》…… 2、描寫性的散文—— 寫景狀物類,即抒情性散文。 1)寫景類的散文(情景交融的、借景抒情 ):一般先作情緒上的鋪墊,暗示文眼——寫景狀物,突出特點——景物特點與人的心情相合,使人產生感情上的共鳴——回扣主題,表達作者的好惡、希望、追求。 2)狀物類的散文(托物言志的、以物喻人):寫景狀物,突出特點——景物的特點與人的性格的某一方面有相似點,從而使所寫對象具有了象征意義,即具備了人才有的精神面貌——進一步評價這種人類才具備的精神內容——突出主題,回扣中心,表達作者的好惡、希望、追求。 3、議論性的散文——哲理性散文(初中不作要求)。 (二)理解特點; 形散:1、取材自由:寫人,記事,繪景,狀物。神 聚:主題集中鮮明 2、常見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象征 襯托 對比 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 詠物寄情 寓理于事 融情于事 先抑后揚 以小見大 3、表達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為主把敘述、描寫、議論、抒情融為一爐。 4、線索:文章結構的紅線。根據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為線,以事為線;可以以人為線,以情為線;也可以以時間為線,以地點為線。寫景散文一般以游蹤或某一景物為線索。 5、散文的主題:歸根結底就是作者對自然、社會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會在文章內容中的主觀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義。 6、散文的語言: (1)質樸、自然(2)生動、形象(3)深刻、雋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