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兗,讀yǎn,屬形聲字。金文從水,從允(表聲),是“沿”的變體。篆文承接金文并整齊化,隸變后楷書寫作沇。異體作渷。后省作兗,俗作兗, 沇(yǎn)水,發(fā)源于河南省濟源縣王屋山南,至溫縣從北岸入黃河;又自滎澤從南岸復出黃河,東流至今山東東營廣饒縣入渤海?,F(xiàn)在黃河下游的河道就是原來的濟水的河道。在黃河北岸古稱沇水,在黃河南岸稱濟水。濟源乃濟水之源,濟寧期盼濟水兩岸百姓安寧,濟南為濟水之南,濟陽為濟水之北(古時,山之南、水之北為陽,反之為陰)。另外,還要注意“濟”有jǐ、jì兩讀,作水名、地名只讀jǐ。 筆者最初見到“兗”,是在1980年9月從南京來濟南上軍校乘火車路過兗州站時,當初不會讀也不會寫。不僅是我,在2013年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復賽第六場上,一名殺出重圍的學生竟然將“兗州”錯寫成“鄢州”,從而遺憾退出比賽。 兗州,之所以叫個名稱,其實背后還有許多不為常人所知的故事。 據(jù)專家考證,當初九州命名,主要是以曲阜為中心來確定的。這里順便說一下,古人常用五行、五色、五方、五季搭配,用以確立、解釋許多道理。 五行:木 火 土 金 水 五色:青 赤 黃 白 黑 五方:東 南 中 西 北 五季:春 夏 長夏 秋 冬 不難看出,東與青相適,青州位于曲阜東方故稱青,延伸開來,青島之青也源于此。 五行中“金”與五季中的“秋”相對應,自然也就有了金秋之說,金秋與收獲季節(jié)滿目金黃色的谷穗沒有半毛錢的關系。長夏之長,按《辭海》(1999年版)讀作chǎng,注釋為:指夏歷六月。當然,也有專家說應該讀zhǎng。筆者以為還是以《辭?!窞闇拾?。 兗州駐地離曲阜只有區(qū)區(qū)幾十里,故要求此地人們不管是一方官侯還是平民百姓,都要時時、處處嚴格按照孔孟之道約束自己的言行。 為此,古人模仿“兗”造了“袞”字。 袞,讀gǔn,會意兼形聲字。金文從衣從公,會在祭祀大典等公共場合穿的禮服之意,公既表身份也兼表聲。袞,本指古代天子祭祀時所穿的繡有龍紋的禮服,也指古代上公(三公)穿的禮服。由于袞服上繡有卷龍屈曲之形,故用“袞袞”表示連續(xù)翻動不斷的樣子(此義后另加義符“氵”寫作“滾”)。后“袞袞”引申形容連續(xù)不斷或眾多之意。袞袞諸公,指眾多居高位而無所作為的官僚。 袞,表現(xiàn)外在著裝之勢之禮。 兗,依照袞,但下部為“兒(兩腳行走樣子,不是指兒童)”,另外兗還巧妙地安排“公允”二字,寓示此地人們不僅要著裝端正,行動也要端行,這樣做的目的就是引起人們端視與尊重。 在兗州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筆者看到當?shù)厣钊腴_展打造“端信兗州”文明城市品牌活動,深深為他們創(chuàng)新與傳承相結合點贊。原來早在《春秋元命苞》提到:“兗,端也,信也?!?東漢許慎《說文解字》:“端,直也”“信,誠也”。兗讀音與言相同,其中也暗指言必信,行必果。放在當下,端信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誠信”一脈相承。 離曲阜稍遠的九州之一徐州,名稱中的“徐”就有一種徐徐(款款)而來的感覺,比兗州要灑脫許多;再遠一點九州之一揚州,那“揚”除了水揚波起之外,似乎還有一些你懂得的我不太好說的意思。 除了青州、兗州、徐州、揚州,其余五個州,也都有一些歷史淵源,留給讀者朋友去挖掘、探索。 壹點號吳永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