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nóng)歷三月三,亦稱“上巳節(jié)” 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 在中原地區(qū), 自古有“二月二,龍?zhí)ь^; 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 人們在這一天紀念軒轅黃帝; 在壯族,三月三是“歌圩節(jié)”; 在畬族,三月三是谷米節(jié)…… 古時候的三月三 “文人雅集,曲水流觴” 這是文人墨客吟詩作文的盛日。 當然,現(xiàn)在讓人羨慕嫉妒的 是廣西今年壯族三月三連休4天。 世界辣么大,只有廣西在放假 今晚夜讀, 一起品味這個多民族的節(jié)日 農(nóng)歷三月初三,又稱“上巳(sì)節(jié)”。春秋時期就已在流行。 
 古時以三月第一個巳日為“上巳”。巳日多逢三月初三,魏晉以后,上巳節(jié)定為三月三,后代沿襲?!吧纤取痹跐h代定為節(jié)日。 
 祓除也叫祓禊,即去水邊沐浴?!吧纤裙?jié)”正處于季節(jié)交換,陰氣還沒有完全褪去,人容易患病,去水邊沐浴可以祛除病痛和災(zāi)禍,并祈求福祉降臨。 魏晉時代,“上巳節(jié)”除了要祓禊之外,還演變?yōu)榛适屹F族、公卿大臣、文人雅士們臨水宴飲的日子,這成為“上巳節(jié)”另一項重要習俗“曲水流觴”。 
 歷史上最著名的一次“曲水流觴”活動是王羲之與其友在會稽舉行蘭亭之會,大家飲酒賦詩,論文賞景。王羲之揮毫作序,乘興而書,成就了書文俱佳、舉世聞名、被后人贊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 浙江紹興,蘭亭景區(qū)曲水流觴。 唐以后,“上巳節(jié)”的習俗逐漸淡出。 壯族-歌圩節(jié) 三月三,廣西壯族有“歌圩節(jié)”“歌仙節(jié)”,相傳為紀念歌仙劉三姐而舉行,家家蒸五色糯米飯、做紅雞蛋,祭祀祖先,接待親友。人們趕歌圩、搭歌棚、辦歌會,青年男女對歌、碰蛋、拋繡球、談情說愛,嬉戲娛樂,終日歌聲不斷,成為今之“歌節(jié)”。2014年“壯族三月三”申遺成功,每年農(nóng)歷三月初三,廣西全區(qū)人民享有兩天假期。 瑤族-干巴節(jié) 三月三,云南,瑤族有“干巴節(jié)”。各村寨男女老幼結(jié)對進山打獵或下河捕魚,集體宴飲,共祝豐收,唱歌跳舞,歡度節(jié)日。     黎族-孚念孚 三月三,海南島黎族又叫做“孚念孚”,既是預(yù)?!吧教m”(山地旱谷)和漁獵豐收的節(jié)日,又是青年男女的“談愛日”。是日,村寨集會預(yù)祝豐收,青年男女對歌歡舞,以“三月三”為定情之日。老人們則拎著酒壇,走親串友,曰喝“團結(jié)酒”。     布依族-聚會日 三月三,云南布依族家家戶戶做花糯米飯招待親友,以此日為合家歡聚、親友聚會之節(jié)日。有布依族三姐妹請外公吃飯之傳說。     侗族-花炮節(jié) 三月三,廣西三江侗族有“花炮節(jié)”。花炮三響,象征團結(jié)、幸福、吉祥?;ㄅ邙Q放升空后,各村寨蘆笙隊、獅子隊爭搶花炮圈,奪得者獲優(yōu)勝。還要舉行文體活動,唱侗戲、賽蘆笙、射箭斗鳥。附近的苗、瑤、壯、漢等民族民眾亦前往參加。     畬(shē) 族-谷米節(jié) 畬族的三月三是谷米節(jié),與原生態(tài)的谷雨含義頗為接近,谷米節(jié)日是谷米的生日。這天谷米普遍會獲得谷雨的澆灌而重新誕生幼苗,茁壯成長。是日,家家染烏飯祭祀祖先。    祓禊( fú xì ), 是三月三一個重要的習俗。 每年于春季上巳日在水邊舉行祭禮, 洗濯去垢,消除不祥, 叫祓禊。 
 上巳日憶江南禊事 唐代:張志和 黃河西繞郡城流,上巳應(yīng)無祓禊游。  為憶淥江春水色,更隨宵夢向吳洲。 上巳日祓禊渭濱應(yīng)制 唐代:徐彥伯 晴風麗日滿芳洲,柳色春筵祓錦流。 皆言侍蹕橫汾宴,暫似乘槎天漢游。 三月三,上巳節(jié), “陽氣清明,祁祁甘雨, 膏澤流盈,習習祥風”, 如此良辰美景, 正是文人雅士集會水濱, 流觴取飲,吟詩作文的盛日。 
 三月三日 東晉:庾闡 心結(jié)湘川渚,目散沖霄外。 清泉吐翠流,淥骿漂素瀨。 悠想盼長川,輕瀾渺如帶。 上巳日恩賜曲江宴會即事 唐代:白居易 賜歡仍許醉,此會興如何。 翰苑主恩重,曲江春意多。 花低羞艷妓,鶯散讓清歌。 共道升平樂,元和勝永和。 酬樂天三月三日 唐代:元稹 舊年此日花前醉,今日花時病里銷。 獨倚破簾閑悵望,可憐虛度好春朝。 三月三,又名踏青節(jié)。 諺曰:“尋春直須三月三?!?/p> 今陜西尚有“踏青屐”之說。 
 三日尋李九莊 唐代:常建 雨歇楊林東渡頭,永和三日蕩輕舟。 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門前溪水流。 三月三日雨中遣悶十絕句 宋代:楊萬里 村落尋花特地無,有花亦自只愁予。 不如臥聽春山雨,一陣繁聲一陣疏。 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宋代:歐陽修 清明上巳西湖好,滿目繁華。 爭道誰家。綠柳朱輪走鈿車。 游人日暮相將去,醒醉喧嘩。 路轉(zhuǎn)堤斜。直到城頭總是花。 三月三日重游虎丘 元代:郭麟孫 細雨霏霏不濕衣,山前山后亂鶯飛。 過橋春色緋桃樹,臨水人家白板扉。 此地酒簾邀我醉,隔船簫鼓送人歸。 清游恐盡今朝樂,回首閶門又夕暉。 鶯飛草長,繁花似錦。 看一場風月,賞一場花事。 放一次紙鳶,來一次踏青。 三月三 承載了春天美好有趣的事物, 于是, 到處都有不期而遇的驚喜。 
 看落花鋪陳于碧草之上, 楊柳絲絲垂垂惹動春風, 山間、田野、水邊, 總有那么多的樂趣, 陶冶了情操, 讓人心曠神怡。 
 三月春風,三月春水, 遼闊大地,岸柳青青, 小麥拔節(jié),油菜花香。 在一陣風,一片雨里, 和光同塵, 與身邊一切美好的瞬間交融。 
 三月三, 與春光,與春風, 來一場詩情畫意的約會吧! 編輯:劉倩 來源:中國網(wǎng)綜合央視新聞、詩詞天地、中國國家地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