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宮被稱為生命的搖籃, 雖然我們每個人都曾“到此一游”, 但談起子宮, 大家還是感覺既熟悉又陌生。 子宮怎樣影響著女人一生的健康, 如何打好子宮“保衛(wèi)戰(zhàn)”? 4月1日,北京協和醫(yī)院婦產科主任醫(y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譚先杰教授做客“健康大家談”直播間,圍繞公眾關心的子宮健康相關問題進行了權威解答,健康中國帶您快速瀏覽核心要點。 一起走進“生命之房” 01 子宮的主要工作都有什么? 譚先杰教授:子宮顧名思義,是子孫后代居住的“宮殿”,也是孕育生命的地方。它位于女性盆腔深部,四周被骨盆保護著,形狀像一個倒放的鴨梨。簡單來說,子宮有兩項重要功能:一項是“傳宗接代”,另一項則是為女性提供每月一次的特殊經歷——產生月經。 02 月經到底是怎么“來”的? 譚先杰教授:可以這么說,來月經是懷孕失敗的結果。如果沒有受精卵到子宮這座房子里來定居,當子宮內膜增厚到一定程度,就會按時脫落,讓女性產生月經。 03 月經有哪些表現要小心? 譚先杰教授:我們可以用幾個指標來判斷月經是否正常。 第一是月經周期,正常的月經周期平均為28天;第二是月經的持續(xù)時間,一般從“大姨媽”駕到至最終離開,如果在3天~7天,都屬于正常;第三是月經量,通常在20毫升~60毫升,平均為50毫升。如果超過80毫升,就是月經量過多,低于20毫升則是月經量偏少。 女性不妨從月經周期、經期以及月經量這三個角度,初步判斷自己的“老朋友”是否正常。此外,如果來月經時總伴隨疼痛,比如腰痛、胸痛、頭痛、腹痛等,也要引起注意,及時就診。 “宮”里有何麻煩事 04 什么是子宮內膜異位癥? 譚先杰教授:女性的子宮內膜每個月都會剝脫,隨著經血通過陰道排出體外。但是,有些人的子宮內膜卻“跑錯了地方”,會順著輸卵管反流進入盆腔,到達子宮腔以外的位置,繼續(xù)生根、生長和生病,引起子宮內膜異位癥。 子宮內膜異位癥有哪些常見癥狀呢?第一是痛經,痛經是子宮內膜異位癥的典型表現,約有80%的患者會出現痛經或慢性盆腔疼痛,還有的人在同房時會有疼痛;第二是可能導致女性不孕;第三是可能引起盆腔包塊,在卵巢上長出囊腫,也叫巧克力囊腫。 子宮內膜異位癥并不是忍忍就能過去的。如果您有上述表現,一定要找醫(yī)生看一看。 05 得了子宮肌瘤,該怎么辦? 譚先杰教授:子宮肌瘤是女性最常見的良性腫瘤。我們既不能草木皆兵、過度治療,也不能完全置之不理。當有以下情況時,建議“該出手就出手”: 第一種情況是子宮肌瘤引起了月經改變,通常會導致經量增加或經期延長。 第二種情況是子宮肌瘤造成子宮收縮不協調,進而出現月經量增加,甚至引起貧血。隨著子宮肌瘤的增大,身材較瘦的女性可能會在腹部摸到包塊,如果肌瘤的體積非常大,還會有一種“向下墜”的沉重感。 第三種情況比較特殊,一般是黏膜下子宮肌瘤導致的。子宮肌瘤是發(fā)生于子宮壁的瘤子,可以向不同方向生長。當它向宮腔內生長時,就會形成黏膜下子宮肌瘤,不僅會讓宮腔的內表面變得不平,還會引起宮腔分泌及蠕動增加。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黏膜下子宮肌瘤會想法設法地“排擠”前來定居的胚胎,容易使女性在懷孕后習慣性流產。 如果子宮肌瘤導致以上癥狀的出現,我們就需要進行干預了。至于究竟是只拿掉瘤子,還是連肌瘤帶子宮一起切除,就需要根據患者的年齡、生育要求、所患疾病、自身狀態(tài)等因素綜合考慮。 提醒大家,雖然子宮肌瘤大部分是良性的,但也有極少數可能惡變,往往會發(fā)生于年齡較大的女性。如果絕經后肌瘤仍在長大,或是最近一段時間內肌瘤生長速度較快,甚至是數量翻倍地在增長,就要考慮子宮肌瘤惡變?yōu)槿饬龅目赡堋?/strong> 打好子宮“保衛(wèi)戰(zhàn)” 06 “紅顏殺手”宮頸癌是怎樣引起的? 譚先杰教授:宮頸癌的“罪魁禍首”是非常明確的,即人乳頭瘤病毒(HPV)。在我們生活的這個地球上,人乳頭瘤病毒廣泛存在,目前已知的HPV病毒有200多種,能夠引起宮頸癌的HPV病毒則有14種,其中有兩個戰(zhàn)斗力超強的高危亞型——HPV 16和18。 宮頸癌是一種可以預防的腫瘤,第一是接種宮頸癌疫苗,第二是注意生活行為方式的調整。如果我們能夠提前接種宮頸癌疫苗,在與異性“密切接觸”時,采取安全、健康并且負責任的態(tài)度和方式,這兩個措施“雙劍合璧”,能夠幫助我們有效預防宮頸癌。 07 得了宮頸癌,能治好嗎? 譚先杰教授:如果發(fā)現得早、發(fā)現得及時,宮頸癌其實是可以治好的。 下面,簡單為大家介紹一下宮頸癌的四個期別:在宮頸癌I期時,病灶只是長在宮頸上;當它繼續(xù)向兩側或者向下發(fā)展,就是宮頸癌II期;如果病灶不但向兩側和向下發(fā)展,還進一步擴散,到達骨盆側壁,就是宮頸癌III期;若繼續(xù)向前侵犯膀胱,向后侵犯直腸,向上累及肝臟、肺臟等多個器官,就到了宮頸癌IV期。 一般在宮頸癌II a期以前,都屬于早期宮頸癌,通過手術、放化療治療,可以取得不錯的效果。但是,晚期的宮頸癌不僅容易復發(fā),治療效果也可能不盡如人意。這就提示我們,對于宮頸癌,一定要采取積極的預防和篩查措施,做到早發(fā)現、早治療。 08 子宮內膜癌一般有什么信號? 譚先杰教授:子宮內膜癌是發(fā)生在子宮內膜的癌癥。我們剛才講到,子宮內膜每個月都會剝脫、生長,再剝脫、再生長,在不斷地新陳代謝和修修補補的過程中,也可能“出錯”,當發(fā)展到極致的時候,就是子宮內膜癌。 子宮內膜癌比較明顯的一個信號,就是絕經后出血或異常子宮出血。具體來說,如果女性在停經1年以后,又出現了陰道出血,就要引起警惕,高度懷疑是否為子宮內膜癌;另外,年齡在40歲左右的女性,如果總有月經紊亂,也要當心是否為子宮內膜癌引起的,最好到醫(yī)院做個超聲檢查。 09 女性應該如何呵護自己的子宮? 譚先杰教授:第一是建議女性每年進行一次婦科檢查。醫(yī)生可以幫助您及早發(fā)現宮頸、子宮以及卵巢等是否存在問題。 第二是每年做一次超聲檢查,分為腹式B超和陰式B超。 第三是腫瘤標志物檢查,如CA-125、CA-199、CEA、甲胎蛋白。 第四是每兩年左右做一次宮頸的防癌篩查,定期進行乳腺檢查。 通過以上措施,能夠幫助女性朋友更好地呵護自己的子宮,永遠健康、美麗! (本文根據直播內容整理) 醫(yī)者名片 譚先杰,北京協和醫(yī)院婦產科主任醫(y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從事婦科良惡性腫瘤的診斷和治療。曾獲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05年到巴黎大學做博士后,2012年到斯坦福大學和哈佛大學做訪問學者。先后入選京城好醫(yī)生、國之名醫(yī)、人民好醫(yī)生和中國科協年度科普人物。國家健康科普專家?guī)斓谝慌蓡T。 所著科普圖書《子宮情事》和《10天,讓你避開宮頸癌》分別入選2016年和2019年全國優(yōu)秀科普作品,后者還榮獲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優(yōu)秀科普作品圖書類金獎。 “健康大家談”簡介 策劃:王俊聰 方彤 文字:王千惠 編輯:王千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