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寫作時找不到下筆之處,文章內容空洞,詞句干巴巴的,好不容易想了幾個好詞,然而并沒有什么效果??傊痪湓挘恼虏簧鷦?。 怎樣讓文章豐富生動起來呢?我來跟你們分享幾個寫作小妙招。 01 觀察生活,發(fā)現(xiàn)美好事物 主動觀察周圍的世界,留意身邊的生活細節(jié),比如小動物的動作、習性或是路邊的一草一木、行人的衣著打扮等。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生活的習慣,為生動的寫作提供基礎素材。 老舍筆下的貓,性格古怪,但是生機勃勃十分可愛。它如果決定出去玩,任憑你怎么呼喚,也不會回家。它也可以和一根雞毛玩一整天,還會執(zhí)著地在花盆里摔跤、頑皮地抱著花枝蕩秋千,趣味橫生!老舍筆下的貓之所以這么有意思,是因為老舍先生的確愛貓,也養(yǎng)過很多貓,對貓做了長期細致的觀察。業(yè)務時間,你們也可以去仔細觀察貓的行為習慣,看看是否和課文中描寫的貓一樣“成天睡大覺”,一樣性格矛盾。 經(jīng)過觀察,有的同學說:“我家有一只貍花貓,以前很少注意它的行為,昨天我發(fā)現(xiàn)它確實特別貪睡,真是個小懶蟲?!边€有的同學說:“鄰居家有只貓,昨天放學后我特地去看了一下,它的叫聲果然長短不同、粗細各異?!蹦憧?,這不就生動起來了嗎? 02 拓展實踐,增強真實感知 你們的老師布置過這樣一道作業(yè)題——到農場實地觀察母雞嗎?跟你們說哦,我在進行《母雞》這篇課文教學的時候,就讓我們班上的同學到農場實地觀察母雞。 母雞有什么特點?對現(xiàn)在城里的孩子來說,這是一個陌生的知識點。這種情況下,我們不僅無法體會課文里的場景,更無法活靈活現(xiàn)地描繪出一只母雞。哪怕告訴我們一千種寫母雞的方法,也是“紙上談兵”,最后寫出來的作文還是千篇一律,味同嚼蠟。 當班上的同學第一次切切實實去觀察母雞啄食、掘地、用土洗澡等,去感受母雞如何由前院“咕咕”到后院,由后院“咕咕”到前院,去體會老舍對母雞“沒完沒了”深感無奈時,他們發(fā)現(xiàn):的確,母雞的生活是充滿樂趣的,母雞更是偉大的。 活動結束后,我讓同學們將這天的經(jīng)歷記錄到日記中。有的同學這樣描述:有的小雞為了一片菜葉搶來搶去,像拔河比賽一樣展開激烈的拉鋸戰(zhàn)。有的同學觀察到:我輕輕走近小雞,小雞以為我要抓它們,嚇得趕緊松掉口中的食物,有的落荒而逃,有的裝模作樣在草叢里找起食物來。有的同學這樣回憶:只要我一次出現(xiàn),小雞們就像是我的粉絲一樣嘰嘰喳喳圍著我,我們就這樣成了形影不離的好朋友…… 03 借助資料,實現(xiàn)“遠程”觀察 聽到我說布置觀察母雞的作業(yè)時,有的同學可能要急了,他實在找不到母雞來觀察。怎么辦呢?很簡單,結合視頻、畫面資料進行“遠程”觀察。 有篇課文叫做《白鵝》,豐子愷老先生在文中寫道:“好一個高傲的動物?!辈灰f學生,連我自己都不太明白,一只普通的白鵝,怎么就高傲起來了呢?我就到網(wǎng)上去搜尋了一些白鵝視頻,細致觀察白鵝的動作、叫聲,那步調從容、大模大樣的形態(tài),著實高傲。 不僅如此,我還搜索了豐子愷的生平和豐子愷的漫畫作品,與同學們一起分享,借此加深大家對文章作者及寫作對象的了解。通過這樣的“遠程”觀察,大白鵝不僅驕傲,也神氣起來,甚至還蠻橫起來了。 所以,若想寫出內容豐富、情感真摯的文章,需要從日常生活中尋找經(jīng)驗,需要不斷觀察生活,豐富情感體驗,借此將寫作水平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學生練筆 特殊“好友” 長沙市岳麓區(qū)奧克斯實驗小學1601班 李瑾瑜 我在外婆家有一位特殊的朋友——一只灰白相間的小貓。它又大又圓的藍眼睛炯炯有神,兩只小耳朵一擺一擺的,神情自若地左右晃動著,那又細又長的尾巴每天變著魔術般交織成一團。 這是一只小母貓。它有時膽子可小啦,一點兒聲音都會把它嚇得全身“炸”毛,尾巴豎得老高,簡直就是專業(yè)演員。它常常踏著貓步在院子里走來走去,儼然是位大人物,恨不得戴個皇冠來彰顯自己的地位!它有時也會懶洋洋地側身躺著曬太陽,眼睛瞇成了一條縫,嘴角露出一絲笑意,我想一定是做了什么美夢!我們吃飯時,它會在桌子下喵喵叫,露出乞求的眼神,就想討點兒肉吃。那可憐巴巴的模樣,誰看了都會忍不住施舍一點兒! 小雞娃兒們 長沙市岳麓區(qū)奧克斯實驗小學1601班 熊婉凝 假期回鄉(xiāng)下老家,我迫不及待地去看一群快要出生的小雞。小雞破殼而出沒幾天,全身毛絨絨的,金黃的羽毛在太陽底下閃著光,身上還散發(fā)著一點點清香。天真無邪的黑色眼睛里透著一絲絲棕色,它們好奇地張望著這個世界,整日嘰嘰喳喳地唱著歡快的歌曲。 它們中有小母雞,也有小公雞。奇怪的是,小公雞總是愛和小母雞玩,可小母雞耍起了個性,不喜歡和小公雞玩,倒是和同性的小伙伴玩得最起勁。 在吃食的時候,它們偶爾氣定神閑,大搖大擺,排著隊,講究秩序。大多時候,機靈的它們早就聞到香噴噴的飯菜味兒,一起跑過來,搶我放下的飯菜。它們不管什么時候都會吃得津津有味,每次都能把我饞得口水直流,連我都想去嘗嘗是不是真的那么美味。 --本文發(fā)表于《十幾歲。小學生閱讀與寫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