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12月新能源客車電池裝機量排名前十的企業(yè)分別是寧德時代、比亞迪、億緯鋰能、國軒高科、微宏動力、銀隆、蕪湖天弋、國能、中航鋰電和力信。 起點研究(SPIR)數(shù)據(jù)顯示,2018年12月共生產新能源客車2.8萬輛,環(huán)比增長125%,其中純電動車型產量為2.7萬輛,占比96.6%,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產量為677輛,占比2.4%,燃料電池車型產量為277輛,占比1%。 產量排名前十的企業(yè)分別是宇通客車、中汽宏遠、比亞迪、中通客車、湖南中車、廣通、申龍客車、南京金龍、東風、廈門金龍。具體如下圖所示: 從電池類型來看,磷酸鐵鋰裝機量為4411MWh,占比91%,錳酸鋰裝機量為297MWh,占比6%,鈦酸鋰裝機量為150MWh,占比3%。 從電池裝機量來看,12月客車電池總裝機量為4.9GWh,占動力電池裝機量的比重為36.4%,排名前十的企業(yè)合計裝機量為4649MWh,占整體的95%。電池裝機量排名前十的企業(yè)分別是寧德時代、比亞迪、億緯鋰能、國軒高科、微宏動力、銀隆、蕪湖天弋、國能、中航鋰電和力信。其中蕪湖天弋、中航鋰電、力信三家企業(yè)進入前十,環(huán)比增長明顯。具體分析如下所示: 2018年11月與12月客車電池裝機量對比 蕪湖天弋:排名第7,環(huán)比增長7850% 12月蕪湖天弋新能源客車裝機量為552臺,電池裝機量為111.3MWh,環(huán)比增長近79倍,排名從11月的第18名上升到第7名。配套電池全部為磷酸鐵鋰電池,主要為湖南中車提供配套。 從2018年整體數(shù)據(jù)來看,蕪湖天弋新能源客車總裝機量為1131輛,電池裝機量為196.6MWh,排名第10位,相比去年上升了2位,同比增長29%。 目前蕪湖天弋主要聚焦于客車和乘用車領域,客車用磷酸鐵鋰單體電芯能量密度達到162Wh/kg,公司動力電池產品主要為方形鋁殼。 產能方面,目前公司總產能為4GWh,同時公司二期工廠、三期工廠正在建設,配備了3條磷酸鐵鋰產線、2條三元產線、1條全自動PACK產線,全面達產后產能達14GWh。 中航鋰電:排名第9,環(huán)比增長810% 12月中航鋰電新能源客車裝機量為564臺,電池裝機量為105.6MWh,環(huán)比增長810%,排名從11月的第11名上升到第9名。配套電池全部為磷酸鐵鋰,主要為東風、宇通客車等提供配套。 從2018年整體數(shù)據(jù)來看,中航鋰電新能源客車總裝機量為1284輛,電池裝機量為218.2MWh,排名第9位,相比去年上升了1位。 星恒電源專注于動力鋰電池的研發(fā)與制造,至今已成立15年,公司技術路線是以錳酸鋰為核心的錳系多元復合鋰,產品廣泛應用于電動汽車、電動輕型車、儲能等領域。到2018年底,星恒動力鋰電池累計裝配4.5萬輛電動汽車,在全球累計擁有800萬輕型車終端用戶。 1月20日,星恒電源(滁州)有限公司揭牌,星恒全球化產業(yè)布局邁出了關鍵一步。 據(jù)了解,星恒滁州基地項目占地面積1000畝,設計總產能50GWh。項目分四期建設,一期項目產能規(guī)劃5GWh,已于2018年開工建設,2019年4月建成投產;二期項目計劃于2020年底建成投產;整體項目計劃于2022年全部完成。未來星恒還將繼續(xù)投建多個生產基地,現(xiàn)已籌劃在東歐和南亞投建海外生產基地,加快跨入百億級企業(yè)行列。 力信:排名第10,環(huán)比增長1008% 12月力信新能源客車裝機量為403臺,電池裝機量為101.9MWh,環(huán)比增長1008%,排名從11月的第12位上升到第10位,配套電池全部為磷酸鐵鋰,主要為申龍客車等企業(yè)提供配套。 從2018年整體數(shù)據(jù)來看,力信新能源客車總裝機量為680輛,電池裝機量為141.3MWh,排名第13位,而去年還在20名以外。 力信能源是中信產業(yè)基金旗下新能源投資領域的控股企業(yè),主要從事鋰離子動力電池及相關配套產品的研發(fā)生產、制造、銷售,產品廣泛應用于新能源車輛及儲能系統(tǒng)。 產能方面,公司擁有磷酸鐵鋰及三元鋰電池近4GWh,在建設中的產能近3GWh,預計2018年底將達到8GWh產能;到2021年,公司規(guī)劃產能達到20GWh,實現(xiàn)25萬輛以上車輛配套或20G瓦時以上儲能配套年銷售量,市場占有率超過10%;到2030年,公司規(guī)劃產能達到50GWh,實現(xiàn)50萬輛以上車輛配套或50G瓦時以上儲能配套年銷售量,市場占有率超過20%。 |
|
|
來自: 起點鋰電大數(shù)據(jù)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