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昌孔廟,也稱文昌學(xué)宮或文廟,位于文昌市的文城鎮(zhèn)。文城鎮(zhèn),位于文昌市的中部,也就是文昌的老城。那一片集中著文昌的歷史文化底蘊,孔廟是其中的第一大景。
孔廟,始建于北宋慶歷年間。明洪武八年(1375年)遷于現(xiàn)址重建,后經(jīng)明清兩代多次重修,是海南省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被譽為“海南第一廟”。


全國孔廟的建筑格式大同小異,文昌孔廟最獨特之處,是國內(nèi)唯一不開南門(正門)的孔廟,只有左右兩個側(cè)門。


據(jù)說,明代時的文昌人曾立誓,若文昌不出狀元,孔廟就不開正門。遺憾的是,直至科舉廢除,整個海南都沒出過狀元。
這就是左右兩側(cè)的“禮門”和“崇儒門”。因為“禮門”直對著“孔廟”大牌坊,挨著售票處,一般人都從“禮門”進入孔廟。

孔廟平面布局嚴謹,左右對稱,庭院寬廣,處處呈現(xiàn)著古色古香的明、清兩代建筑工藝和啟蒙益智的儒家文化氛圍。前庭中軸線上布有欞星門、泮池、狀元橋和孔子全身塑像。





從孔子背后望過去,那個“圓形龍門”直對著欞星門、泮池、狀元橋和孔子。




雖然孔廟一直沒開“南正門”,但它留有南門的位置,就是南面紅墻上的“圓形龍門”。

從大街上穿過孔廟大牌坊看到的“圓形龍門”,那就是孔廟原定的“南正門”。

后院的大成門共有3門。為表示對孔圣的禮敬,只在重大儀典才開啟中門。



大成殿,孔子的神龕、神像等,康熙皇帝璽印的"萬世師表"、嘉慶皇帝璽印的"圣集大成"、咸豐皇帝璽印的"德齊幬載"、光緒皇帝璽印的"圣協(xié)時中"四塊涂金描紅的巨匾,赫然懸掛殿中。還有清代楹聯(lián),祭器齊全。





孔廟1993年重新開放,現(xiàn)在修葺一新。其它的殿堂和文昌宮、孔子學(xué)堂、崇圣祠等。

























因為地處鬧市區(qū),孔廟的周邊都是高大建筑。雖然有的是大屋頂?shù)姆鹿沤ㄖ鞘莿e人家的“祠堂”。大概是風(fēng)水好,周邊的祠堂好幾家。



孔廟“門票”15元,優(yōu)惠票更便宜,5元。而文昌和海南其它景區(qū),如若是單數(shù)的票價,優(yōu)惠一半的“優(yōu)惠票”,都是“認真”到后面還掛著“5角”的零頭數(shù)。

孔廟位于東風(fēng)路77號,幾十米的旁邊,是“南洋風(fēng)格騎樓街道”,對面是最老的文昌公園,坐公交,都是在“公園站”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