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古語有言:“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人過五十,已知天命。 不管一個人多么厲害,多么有本事,都不得不開始直面“孤獨”這個天命。 的確,人再強,也強不過天命。 有一次外出,聽到有人說: “我五十出頭了,看到身邊的同事,有的形單影只,有的患病而去,有的躺著不能動彈,深感世事無常。 所以在我辦公室抽屜里有我的遺書和后事安排,萬一不幸降臨,我不想讓我的親人憂傷……” 的確,到了這個年齡,很多人發(fā)現(xiàn)余生不夠用了,還有很多想做的事沒有做完,想走的路沒有走完,想去的地方?jīng)]去過。 如果一生就這樣在孤獨中匆匆結(jié)束,赤裸裸的死亡,有誰不害怕? 然而,每個人從出生到死亡,都是獨立的個體,孤獨不可避免。 你接受它,它在那兒;你不接受,它依然在那兒。 ![]() 人,生而孤獨。 就注定了人生中的有些路,只能一個人走。 《人間值得》中,恒子奶奶在講述自己的生活哲學時,說:"人出生時就是一個人,死亡時也是一個人。" 當孤獨和死亡聯(lián)系在一起,大多數(shù)人會覺得凄涼,但是恒子奶奶卻看透了生命的本質(zhì)。 世間注定繁華,我們生而孤獨。 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孤獨是常態(tài)。 越是年長,你越能深刻感受到,人生有些路只能你自己走,就算有幸從別處得到片刻寬慰,但最終還得自己一步步往前走。 因為所有愛你的人,和你愛的人,最終都會離你遠去。 孤單,是一個人的狂歡;狂歡,是一群人的孤單。 終其一生,我們在孤獨中,信步前行;在孤獨中,追尋夢想;在孤獨中,享受自由。 在這個過程中,你可以和自己對話,讀懂自己的內(nèi)心,看清楚自己,知道人生想要什么,該放棄什么,最后成就最好的自己。 ![]() 孤獨,是一種姿態(tài)。 人生旅途,注定是孤獨的朝圣,但我們可以不畏懼孤獨。 叔本華說:“要么庸俗,要么孤獨?!?/span> 深以為然。 生命的本質(zhì),是孤獨。 年過五十,就要拋棄這種無用的社交,凡事做一個旁觀者,尊重本心,體會自由自在的幸福感。 你可以培養(yǎng)一些興趣愛好,為生活增添一些樂趣。 當你有了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孤獨”就是一份享受。 ![]() 有一個生意人,結(jié)交了很多的狐朋狗友,因為他一直認為多個朋友多條路。 直到有一天,他的妻子得了重病,他不得已向朋友借錢時,才看清了人情冷暖。 借了一圈的錢,答案大都是“剛還完房貸”“剛還完車貸”之類。 從此,他不再和任何人結(jié)交,一心一意經(jīng)營自己的生意。 要知道,“孤獨”二字拆開,孤是“王者”,獨是“唯一”。 一個人獨來獨往,是一種人生境界,能夠與自我和解,更是最為尊貴的氣質(zhì)。 孤獨,可以讓你在沒有被打擾的時間和空間里,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是一種莫大的自由。 ![]() 學會獨處,是為了遇見更好的自己。 有人說,孤獨分兩種,一種是沒有享受過繁華世界單純的孤單,一種是經(jīng)歷過悲歡離合后,學會與孤獨好好相處。 深以為然。 在人生的道路上,每個人都是孤獨的旅客,你總是要獨自度過一些艱難而孤獨的日子。 所以,我們要學會獨處。 曾看過一則故事: 莊子在釣魚時,楚王派使者來,邀請他去做官。 莊子就對使者說,有一只龜死后,它的尸體被放在廟堂之上,人們尊之為神龜。 接著他問使者:對這龜來說,是死后留下尸骨讓人崇拜好呢,還是活著在泥水里撒歡好呢? 兩位使者答:還是在泥水里撒歡好。 于是,莊子說:你們回去吧,我也選擇在泥水里撒歡。 莊子拒絕了使者的邀請,繼續(xù)遨游于天地之間,讀書釣魚,自得其樂。 ![]() 人生苦短,遠離低質(zhì)社交,學會為自己的人生做“減法”,你才能獲得寧靜和安逸。 哲人也說:“庸人無聊,天才孤獨?!?/span> 的確,學會獨處守心,保持內(nèi)心平靜,是一種人生智慧。 所以,當城市越來越大,而屬于自己的空間愈來愈小的時候,準備好,享受你的孤獨吧。 只有這樣,你才可以完全成為自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