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軾: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蘇軾可以說是中華文化史上影響力最大的人之一了。他不僅在當(dāng)時接過了歐陽修的接力棒,成為了文壇盟主,也成為后人心目中的一個文化偶像,一個精神楷模。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蘇黃米蔡”之一,是“眉山三蘇”之一。 蘇軾的人生經(jīng)歷很坎坷。他在宋仁宗晚年的時候考中了進士。宋仁宗當(dāng)時十分欣賞蘇軾,覺得他有宰相之才,為得到了他這樣一個人才而感到很興奮??墒牵驗榉磳ν醢彩退紊褡谥С值奈鯇幾兎ǘ萑肓恕盀跖_詩案”,在太皇太后曹氏等人的幫助下幸免一死,卻從此屢遭貶謫?!皢柸昶缴I(yè),黃州惠州儋州”是蘇軾對自己貶謫生涯的總結(jié)。不過,蘇軾雖然在仕途上很不順利,卻憑借自己過人的才華和人品,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也為老百姓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西湖原本就很美,蘇軾讓西湖更美,更知名,更有人文內(nèi)涵。他不僅為西湖寫下了“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這樣流傳千古的佳作,為西湖做了一個絕佳的廣告,還親自主持了西湖的疏浚工程,主持了蘇堤的修建,讓西湖可以更好地起到其灌溉農(nóng)田,澤被眾生,美化環(huán)境的作用。現(xiàn)如今蘇堤春曉已經(jīng)是“西湖十景”之一。大家在游覽西湖的唯美風(fēng)光的時候,也在緬懷蘇軾的偉大人格。 蘇軾發(fā)明的“東坡肉”至今都是江南地區(qū)的名菜,作為一個熱愛生活的“吃貨”,蘇軾讓飲食變成了一件富有文化意味的雅事。河豚魚、荔枝、竹筍等食品都成了蘇軾文學(xué)作品里的意象。比如“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蘇軾的弟子有很多,黃庭堅、張耒、秦觀、晁補之、陳師道、李廌、李之儀、李昭玘、李格非、廖正一、姜唐佐等。這些弟子在文化方面都有所造詣。黃庭堅創(chuàng)立了江西詩派,提出“脫胎換骨,點鐵成金”這樣的詩學(xué)主張,影響深遠。秦觀是婉約詞的中堅人物,其“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立意新警,風(fēng)格唯美浪漫,讓愛情變得更有深度,不知道感動了多少癡男怨女。李之儀的“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夜夜思君不見君,共飲一江水”頗有民歌風(fēng)味,朗朗上口,對現(xiàn)代流行歌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李格非不僅自己是出色的古文家,還培養(yǎng)出了李清照這樣的才女。姜唐佐在蘇軾的指導(dǎo)下成為了海南這個原本蠻荒落后的地區(qū)有史以來的第一位進士。 蘇軾堅毅執(zhí)著,樂觀曠達,從容淡泊,正派耿直的性格使得他的詞充滿了超逸之氣。是蘇軾,讓原本婉約柔媚,甚至可以說充滿了脂粉氣的宋詞變得具有浩然之氣。 蘇軾的詞剛?cè)岵L(fēng)格多樣。有“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這樣氣象萬千,雄奇奔放的;有“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這樣清幽縹緲,耐人尋味的;有“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這樣情景交融,韻味十足的;有“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這樣氣沖斗牛,充滿熱血的;有“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這樣深情款款,纏綿悱惻的;有“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樣清新高遠,溫柔敦厚的;有“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fēng)雨也無晴”這樣含蓄蘊藉,發(fā)人深省的。 可以說,是蘇軾讓詞由單純的歌詞變成了具有強烈個人抒情意味的文體。他雖然“以詩為詞”,卻并沒有讓詞失去其本色。在蘇軾的影響下,出現(xiàn)了張元干、張孝祥、辛棄疾等優(yōu)秀的豪放詞人。到了清朝,陳廷焯認為詞是蘇軾“平生第一絕詣”,絕非虛譽。 蘇軾的詩充滿奇趣。他的理趣詩不是枯燥的說理,而是借生動的形象將人生哲理娓娓道來。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講的是看問題要入乎其內(nèi),又要出乎其外,變換不同的視角,才能對問題有全面客觀的認識?!皬]山真面目”已經(jīng)成為一個成語,成為大家的口頭語了。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告訴讀者一個人要對事物有切身的體驗,才能準確及時地把握事物的發(fā)展變化規(guī)律。 “但尋牛矢覓歸路,家在牛欄西復(fù)西”化俗為雅,充滿生活氣息,講的是根據(jù)線索,認準方向,就能到達終點,找到歸宿的道理,和“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異曲同工之妙。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yīng)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fù)計東西?”用優(yōu)美的比喻將蘇軾對人生況味的感受表達得形象貼切,耐人尋味。 可以說,蘇軾為宋詩的發(fā)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宋詩在蘇軾的手中形成了獨特的風(fēng)格,顯得既平易近人,貼近生活,又具有筋理思骨。 蘇軾對韓愈的評價是“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這樣的評價可謂十分精妙,十分中肯,將韓愈倡導(dǎo)古文運動和重振儒家道統(tǒng)的歷史貢獻用十分精練的語言概括了出來,讓韓愈的影響力變得更大。 蘇軾自號東坡是受到了白居易的影響,他對白居易“中隱”的思想也十分認同。可以說,黃州東坡因為蘇軾,變成了一處文化勝地。 黃州赤壁更因為他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前后《赤壁賦》而聲名鵲起。周瑜“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儒將形象也和“小喬初嫁了”的嬌美形象一起,成了永恒的經(jīng)典。 蘇軾贊美杜甫“一飯未嘗忘君”的精神,贊美杜甫寫詩精益求精的藝術(shù)追求。可以說,在杜甫詩圣地位的確立過程中,蘇軾有突出的表現(xiàn)。蘇軾晚年在海南儋州寫的和陶詩洗盡鉛華,語淡情深。可以說陶淵明之所以能夠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有如此崇高的地位,和蘇軾對他的褒揚和效仿有莫大關(guān)系。 蘇軾不喜歡柳永那些有鄙俗傾向的詞,卻對柳永寫羈旅行役之愁的詞評價很高。柳永的《八聲甘州》里的“漸霜風(fēng)凄緊,關(guān)河冷落,殘照當(dāng)樓”被蘇軾評價為“不減唐人高處”。 蘇軾在《易傳》這部學(xué)術(shù)著作里對“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句話有精彩的解釋:“夫天豈以剛固能健哉?以不息故健也。流水不腐,用器不蠱。故君子莊敬益強,安肆日媮。強則日長,媮則日消?!边@是蘇軾的夫子自道,蘇軾腳踏實地,珍惜光陰,勤勉自強,重視實踐。這種精神值得后人學(xué)習(xí)。 蘇軾是一個具有巨大人格魅力的人。他杰出的文化成就和高尚的仁者情懷讓人頂禮膜拜。 南宋詩人王十朋說:“唐宋文章,未可優(yōu)劣。唐之韓、柳,宋之歐、蘇四子并駕而爭馳,未知孰后而孰先,必有能辯之者?!?br> 南宋學(xué)者黃震說:“東坡之文,如長江大河,一瀉千里。至其混浩流轉(zhuǎn),曲折變化之妙,則無復(fù)可以名狀。蓋能文之士莫之能尚也?!?br> 南宋詞人范開在《稼軒詞序》中指出:“世言稼軒居士辛公之詞似東坡,非有意于學(xué)東坡也。自其發(fā)于所蓄者言之,則不能不坡若也?!?br> 明朝的王世貞將蘇軾稱為詩壇上的“廣大教化主”。這在“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主流風(fēng)氣下顯得十分特立獨行??梢?,無論何時,有眼光的人都會欣賞蘇軾的。 清初,吳偉業(yè)的老師張溥在自己編選的《蘇長文公集》的序言里贊美蘇軾和他的文學(xué)作品時說:“真宇宙第一人物,宇宙第一文字也?!眳莻I(yè)也為此書作序,將李耆卿的“韓如海,柳如泉,歐如瀾,蘇如潮”改為了“韓如潮,歐如瀾,柳如江,蘇如?!?。他還說,“夫觀之于海,宇宙第一之大觀也”。后來,孔尚任在《桃花扇》里寫到侯方域自稱:“早歲清詞,吐出班香宋艷;中年浩氣,流成蘇海韓潮。”可見,“蘇海韓潮”這個說法已經(jīng)深入人心。 陸游在《跋東坡帖》里贊美蘇軾“公不以一身禍福,易其憂國之心。千載之下,生氣凜然,忠臣烈士所當(dāng)取法也”。他又在《入蜀記》里寫下自己游覽黃州東坡的感受,引用蘇軾的名句如“走報暗井出”等來表達自己對蘇軾的敬意。 南宋的樓鑰在《東坡畫贊》里說:“出則鳳鳴,處則龍臥。議論觸海翻,聲名塞天破。百謫九死,一毫不挫。嗚呼!固已知前無古人,后有作者,殆恐無有過之者也!”這是樓鑰對蘇軾超凡脫俗的高貴人格的贊美,也是他對自己的勉勵。 蘇軾的影響是巨大,他在文化方面的影響尤其深遠。他面折廷爭的凜然氣風(fēng)節(jié),愛民如子的仁愛胸懷,面對逆境時表現(xiàn)出來的堅強剛毅,樂觀豁達精神讓人敬佩。閱讀蘇軾的文學(xué)作品,可以幫助我們提升審美能力,感悟人生百味,培養(yǎng)健全人格,直面人生風(fēng)雨。 作者簡介 朱益?zhèn)?,家住山城重慶。目前是一個自由撰稿人。熱愛文藝,崇尚人道主義。喜歡在簡單的生活當(dāng)中發(fā)現(xiàn)美妙的點滴。喜歡在閱讀當(dāng)中體會人生百態(tài)。喜歡欣賞富有雅趣的文化。關(guān)注時事,且欣賞客觀中正,有正能量的時事評論。寫作是我表達自我,抒發(fā)心情的方式。希望以文會友,期待自己的文章可以得到大家的青睞。 歸途如虹 || 向文學(xué)家學(xué)習(xí)如何高級地發(fā)牢騷 本期編輯|南鄭樵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