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煙雨艷陽天,山花發(fā)杜鵑。 人間四月天,鳥鳴花更幽。 又到了杜鵑花開、杜鵑鳥鳴叫的時節(jié)。 如果說,杜鵑鳥,是劃破時間的身影與清音。 那么,杜鵑花,是駐足空間的紅色與素雅。 我行春三月,山中百花開。 春三月,花朝節(jié)至,百花繁茂。人間熱熱鬧鬧,熙熙攘攘的都是花,看得人目不暇接。 這時候,杜鵑花獨守林間,從容地看著百花斗艷,一點兒不著急。 清明前,春日花事過半,桃花、梨花、櫻桃花早已凋零多日,花落葉始開,樹上掛上一層新綠,杜鵑花就蘇醒了。 枝頭上點點滴滴的花苞在春日的暖陽、春雨中茁壯成長,緩緩變大。 就像啄開蛋殼而出的小雞一樣,杜鵑花的花苞內(nèi)似乎也有一股神奇的生命力,待時機成熟,掙脫花苞,在暮春中抖落出鮮紅的花瓣。 此時節(jié),正值杜鵑鳥來。因此,一千多年前的白居易寫詩道 “九江三月杜鵑來,一聲催得一枝開?!?/span>
在我的家鄉(xiāng)襄陽???,杜鵑花歷來是被叫做“映山紅”的,這個名字全然來自鄉(xiāng)民對對杜鵑花的細心觀察。 杜鵑花,生長在海拔五六百米,甚至上千米的山坡灌木叢里。這里,遠離塵囂,沒有誰會在乎一株花開得是否燦爛。 清明前后,遠看山上紅綠相間,像鋪展開來的繡花錦緞。走入林間一看,那一株株映山紅如火焰燃燒,像紅綢舞動。
杜鵑花,沒有牡丹的富貴,沒有金銀花的清香,沒有荷花的典雅,故大多不入廳堂庭院,依舊生長在自己喜愛的山林間,帶著與生俱來的熱情天性,開得無拘無束,怡然自得。 在我國,杜鵑花素有“花中西施”的美稱。這緣于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對杜鵑花的喜愛。
白居易被貶做江州司馬時,終歲不聞絲竹聲,但對于廬山上滿山滿崗的杜鵑花甚為傾倒。在寫給好友元稹的書信里,他也不忘贊譽杜鵑花,與好友一道分享。 “閑折兩枝持在手,細看不似人間有。花中此物是西施,芙蓉芍藥皆嫫母。”白居易閑來無事折兩枝杜鵑花把玩細看,越看越覺得杜鵑花似乎不是人間的花。在他看來,如果用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和丑女嫫母來比擬世間的百花,那么,杜鵑花無疑是西施,芙蓉花、芍藥這些都是嫫母。
后來,白居易從江州(江西九江)司馬調(diào)升忠州(四川忠縣)刺史時,長路迢迢,他寧可少帶衣物,也要帶上從廬山上挖下來的杜鵑花,一路護送到忠州。 來到忠州后,在白居易的照料下,杜鵑花不僅沒有“水土不服”,還開花了。對于癡愛杜鵑花的白居易來說,這無疑是自己的一大杰作,他禁不住內(nèi)心的喜悅,寫詩道“忠州州里今日花,廬山山頭去年樹?!?/span>
800年前,有一位叫楊萬里的人寫道“何須名苑看春風,一路山花不負儂。日日錦江呈錦檨,清溪倒照映山紅。”楊萬里說,實在沒有必要去那些有名的園林里欣賞春光,這一路的杜鵑花就能讓你賞心悅目了。 時維暮春,故鄉(xiāng)杜鵑花開映山紅,春光正濃。 偷得浮生半日閑,去山上看看映山紅,方不負這一抹春風。
(本文圖片、文字均屬原創(chuàng),未經(jīng)允許,禁止盜用、轉(zhuǎn)載。如需使用、轉(zhuǎn)載,請先聯(lián)系。) ----------------------------------------------------------- -作者- 西郭書生,襄陽西郭外,鄉(xiāng)野一書生。 出生于襄陽市區(qū)西邊的保康縣,筆名董守一,個人微信號:honest-smile。 用文字記錄生活的美,不成篇章,只求有趣。毀譽褒貶,一任世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