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暴殄食物、天理不容 鄒藍/文,圖 近期看到Stastica編制的一個單項指標,看了以后頗有觸動。于是信手就將此簡短而重要的信息鼓搗成漢語分享給大家。 原文轉譯如下:The Enormous Scale of Global Food Waste 全球年度食品浪費的巨大規(guī)模
UNEP Food Waste Index Report 2021 聯(lián)合國環(huán)境署食品浪費指數(shù)報告 看了這些數(shù)據,我很吃驚。中國人口巨大,14億,浪費9165萬噸。盡管人均食品浪費量64公斤只是位于10國中的第六位,但是加總后,數(shù)量還是天文數(shù)字級的:9164萬多噸。折合每人每年每天浪費175克,3兩多?;蛘哒f,按照一天一斤的量,可供2.5億人一年的口糧??磥碚f發(fā)達國家德國國民珍惜糧食,斥責中國在德國的食客點餐后浪費,也只是個別案例。就是日本這樣食不厭精膾不厭細而食物很精致,儀式感很強但是量很少的國家,人均食物浪費也比中國略高一公斤呢。2019年印度人均GDP為2099美元,而我國是10,261美元,印度的食物浪費相對比中國高。世界最大的兩個發(fā)展中國家,浪費食物不相上下,這很有意思。 中國曾有過吃不上飯餓死千萬量級人的大饑荒。才過去60年,國人如此規(guī)模地浪費食物。改革開放從農村開始,正是為了解決農民吃飯問題,再通過調動農民積極性來改善對城市的農副產品供給,緩解短缺狀況。確實民以食為天。此一時,彼一時啊。 中國歷史上就有珍惜糧食的觀念。 詩經時代: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逝將去女,適彼樂土。 唐代杜甫: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唐代李紳: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李紳還有: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清朱柏廬: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中國2000年來一直是農業(yè)社會,珍惜糧食是傳統(tǒng)。加速工業(yè)化不過40年,就大手大腳浪費食物,在60年代初的大饑荒之后,確實是好了瘡疤忘了痛。限制糧食供應的糧票制度,1993年左右才廢棄。順便說一句,當年我抽屜里照例每年都有剩余的北京米票,北京面票,北京糧票(粗糧),一下子都廢了。只能作為收藏品,包括若干全國糧票。 說到全國糧票,改革開放初期,在京讀到海外進修回來的人說,1980年左右一起出國的一個京外人員,到北京集訓時,拿出了幾百斤全國糧票,交給集訓班負責人,要求將之兌換成世界糧票。該人士想的也符合邏輯,縣有糧票,市有糧票,省有糧票,國有全國糧票。如今要出國到外國,吃糧也該用糧票。中國糧票不行,要用世界糧票。領導回答說,在國外,不要糧票,花錢就行了。 聯(lián)合國環(huán)境署公布這些數(shù)據表明狀況嚴重。中國不算少,而美國外,其余幾個發(fā)達國家的人均浪費食物指標,都比中國高。 俄羅斯的人均浪費指標33公斤,折合一天90克,2兩不到。這個數(shù)字倒是比較理想的狀態(tài)。因為糧食在收獲,儲運,加工和洗滌烹飪時,一定量的浪費是免不了的。 而國內餐飲業(yè)的廚余中,過多點菜后吃不完而浪費的居多。因此防止過度點餐而剩余下來浪費的事,要盡量減少。而且廚余加工地溝油,甚至剩菜處理一下給下一個顧客吃,都能得以減少。 中國糧農很苦,因為國家收購糧價不算高(但是比國際市場的糧價高),而農資以及化肥農藥都隨行就市。人力成本也高起來。糧價關聯(lián)到社會穩(wěn)定。因此作為個人,我們不能浪費食物而給糧農添堵。 一方面我國糧食供應缺口很大,需要大量進口。另外一方面,我國每年浪費食物9165萬噸。 我有一個建議,餐館每桌剩余食物一公斤以上,按照具體重量,每公斤罰款千元。罰款入扶貧糧農基金,舉報人得罰款的一成。半公斤以上一公斤以下則按每公斤750計罰款。半斤及以下罰500。懲治惡習不算鼓勵告密,因此可以鼓勵發(fā)現(xiàn)者舉報。相關餐廳也罰顧客罰款量的一半。 只要嚴格行政執(zhí)法一兩個月,習慣就能形成。盡量往一半即俄羅斯的33公斤靠攏。這樣就可以減少到4500萬噸左右。雖然數(shù)字依然巨大,但是作為一個階段性目標,也可以接受。 2021/3/19 無錫,梁溪河畔 題圖,1984年12月上旬,智利圣地亞哥。Pedro de Valdivia塑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