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寫字有法 發(fā)布時間: 20-11-2522:05 在書法的欣賞與創(chuàng)作實踐中,不僅僅要關注點畫與結構的有筆墨處,還要著眼于點畫之間、字與字之間以及行與行之間的無筆墨處,也就是要注重書法的“布白”。這些被分割的大小空間,既相互獨立,有形成呼應,營造出千姿百態(tài)、巧奪天工的空間美,真可謂“無筆墨處見精神”。 書法的布白分三個層次 一字中筆畫間的布白這些由點畫線條分割楷的空間或方或圓,或開或合,靈活多姿,巧妙無比。如王羲之《蘭亭序》里的“引”字和《圣教序》里的“故”字,左右結構間留有大的布白,距離雖遠但又互相朝揖,可謂顧盼生姿?!坝小弊制伯嬇c橫畫間圍成一個極大的布白空間,與下面的的筆畫形成疏與密的對應關系,平衡而又和諧。 王羲之集字 字與字之間的布白相鄰的兩個字之間的布白也極為講究。行草書之間的布白體現在字與字之間時窄時闊的距離上,如五代時楊凝式的《韭花帖》,首行的幾個字之間距離較近,后面的字之間的布白逐漸舒朗,讓人的愉悅之情油然而生。正如清代書論家包世臣所言:“古帖字體大小頗有徑庭者,如老翁攜幼孫行,長短參差,而情意真摯,痛癢相關”。 楊凝式《韭花帖》 行與行之間的布白行書與草書的行間距離也不是均勻不變的,或寬闊或窄狹的布白,如阡陌交通,整齊而不雷同??刺K軾《寒食帖》行與行的留白就讓大文豪的才氣淋漓盡致的得以展現?,F當代書法家胡小石在《書藝略論》里說:“結眾字為一體,而布白之說聲。一紙之上,每字皆有其領域,著字處為墨,無字處為白,墨為字,白亦為字,書者須知有字之字固要,而無字之字尤要”。這正是讓書者尤其要關注書法的布白。 蘇軾《寒食帖》 古人說“字畫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透風,常計白當黑,奇趣乃出”,是說書法與繪畫都應該正確處理好黑與白、實與虛、疏與密的辯證關系。講究布白留空是中國傳統(tǒng)藝術的一大重要特色,大家看圍棋如果有一塊全部被圍就成為死局,再看古代畫家董源的《瀟湘圖》,無筆墨的大量布白,巧妙地營造出煙云之境,給人無限遐想。 五代 董源《瀟湘圖》 書法本是源于自然,肇于自然的,虛與實、疏與密的布白的協(xié)調變化都是書者嫻熟的書寫技法在不經意間顯出的矛盾而又統(tǒng)一的哲學思維,這一點既符合馬克思主義的辯證法,又與老子“無為無不為”的道家學說相契合,是書法固有的藝術素質。作為書法愛好者,不僅僅要打造堅實的“字內功”(筆法、字法、筆勢),還要注重個人學識修養(yǎng),性格氣質,生活閱歷這些“字外功”的提升,做到“外師造化,內法心源”,才能創(chuàng)作出優(yōu)秀的書法作品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