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米感官檢驗 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GB1353-2018小麥) 下列文件的條款通過本標準中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 GB5009.3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水分測定 GB/T 5490 糧油檢驗 一般規(guī)則 GB/T 5491 糧油檢驗 扦樣、分樣法 GB/T 5492 糧油檢驗、色澤、氣味、口味鑒定法 GB/T 5493 糧油檢驗 類型及互混檢驗法 GB/T 5494 糧油檢驗 雜質、不完善粒檢驗法 GB/T 5498 糧油檢驗 容重測定法 LS/T 6103 糧油檢驗 糧食水分檢驗 水浸懸浮法 LS/T 6117 糧油檢驗 容重測定 水浸懸浮法 一、認識玉米 玉米籽粒結構 二、玉米的分類 1.黃玉米:種皮為黃色,或略帶紅色的籽粒含量≥95%的玉米。 2.白玉米:種皮為白色,或略帶淡黃色或粉紅色的籽粒含量≥95%的玉米。 3.混合玉米:不符合1.2要求的黃、白玉米互混的玉米。 三、玉米檢驗流程圖 四、玉米質量檢驗—感官檢驗 1.色澤、氣味 受到損傷但尚有使用價值的玉米顆粒。 包括蟲蝕粒、病斑粒、破碎粒、生芽粒、生霉粒和熱損傷粒。 應注意觀察是否傷及胚或胚乳,應注意觀察是否有蛀孔,以免漏檢查。 ②病斑粒:粒面帶有病斑,傷及胚或胚乳的顆粒。
③破碎粒:籽粒破碎達本顆粒體積五分之一(含)以上的顆粒。 籽粒有裂紋未完全破碎的不歸屬破碎粒。脫胚玉米不歸屬破碎粒,胚歸屬破碎粒。 ④生芽粒:芽或幼根突破表皮,或芽或幼根雖未突破表皮但胚部表皮已破裂或明顯隆起,有生芽痕跡的顆粒。 胚部種皮破裂,胚芽明顯可見的歸屬生芽粒;
⑤生霉粒:玉米粒面生霉的顆粒。 檢驗時要注意,肉眼可見粒面生霉即歸屬生霉粒; 其他各類不完善粒與生霉粒兼項時按生霉粒歸屬;
⑥熱損傷粒:受熱后籽粒顯著變色或受到損傷的顆粒,包括自然損傷粒和烘干損傷粒。 烘干熱損傷,籽粒表面或胚顯著變色,無論面積大小,只要顏色與正常籽粒有顯著差異,達到深褐色或近似咖啡色,即歸屬為熱損傷粒; 因過度呼吸,胚部呈深褐色或咖啡色的籽粒,歸屬呼吸熱損傷粒; 籽粒本身顏色呈深褐色的,不能歸屬為熱損傷粒; 胚部熱損傷的籽粒不能準確鑒別時,應用刀尖將表皮剝離觀察,胚部呈深褐色或咖啡色的顆粒歸屬為熱損傷粒。
|
|
|
來自: 昵稱35929475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