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士論西游第七四六講,選自《西游謎中謎》(576)第九章――如來佛經(jīng)之謎) 在上一講,我們提到,“三藏真經(jīng)”并不是如來的原創(chuàng)作品,在很大程度上,他只能算作“三藏真經(jīng)”的編纂者。在他編纂完“三藏真經(jīng)”之后,第一個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選擇取經(jīng)行動的主持者,而神通廣大、情商極高的觀音,主動請纓要擔任此項責任,去東土大唐尋找取經(jīng)人。 天然具有取經(jīng)主持人資格的觀音,她要去東土大唐尋找取經(jīng)人了,不過,如來東拼西湊所編纂出來的“三藏真經(jīng)”,它到底有何強大的功能,來吸引東土大唐派人前來取經(jīng)呢? 如來在“盂蘭盆會”上,他當眾宣稱,“我今有三藏真經(jīng),可以勸人為善?!庇^音在太宗皇帝舉辦的水陸大會上,她又宣布,“能超亡者升天,能度難人脫苦,能修無量壽身,能作無來無去”,“能解百冤之結,能消無妄之災”。 按照如來和觀音的說法,“三藏真經(jīng)”共有四項功能,分別是勸善、祛苦、度鬼和修真。正是因為有這幾項功能,如來對“三藏真經(jīng)”的學術地位自我評價極高,他自認為“三藏真經(jīng)”達到了“乃是修真之徑,正善之門”的地步。 不過,即使觀音將原來流行的佛派經(jīng)典貶稱為“小乘教法”,但它在勸善、祛苦和修真等方面,均不弱于被抬升為“大乘教法”的“三藏真經(jīng)”!否則,小唐僧也不會被救,唐僧在水陸大會上的講法不可能讓“老幼人人放喜懷”,文殊菩薩也不會去度烏雞國國王成就羅漢正果。 而對于吸引太宗皇帝派唐僧去取經(jīng)的“度鬼”功能,唐僧在劉伯欽家中所做的法事,就能超薦其亡父“得脫沉淪”,這又完全戳穿了觀音所稱“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超升”的謊言。 也就是說,“三藏真經(jīng)”的所有功能,“小乘教法”完全都可以滿足,因此,如來所自我評價“修真之徑,正善之門”的極高學術地位,肯定極不準確。 這是因為,在西游時期,無論是已經(jīng)成就正果的佛派眾神仙,還是后加入佛派神仙隊伍的唐僧師徒,他們的“修真”歷程都與“三藏真經(jīng)”完全無關;而天竺國金平府和尚“都指望修到你中華地托生”,這就說明,“小乘教法”在東土大唐發(fā)揮著極其強大的“勸善”功能。 而化身為“烏巢禪師”燃燈所創(chuàng)作的《心經(jīng)》,卻實實在在讓唐僧和悟空在給孤園內(nèi)開悟,最后皆成就佛果,可以看出,被評價為“修真之總經(jīng),作佛之會門”的《心經(jīng)》,其學術地位遠高于“三藏真經(jīng)”。 經(jīng)過觀音的積極運作,再加上她對“三藏真經(jīng)”的大肆宣揚,毛遂自薦的唐僧,經(jīng)太宗皇帝李世民的派遣,走上了長路漫漫的取經(jīng)之路。悟空、八戒、沙僧和白龍馬先后加入取經(jīng)團隊,拜唐僧為師,從此,師徒四人并白馬一匹,共同走過了降妖除魔的艱苦歷程。 功夫不負有心人,唐僧師徒歷經(jīng)磨難,歷時一十四年,行程十萬八千里,終于到達靈山,卻遇到了最不可思議的事情,那就是,阿難、迦葉二位尊者,在傳經(jīng)之時,卻向其討要“人事”,公開索賄! 那么,他們二人的索賄行為是自行主張嗎?從他們所說的“白手傳經(jīng)繼世,后人當餓死矣!”與如來所說的“經(jīng)不可輕傳,亦不可以空取”進行對照,就可以看出,阿難、迦葉的索賄行為,只能是如來的指示,而不是他們自行其是! 其實,無論是如來策劃取經(jīng)行動之時,還是觀音到東土尋找取經(jīng)人之時,他們都沒提到拿錢換經(jīng)之事,只不過隨著取經(jīng)行動的開展,如來發(fā)現(xiàn),“三藏真經(jīng)”傳入東土,并不能使自己的勢力擴展到大唐,而是觀音將取代燃燈,與太上老君共享東土眾生信奉。 如來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他改變了傳經(jīng)不收財物的初衷,不只是采取了向唐僧傳一部分經(jīng)卷的措施,還指示阿難、迦葉以向唐僧索要“人事”、傳“無字白本”的方式,來達到徹底破壞取經(jīng)行動,不讓觀音利用“三藏真經(jīng)”獲取利益的目的。 在燃燈的幫助之下,唐僧師徒得以換取“有字真經(jīng)”,無法徹底破壞取經(jīng)行動的如來,只能退而求其次,再次強調要收取“人事”,向觀音傳遞出一個強烈的信息,那就是,要讓她在得到東土眾生供奉的情況下,必須將其中的部分財物,作為“三藏真經(jīng)”的“版權使用費”上繳如來,讓其“后世子孫有錢使用!” 換句話說,無論是如來原本不收財物的想法,還是后來索要人事的做法,其實他傳經(jīng)的真實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得到東土大唐眾生的財物供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