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0年,正是抗戰(zhàn)期間,日本人在石門城區(qū)修建了一條街道,南起南馬路(即裕華路),北至北馬路(即和平路),取其名'日華大街'。真定道道公署-真定行政區(qū)就坐落于此大街旁。(真定道道公署治石門,管轄區(qū)域為獲鹿縣、束鹿縣、正定縣、石門市等22縣1市。)1945年,日本投降后,國民黨政府改南北馬路名為中華路。解放軍攻克大郭村機場時,國民黨軍強迫市民把中華路修為飛機臨時跑道。1947年,石家莊解放后,改名中華大街。1952年,從和平路向北修建了石平公路(石家莊到平山),后改名為石崗大街。1954年,改名為中華大街。1957年,石崗大街取直,但是因為中華大街在興凱路到和平路段向東傾斜了一段,因此石崗大街和中華大街并沒有正對接,而是形成了兩個丁字路口,成為市區(qū)有名的'歪脖子'路段。新世紀(jì)之初,中華大街截彎取直,與石崗大街連成一條直線,并統(tǒng)一命名為了中華大街。2007年6月,中華大街跨石太鐵路的中儲橋建成通車,地道橋從此不再'卡脖子'。2010年9月底,石市交通運輸局按高速公路標(biāo)準(zhǔn)建設(shè),同時建有輔路的中華大街北出口支線率先通車,把中華大街連進了環(huán)繞城區(qū)的高速公路網(wǎng)。2011年4月28日上午,石家莊市中華北大街改造工程正式通車,中華大街將實現(xiàn)南北全線貫通。沿線的主要有趙佗墓、中國人民銀行舊址、市莊文化遺址等歷史古跡。 70年代中華大街 2020年中華大街裕華路口 圖片來源:河北日報 |
|
|