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人性?通常就是指人的品性、人的感情和理智。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情感和理智,是人與其它物種的重要區(qū)別,人的感情細膩、復(fù)雜,同時又不可捉摸,但總歸都有感情的存在。可現(xiàn)實告訴我們,總有人因為各種原因,喪失理智,甚至毫無人性。之所以會這樣,無非就是利益問題,也只有在利益面前,人才會忘卻本性,把惡的東西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前一段時間,“錯換人生”的話題,被人持續(xù)關(guān)注。各種疑團,也慢慢解開。短暫的一生,到底發(fā)生了什么?是無意之過,還是有意為之,不得而知。但整件事,暴露了人性的幾種問題。 有些人天生善良,即便發(fā)現(xiàn)有些不對勁的地方,也不會去深究,只會認為是自己做到不夠好,而埋怨自己,不會去怪別人,反而會想盡一切辦法去對別人更加好。這樣的行為,都體現(xiàn)了人性的善良和無私。只是,太過善良并不一定有好的回報。你對別人越好,別人越會覺得是理所當然的。哪怕別人懂得了感恩,但有時你卻往往來不及享受。而且善良的人,總是容易滿足,一點點溫馨,就會讓他們感動得流涕。錯換人生中的家庭,明知不是自己的孩子,依然無私照顧。孩子是懂得了感恩,所以在他臨別時,才會留下一句:“來生絕對不再讓媽媽傷心,來生一定做媽媽的親生子?!?/span>只是,這個來生在哪?是她永遠見不到、等不到的?因為今生她已經(jīng)留下了難以割舍的感情,她已肝腸寸斷。哪怕孩子懂得感恩,那又怎樣,她已經(jīng)徹底失去了他。誠如有人說:太善良的人,福氣總會慢慢消失的。是呀,一個人要善良,但一定要帶有鋒芒。面對錯換的兒子,傾注了太多的心血,但另一方面,她的付出終究沒有挽回逝去的生命,成為人生的遺憾。畢竟相處的時間,讓母子的感情同樣血溶于水。相比于善良的這家人,另外一家的表現(xiàn)就大不同。他們心中的想法和實際的行動,真的讓人難以接受。即便得知兒子患病,開始也沒有打算去盡力挽救孩子的性命。她這樣說的:“自己身體不好,女兒身體也不好,如果再讓自己的丈夫去割肝,以后誰來照顧他們?”她給出的理由看起來很充分和無奈,卻總讓人感覺少了一分溫情。她丈夫認為“長期不在一起,沒有感情”。因為沒有感情,所以這個血脈親人是可以不救的。要知道,有多少父母,和兒女分別幾十年,卻依舊苦苦牽掛。父母和女兒的感情,血脈相連,怎么能沒有感情?或許,這就是“自私”吧。有多少父母,為了尋找親生的孩子,痛苦萬分??墒且坏┱业胶⒆?,又會喜極而泣。這是人之常情,是人間至愛,父母與子女的感情,不是一句“相處時間不夠,感情不好”就可以說清楚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或許還需要等待,或許永遠都不會有結(jié)果。但是事情還沒有真正結(jié)束,一切都有可能,紙始終是包不住火的。做人,一定要懂得“知錯能改,善莫大焉”的道理。過去的事不能改變,但未來的事可以改變的。不管是善良的人,還是惡毒的人,作為人,總會有無奈的一面。錯換人生的兩個家庭,或許都藏著自己無法向人訴說的無奈。人,總會有難以啟齒的事,難以解決的事,難以割舍的事。不管是逝去的孩子,還是生存的孩子,在知道身世的那一刻,都要面對兩個家庭,都要選擇自己的人生。一個是血脈相連的親人,一個是二十多年養(yǎng)育之恩的親人,怎么割舍,內(nèi)心都會很掙扎,甚至不愿意去選擇。面對不管是誰都不能辜負,左右為難的境地,誰能不無奈?父母之恩,無以為報;自己的人生,無法把握,身不由己,誰不無奈?需要割舍,卻不忍放下付出的一切,誰不無奈? 這個世上,總有一些陰差陽錯的事情,讓我們難以接受,但是卻又不得不去接受。我們總說,命運把握在自己手里,可是命運卻總像是在捉弄我們,努力了,不一定有收獲;想要放棄,卻放不下。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雖然話是這么說,但現(xiàn)實總是會和人開玩笑。我們總是期待,善良的人,終究會好起來;惡毒的人,能夠醒悟,改過自新,也依舊還是好人。人性是兩面的,善良換來的不一定是想要的結(jié)果,過度的執(zhí)著也可能讓自己陷入不可自拔的深淵。善良之下便是惡魔,惡念滋生必然讓善良從中消失;遏制了惡魔的操控,善良自然就來了。 真實的人生,每個人在面對不同的人或事的事實,都會有溫暖的一面,也會有惡念很深的一面,兩者都存才是人性。重要的是如何選擇,人性是復(fù)雜的,善惡盡在一念之間。正所謂,一念是魔,一念是佛,一切皆在一念之間。你積極陽光面對,那么這一念就是佛,就是善;你消極陰暗對待,那么這一念就是魔,就是惡。這個社會,我們需要積極向上,心存善良,才能生活如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