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傳統(tǒng)文化---“八德” 第一、“孝”。孝,《說文解字》說“善事父母者”,這叫孝。很善于侍奉父母,這個行為叫孝。我們侍奉父母,具體一點就是能夠關(guān)心到父母的生活方面、精神方面,包括父母心里面要達(dá)到的心愿,我們都能夠幫他們完成。而且在父母犯錯的時候,我們能夠規(guī)勸、勸諫,這都是具體的行孝,這個行為叫孝。從字形上來看,這是一個會意字,上面是一個“老”,下面是一個“子”,就像一個孩子背著年老的母親。這就是侍奉父母很具體的意思。 第二、“弟”。這幾個筆劃就像一個繩子纏繞在一個物體上的形狀。拿繩子纏物體的時候,纏一圈、二圈、三圈,纏繞的圈自然而然就出現(xiàn)了次序,先后的次第引申為兄弟姊妹之間先后的天然的秩序?!兜茏右?guī)》說,“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后”,所以長幼之間先后的次序是天然的秩序,這就叫弟。因為兄弟之間相處,也要用心去愛護(hù)、去恭敬,所以后來的弟又加了豎心旁,而成為“悌”。 第三、“忠”。《說文解字》:“敬也,盡心曰忠?!弊鲆患虑槟軌虮M心盡力,就叫忠。盡心盡力做一件事,那對這件事情也會有恭敬的態(tài)度,所以是敬也。這是一個形聲字,下面是“心”,因為做事盡心盡力,所以跟心有關(guān)系;上面這部分是“中”,是它的讀音。宋朝范仲淹先生,他每天都會反省自己,我領(lǐng)今天一天的俸祿,我做的事情有沒有對得起國家對我的信任?范仲淹先生給我們做了很好的榜樣。 第四、“信”。人言為信,說話算話,遵守諾言,稱之為信。信字左邊是一個“人”,右邊是言語的“言”,把它放到一起體會它的意思,就是人講出來的話一定要守誠信。尤其是我們?yōu)槿烁改傅娜?,對待小孩子一定要說話算話,不能夠違背諾言。 第五、“禮”?!墩f文解字》:“禮者,履也?!甭木褪切?,我們穿的鞋子稱為履。因為鞋子是腳所依賴行走的工具,禮是人所依賴的行為準(zhǔn)則,我們不能離開禮,不能違背禮。守規(guī)矩就是守禮,它是我們行為的一個規(guī)范、依賴。所以,拿履(鞋子)來做為比喻。字形上,左邊是一個“示”,示在中國文字里面都跟祭祀有關(guān)系,例如祈、禱、祝、福,這些以“示”做為偏旁的字都跟祭祀有關(guān)系;右邊這個字是祭祀時擺在桌子上的一種器皿,把這兩種意思合起來看,禮字就是祭祀的意思。中國的禮非常多,但是最重要的是祭禮,“禮”字本身表示祭祀,就是用祭禮來涵蓋所有的禮,把最重要的表示出來。 ![]() ![]() 第六、“義”。義是會意字,上面是“羊”,下面是“我”。義的本義是什么?是威儀的意思,有威儀。一個人的言語行為很得體,這個人很有威儀。古代把義字表威儀,從小篆的字形來分析,上面是一個“羊”,羊代表的就是美和善的意思。既然“羊”是美,下面“我”,我的言語行為很美很善,這就是有威儀,所以義本來的意思是威儀。八德的義是道義的義,在古代,禮義廉恥的義是另外一個字,“誼”。誼,“人所宜也”,人應(yīng)該盡的本分稱為誼,就是今天講的道義的義。例如:父慈子孝,君仁臣忠,各盡自己的本分叫義。君是領(lǐng)導(dǎo)人,臣是下屬,對待下屬能夠慈愛,這是領(lǐng)導(dǎo)人應(yīng)盡的本分;下屬對待領(lǐng)導(dǎo)人應(yīng)該盡忠。不同的角色應(yīng)該盡的本分叫義,誼也,這是道義的義。更具體的解釋,義就是合情、合理、合法。 ![]() ![]() 第七、“廉”。廉,《說文》:“仄也”。什么是仄?這是古代建筑上面的一部分。古代建宮殿、建房子,不是直接在平地上面建,它要先用石頭、建材先建一個底座,再在這個高高的底座上面建房子。像故宮里面的建筑,上面是先有一個底座,然后再在上面建宮殿。 廉是哪一部分?廉就是底座上面的邊,稱為廉。而且這個底座在古代,根據(jù)身分的不同,高度是不一樣的,天子的底座高九尺,諸侯高七尺,大夫高五尺,士人是三尺高。根據(jù)身分的不同,底座的高度都是有規(guī)定的。這個底座的角,也是一種比喻,這個邊,邊角又平又直,它是端端正正的,代表人品很端正,而且不歪斜,他的人格不歪斜,很端正;它的棱角很突出,代表一個人很講究原則。所以一個人能夠品德端正、不歪曲,面對誘惑不起貪心又堅守自己的原則,這就叫廉。 廉字上面不是廣大的“廣”,而是“廣”(音演),廣代表房屋、宮殿。廉字上面是“廣”,代表它跟宮殿有關(guān)系;下面是“兼”,注明了這個字的讀音,這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形聲字。 ![]() ![]() 第八、“恥”。“辱也”,就是恥辱的意思,這也是形聲字。一個“耳”和一個“心”組成恥,體會一下它的意思,當(dāng)一個人聽到自己過失的時候,他的心就會生起羞愧感,這就是恥。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這應(yīng)該成為銘刻在億萬中國人心中的訓(xùn)誡,成為全社會評判是非曲直的標(biāo)準(zhǔn)。八德是最具代表性的中華傳統(tǒng)美德,已經(jīng)沉淀為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構(gòu)成我們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biāo)識,成為歷代中國人“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因此我們不能淡忘八德的歷程,應(yīng)該繼續(xù)講好八德的故事。 |
|
|
來自: 小冰張嘎 > 《黨風(fēng)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