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女性,70歲,眩暈1天,頭暈,暈沉感,耳鳴,口干口苦,無天旋地轉(zhuǎn),舌淡苔白,脈弦。
六經(jīng)辯證:少陽太陰合病,頭暈,耳鳴,脈弦,為少陽病,頭暈沉感,舌淡苔白,脈弦為太陰病,為少
陽太陰合病。
辨方證:小柴胡湯合苓桂術(shù)甘湯
柴胡12g,黃芩10g,半夏15g,黨參10g,大棗10g,甘草6g,茯苓20g,桂枝10g,生白術(shù)40g,澤瀉20g,天麻15g,陳皮12g
結(jié)果:復(fù)診后,頭暈耳鳴已經(jīng)沒有,患者便秘,考慮還是太陰津虛不足而引起,在此基礎(chǔ)上加大生白術(shù)用量60g。
眩暈,頭暈,暈沉感,耳鳴,口干口苦,無天旋地轉(zhuǎn),舌淡苔白,脈弦。
用六經(jīng)辨證來說,頭暈,耳鳴,脈弦,口苦,口干,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少陽病。
“少陽之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再加上有脈弦,主半表半里的陽證。
柴陳澤瀉湯
這張方是江爾遜先生的柴陳澤瀉湯,對于急性期的眩暈效果是很好的。由小柴胡湯、二陳湯和澤瀉飲三方合,基本組成為:
柴胡10克,陳皮10克,澤瀉15克,黃芩6克,半夏10克,白術(shù)10克,黨參12克,茯苓15克,天麻10克,鉤藤12克(后下),菊花10克,甘草3克,生姜6克,大棗10枚,共14味藥。
這個劑量不一定要完全照抄,要根據(jù)患者具體情況來決定。
眩暈的病機,無痰不作眩,無虛不作眩,無風(fēng)不作眩,無火不做眩。
據(jù)此來看,江先生這個方具有豁痰、補虛、祛風(fēng)、清火的作用,恰好針對以上四個病因來對證治療的。
小柴胡湯中黃芩,黨參,半夏,甘草,生姜,大棗。能夠透達郁火,升清降濁。
患者表現(xiàn)出來的為少陽病,此方中小柴胡湯就是因此而設(shè)。
用半夏、白術(shù)、天麻、鉤藤、菊花、陳皮,這就是半夏白術(shù)天麻湯加減。
作者:林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